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人工股骨头假体植入技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植入假体存在远期松动等并发症,从而导致手术失败.对于引起松动的主要原因,通常人们认为是磨损碎屑和应力遮挡所造成的骨质吸收.因此,对人工股骨头假体植入物的结构进行优化是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骨再造理论与有限元结合的方法,用计算机模拟人工股骨头假体植入后股骨的再造行为,用截面吸收率和抗弯截面模量损失率定量分析假体所产生的应力遮挡效应.骨再造理论采用应变能密度作控制变量的表面再造理论,有限单元采用二十节点等参数单元.结果表明在所讨论的假体模型中,三种围领形式的假体所产生的骨吸收仅相差4%.三种长度直柄的假体所产生的骨吸收相差近30%,直柄长度的变化对应力遮挡效应有更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骨表面再造数值模拟在人工股骨头假体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人工股骨头假体植入技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植入假体存在远期等工发症,从而导致手术失败。对于引起松动的主要原因,通常人们认为是磨损磨屑和应力遮挡所造成的骨质吸收。因此,对人工股骨头假体植入物的结构进行优化是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骨再造理论与有限元结合的方法,用计算机模拟人工股骨头假体植入股骨的再造行为,用截面吸收率和抗弯截面模量损失率定量分析假体所产生的应力遮挡效应,骨再造理论采用变能密度作控制变量的表面再造理论,有限单元采用二十节点等参数等单元。结果表明:在所讨论的假体模型中,三种围领形式的假体产生的骨吸收仅相差4%。三种长度直柄的假体所产生的骨吸收相差近30%,直柄长度的变化对应力遮挡效应有更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儿童尤文肉瘤家族肿瘤(ESFT)的临床、病理、分子表型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8月至2018年12月经病理诊断为ESFT的50例患儿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50例患儿中,男29例、女21例;中位发病年龄8岁(生后7天~14岁),中位随访时间35个月(1~137个月)。23例患儿的首发症状为局部疼痛,21例为无痛性肿块(其中19例肿块≥8 cm),6例表现为双下肢运动障碍、发热、打鼾等。15例初诊时已发生转移。50例患儿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提示100%(50/50)CD99阳性、80%(20/25)FLI-1阳性、80%(4/5)NKX2.2阳性;32例(32/35,91%)存在EWSR1融合基因易位。50例患儿中32例接受手术加化疗及放疗的联合治疗。3年总体生存率(3y-OS)为(68.2±6.9)%,其中无转移组3y-OS为(78.7±7.2)%,转移组3y-OS为(20.6±16.1)%(P0.001)。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无转移、肿瘤直径8 cm、原发于四肢、手术为完整切除、联合治疗以及联合放疗的患儿生存时间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远处转移、手术未完整切除、未接受联合治疗是导致ESFT患儿预后差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结论结合EWSR1基因易位及CD99、FLI-1、NKX2.2分子表达可提高ESFT诊断的正确率;初诊时远处转移、肿块未完整切除、未接受联合治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不良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提高临床对放线菌素D(ACT-D)相关肝窦阻塞综合征(SOS)的认识,减少误诊、漏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断的1例ACT-D相关的SOS病例,并对国内外文献进行复习,分析临床特点、诊断、预防治疗对策及后续化疗方案调整。结果 该患儿诊断为Ⅲ期肾母细胞瘤,首次给予ACT-D后出现发热、抽搐、肝大、腹水等临床症状,实验室检验结果显示其存在感染、黄疸、肝衰竭及血小板减少等,诊断为SOS。入院后给予积极抗感染、血浆置换等支持治疗,患儿好转并于入院第14天继续化疗,第17天出院。后续患儿继续使用全量ACT-D,未再发生SOS。结论 肾母细胞瘤患儿使用ACT-D可诱发SOS,发病初期出现的原因不明的血小板减少、转氨酶升高早于总胆红素升高等情况可作为SOS发生的预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