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及三磷酸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对川崎病(KD)冠状动脉损害远期追踪的价值。方法 选取1999至2007年广州市儿童医院KD急性期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的患儿,同时采用三磷酸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于恢复期进行远期随访。结果依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逐层筛选,确定9例KD患儿为本研究的样本。男8例,女1例,急性期发病年龄为1~10岁,平均(4.44±3.09)岁。检查时年龄4~12岁,平均(7.89±2.62)岁。追踪时间1.5~7年,平均(3.44±1.67)年。急性期超声心动图示9例患儿中冠状动脉巨瘤5例,冠状动脉瘤3例,冠状动脉扩张1例。三磷酸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示: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6/9例;冠状动脉血流储备下降5/9例。冠状动脉造影示:双侧主干冠状动脉瘤4例,同时伴远端动脉瘤3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狭窄1处,并冠状动脉扭曲,狭窄或充盈缺损3处,附近侧支血管形成1处;左前降支动脉瘤、右冠状动脉闭塞伴侧支循环形成1例,冠状动脉扩张4例。与同期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 ,冠状动脉造影新发现冠状动脉远端瘤3处,右冠状动脉远端狭窄2处,左前降支狭窄1处,右冠状动脉闭塞伴侧支血管形成1例。5例三磷酸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阳性者与冠状动脉造影比较:均发现相应冠状动脉支狭窄或充盈缺损表现;1例三磷酸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阳性,冠状动脉造影仅见轻度冠状动脉扩张。结论 KD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特别是动脉瘤造成的心脏损害可长期存在。对于远期追踪观察KD患儿冠状动脉病变,三磷酸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具无创、安全可靠的优点,是判断心肌缺血的重要方法;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可明确显示冠状动脉病变的位置、形态、数目及严重程度,特别对冠状动脉狭窄、闭塞及远端病变能做出准确的评估。两种方法结合检查对KD冠状动脉损害的远期追踪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 定量研究我国正常儿童左心室心肌应变率参数及其随年龄变化的特点。方法 正常儿童92名,按年龄分为4组,应用GEVivid7超声仪及Q-analyze软件分别对各组儿童左心室侧壁、下壁、前壁、后壁及前、后室间隔心肌各节段进行应变率定量分析。结果 前3组(1~9岁)儿童左心室心肌应变率在各节段的分布不一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14岁组左心室心肌各节段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应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呈均衡分布。结论 正常儿童左心室心肌各节段收缩期、舒张早期应变率随年龄增长逐渐趋向一致,10岁后分布模式与成人相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婴儿行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arterial duct,PDA)堵闭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PDA 29例,年龄在1岁以下,体重4.5~10.5 kg,PDA最窄处直径2.0~7.4 mm,其中合并肺动脉高压13例,行蘑菇伞型封堵器封堵术.结果 所有病例1次封堵成功,术后即时升主动脉造影,发现有微量残余分流3例,术后3 d消失,1例有中量残余分流伴肉眼血尿,24 h后血尿消失,1个月后仅存微量残余分流,无其他并发症出现.结论 介入治疗对婴儿PDA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广州市儿童医院2001至2004年川崎病(KD)患儿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及恢复期变化特点。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广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KD患儿,对伴冠状动脉损害者进行随访,KD患儿恢复期接受三磷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按急性期冠状动脉扩张的程度,将KD患儿分为冠状动脉扩张组、中小型冠状动脉瘤组和巨大型冠状动脉瘤组,分别比较其发病及变化特点。结果 共纳入KD患儿356例,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为41.3%(147/356);巨大型和中小型冠状动脉瘤组确诊前发热时间明显长于冠状动脉扩张组[(18.5±12.0)d、(12.9±8.2)dw(7.4±3.6)d,P均〈0.01)]。有119例(81.0%,119/147)冠状动脉损害患儿定期门诊随访。随访2年,超声心动图显示冠状动脉扩张组72例患儿冠状动脉全部恢复正常;中小型冠状动脉瘤组77.8%(28/36)患儿冠状动脉恢复正常;巨大型冠状动脉瘤组11例患儿无一例恢复正常。40例冠状动脉有损害的KD患儿恢复期三磷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显示中小型和巨大型冠状动脉瘤组室壁运动异常、冠状动脉血流储备下降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冠状动脉扩张组(P〈0.05)。结论 KD患儿急性期冠状动脉扩张损害为一过性;大部分中小型冠状动脉瘤改变可恢复;巨大型冠状动脉瘤造成的损害可长期存在。超声心动图和三磷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对追踪观察KD冠状动脉损害的变化及心肌供血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DSE)结合应变率显像(SRI)技术中舒张功能参数变化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28例临床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接受DSE试验并行舒张期SRI参数分析,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比较DSE负荷下二维目测法及SRI检出冠心病患者舒张功能异常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狭窄冠状动脉供应心肌节段在峰值剂量(40μg·kg-1·min-1)DSE负荷下与静息状态及小剂量(10~20μg·kg-1·min-1)DSE负荷相比,舒张早期应变率显著降低,舒张开始时间显著延长。