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耳廓矫形器对28例先天性耳廓形态畸形患儿进行治疗,通过针对性的评估、局部皮肤准备,对患儿家长进行体位指导、健康宣教等,34例患耳均按计划完成治疗,医师及患儿家属对治疗满意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初步探讨下颌骨钢丝牵引治疗新生儿Robin序列征上呼吸道梗阻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 方法 2012年1月至2012年9月,我们对4例新生儿Robin序列征上呼吸道梗阻的患儿,采取局麻下置入上颌骨牵引钢丝、术后予持续牵引进行治疗. 结果 4例患儿平均手术时间18.5(15~25) min,平均牵引时间26(21 ~35)d,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31(26~40)d.术前口咽部CT矢状位片提示明显舌后坠、咽腔堵塞,术后舌后坠改善,咽腔开放.3例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3个月(3~7个月),下颌骨外观形态良好,无上呼吸道梗阻,生长发育良好. 结论 下颌骨钢丝牵引治疗新生儿Robin序列征上呼吸道梗阻方法可行,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3.
患儿,女,7岁。因反复中上腹隐痛1年,加重5d伴呕吐、发热入院。入院前1年无明显诱因出现中上腹隐痛,反复间歇性发作,程度较轻,能自行缓解,以往病程中无热、黄疸,与进食无明显关系。入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 提高对Beckwith-Wiedemann综合征(BWS)的临床和基因特征的认识,并对BWS患儿的治疗和管理进行探讨。方法 总结分析1例BWS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断、随访和基因检测结果,综合文献复习。结果 女,5月龄。有典型巨舌,火焰状红斑,双耳折痕,腹壁缺陷,内脏增大,新生儿期暂时性低血糖等表现,伴有妊娠期羊水过多、早产、母亲习惯性流产史、妊娠期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增高和先兆子等。应用甲基化特异性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S-MLPA)检测显示11p15.5区域印迹中心2区(IC2)KCNQ10T1甲基化位点丢失,确诊为BWS。于12月龄行舌减容整形术+脐疝修补术,舌体明显缩小,脐部形状如正常儿童。随访13月龄已能发单音节音,17月龄已可发双音节音,血AFP正常,腹部CT未见肿瘤性病变。结论 具有巨大出生体重、巨舌、新生儿期暂时性低血糖、腹壁缺陷的患儿应考虑BWS可能,通过MS-MLPA可明确BWS诊断。BWS患儿应长期规则随访,监测肿瘤的发生,并提供遗传咨询指导。  相似文献   
7.
自1861年Langenbeck以两侧松弛切口减张的原则治疗腭裂以来,该术式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充分肯定,但术后易导致颜面部的畸形发育。这种颜面部发育畸形主要表现为上颌骨的长、宽、高发育受限,引起面中1/3部位的凹陷,形成独特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围术期感染是新生儿外科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影响新生儿严重畸形生存率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新生儿免疫系统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对于入侵的病原微生物不能形成有效的防御机制,经手术创伤打击后容易发生感染,严重者直接导致败血症。新生儿感染临床症状往往不典型,表现也多样,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TXA)应用于颅缝早闭患儿颅骨重塑术对围手术期出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15年2月至2018年10月接受颅骨重塑术的患儿临床资料。将患儿分为两组:术中应用TXA者归入TXA组;未应用TXA者归入对照组。观察术中出血量、输血量, 术后输血量、引流量, 以及术后血红蛋白和凝血功能指标变化。计量资料用M(Q1, Q3)描述, 采用Mann-WhitneyU检验进行比较。结果共纳入41例患儿, 其中TXA组26例, 男18例, 女8例, 年龄9.5(7.0, 38.8)个月;对照组15例, 男10例, 女5例, 年龄9.2(6.6, 18.3)个月。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术前血红蛋白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XA组术后即刻及术后24 h、72 h的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TXA组术中总出血量及公斤体质量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150.0(57.5, 225.0)ml vs. 200.0(80.0, 300.0)ml, P<0.05;13.6(6.8, 18.5)ml/kg vs. 15.8(7.0, 27....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保留睾丸的肿瘤剜除术治疗儿童良性睾丸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0月到2009年3月收治的29例保留睾丸的肿瘤剜除术患儿临床资料。患儿平均发病年龄为42.6个月(4个月至12岁),临床表现均为无痛性阴囊肿块,除1例术前AFP升高外,其余术前AFP均在正常范围。结果均行保留睾丸的肿瘤剜除术,术后病理诊断:21例为成熟性畸胎瘤,2例为表皮囊肿,4例为皮样囊肿,1例为囊肿性病变伴肉芽肿形成,1例为未成熟畸胎瘤(后行睾丸切除术)。25例冰冻切片均诊断为良性病变。21例B超下计算肿瘤体积为(1.25±2.05)mL,患侧睾丸体积(含肿瘤)为(4.56±5.07)mL,肿瘤占睾丸体积比例为(54.3±30.11)%(6.04%~100%)。7例最近1次门诊随访术侧平均睾丸体积为(0.78±0.31)mL,与健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20例平均获随访34个月(4~72个月),无一例复发,患侧睾丸发育良好。结论保留睾丸的肿瘤剜除术可作为小儿睾丸良性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