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3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循环核酸是指存在于血浆或血清等体液中的细胞外游离状态的核酸。早在1948年,Mandel与Métais[1]首次发现了人类血液中循环核酸的存在,但当时并未引起学术界太大的关注。直到1994年,肿瘤患者血液中RAS基因片段的检测及应用[2],医学界才重新认识到循环核酸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同卵三胞胎,女,6月龄,其中三胞胎之一、之二完善腹部超声、肝脏穿刺活检、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及肝脏穿刺病理等检查,诊断为神经母细胞瘤(国际神经母细胞瘤4S期,低危组),原发灶位于三胞胎之一左侧肾上腺。三胞胎之一经手术及化疗,三胞胎之二经化疗,随访肝功能正常,腹部超声示肝脏不大,腹部未见新发病灶。三胞胎之三经肝脏穿刺病理提示非嗜肝病毒性肝损伤改变。三胞胎中2例同时患有神经母细胞瘤罕见。  相似文献   
3.
背景:伴有MYCN基因扩增的神经母细胞瘤(NB)患儿的长期生存率不容乐观,目前国内相关大宗病例报道不多。 目的:总结伴有MYCN基因扩增的NB患儿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预后相关因素。 设计:病例系列报告。 方法:纳入2007年2月1日至2020年1月30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确诊NB且经荧光原位杂交法确定伴有MYCN扩增的患儿,分析患儿瘤灶部位、大小、转移部位、肿瘤标记物、病理亚型、治疗情况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 主要结局指标:3年生存影响因素。 结果:纳入133例MYCN扩增的NB患儿,占同期收治总NB患儿的12.0%。男82例,女51例,中位发病年龄(35.7±9.8)个月;原发瘤灶位于腹膜后及肾上腺区129例(97.0%),位于后纵隔区域4例(3.0%);骨髓转移81例(60.9%),骨骼转移80例(60.2%),中枢转移24例(18.1%);99例(74.4%)血清LDH≥1 500 U·L-1,126例(94.7%)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100 ng·mL-1;原发瘤灶最大直径≥10 cm者89例(66.9%)。3年OS和EFS分别为(19.7±3.5)%和(19.0±3.6)%。78例进展复发,在诱导、巩固、维持及停药后进展复发分别为8、20、46和4例,进展复发的部位以原发瘤灶、骨髓、中枢神经系统及骨骼最常见,中位首次进展时间为11.3月。伴有骨髓、骨转移、合并1p36缺失、年龄<18月及未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预后不良。 结论:伴有MYCN扩增的NB患儿原发瘤灶以腹膜后肾上腺区为主,早期远处转移率高,50%以上患儿在维持治疗期间肿瘤进展,3年OS仅为19.7%。伴有MYCN扩增的NB患儿迫切需要靶向治疗等新的治疗手段,以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伴骨骼转移高危神经母细胞瘤(HR-NB)患儿的临床特点和相关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336例初诊伴骨骼转移HR-NB患儿临床资料, 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 单因素预后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 Cox模型用于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336例患儿发病中位年龄43(4~148)月龄;男188例, 女148例。面颅骨转移89例(26.5%), 脑颅骨转移193例(57.4%), 椎骨转移298例(88.7%), 胸肋骨转移183例(54.5%), 骨盆转移270例(80.4%), 上肢骨182例(54.2%)和下肢骨转移240例(71.4%)。患儿5年无事件生存(EFS)率和总生存(OS)率分别为(30.4±2.7)%和(41.3±2.9)%。单因素分析显示, 预后分类不良、形态学为神经母细胞瘤间质贫乏和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混合型、有丝分裂核分裂指数高、乳酸脱氢酶≥ 587 U/L、血清铁蛋白≥ 92 μg/L、MYCN扩增及1p杂合性缺失及面颅骨、脑颅骨、胸肋骨、骨盆、上肢骨和下肢骨骨骼...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中期,MET和它的配体肝细胞生长和离散因子( HGF/SF)相继被3个独立的研究机构发现。 MET基因最早在人的骨肉瘤细胞中克隆[1],随后发现原癌基因MET编码受体酪氨酸激酶(RTK)蛋白[2],该基因常由基因重排即在其5′端加上易位启动区tpr( tpr)而被激活,并在远处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其他的研究中,肝细胞生长因子与成纤维细胞分泌的另一种细胞离散因子被分别命名,但很快证实二者是同一个蛋白,称为HGF/SF[3]。 Bottaro等[4]提出HGF/SF作为MET的配体,发现通过靶向敲除小鼠Hgf和MET基因得到证实,对这些变异小鼠的研究提示了Hgf和MET基因所编码的蛋白在不同细胞与组织的生存、生长及迁移中的重要生理作用。 HGF/SF-MET信号系统标志特征是MET蛋白所激活的细胞反应的多样性,它由该信号系统MET下游停泊蛋白--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蛋白2(GRB2)及接头蛋白1(GAB1)[5]的激活和该信号系统与其他信号系统间的关联介导。 HGF/SF-MET的异常表达在许多不同病理类型的肿瘤中发现,本文介绍HGF/SF-MET通路在癌症中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