DSE检出冠心病患者舒张功能异常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84%、86%及86%,DSE-舒张早期应变率和舒张开始时间检出冠心病患者舒张功能异常的敏感性分别为91%和93%,特异性分别为87%和85%,准确率分别为89%和90%。结论DSE结合SRI中舒张功能参数变化可提高DSE检出冠心病患者舒张功能异常的敏感性,能定量评价冠心病患者DSE状态下的心肌舒张运动状态,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应变率显像对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应变率显像(SRI)技术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获取25例高血压病人和20例正常人二腔观、三腔观和四腔观应变率显像及组织多普勒图像,分析左室各节段心肌舒张期应变率曲线和二尖瓣环运动速度曲线,计算左室各节段应变率(SR)、平均峰值应变率(mSR)、左室平均应变率传播速度(PVS)和二尖瓣环平均运动速度(V).常规测量二尖瓣口E、A、E/A值.结果与正常组相比,高血压组舒张早期V、SR均有明显降低,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PVS均降低.舒张早期SR与V呈高度正相关.舒张早期除后间隔基底段和侧壁基底段外其余相应节段心肌SR均有显著降低.结论SRI是一项准确定量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室整体和局部舒张功能的无创性新技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及三磷酸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对川崎病(KD)冠状动脉损害远期追踪的价值。方法选取1999至2007年广州市儿童医院KD急性期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的患儿,同时采用三磷酸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于恢复期进行远期随访。结果依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逐层筛选,确定9例KD患儿为本研究的样本。男8例,女1例,急性期发病年龄为1-10岁,平均(4.44±3.09)岁。检查时年龄4-12岁,平均(7.89±2.62)岁。追踪时间1.5~7年,平均(3.44±1.67)年。急性期超声心动图示9例患儿中冠状动脉巨瘤5例,冠状动脉瘤3例,冠状动脉扩张1例。三磷酸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示: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6/9例;冠状动脉血流储备下降5/9例。冠状动脉造影示:双侧主干冠状动脉瘤4例,同时伴远端动脉瘤3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狭窄1处,并冠状动脉扭曲,狭窄或充盈缺损3处,附近侧支血管形成1处;左前降支动脉瘤、右冠状动脉闭塞伴侧支循环形成1例,冠状动脉扩张4例。与同期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冠状动脉造影新发现冠状动脉远端瘤3处,右冠状动脉远端狭窄2处,左前降支狭窄1处,右冠状动脉闭塞伴侧支血管形成1例。5例三磷酸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阳性者与冠状动脉造影比较:均发现相应冠状动脉支狭窄或充盈缺损表现;1例三磷酸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阳性,冠状动脉造影仅见轻度冠状动脉扩张。结论KD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特别是动脉瘤造成的心脏损害可长期存在。对于远期追踪观察KD患儿冠状动脉病变,三磷酸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具无创、安全可靠的优点,是判断心肌缺血的重要方法;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可明确显示冠状动脉病变的位置、形态、数目及严重程度,特别对冠状动脉狭窄、闭塞及远端病变能做出准确的评估。两种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应变率成像技术在评价冠心病患者PTCA术后心肌功能改善情况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别测量28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静息下观察96个室壁运动异常节段)PTCA术前术后(≥6周)各节段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SR)、等容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IVC)及等容收缩期(IVCT)。结果 按室壁运动情况分为正常组(240节段),存活组(66节段)和坏死组(30节段)。PTCA术前术后,三组心肌的SSR、SRIVC及IVCT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SSR与SRIVC依次降低(P〈0.01),而IVTC则依次延长(P〈0.05)。PTCA术后,存活组心肌IVCT显著缩短(P〈0.05),SSR与SRIVC显著增大(P〈0.01),而正常组和坏死组心肌SSR、SRIVC和IVCT改变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变率成像技术下测量的定量指标SSR及SRIVC,均能很好地鉴别出冠心病患者正常心肌、存活心肌及坏死心肌,从而评价PTCA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广州市儿童医院2001至2004年川崎病(KD)患儿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及恢复期变化特点。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广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KD患儿,对伴冠状动脉损害者进行随访,KD 患儿恢复期接受三磷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按急性期冠状动脉扩张的程度,将KD患儿分为冠状动脉扩张组、中小型冠状动脉瘤组和巨大型冠状动脉瘤组,分别比较其发病及变化特点。结果 共纳入KD患儿356例,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为41.3%(147/356);巨大型和中小型冠状动脉瘤组确诊前发热时间明显长于冠状动脉扩张组[(18.5±12.0) d、(12.9±8.2) d vs (7.4±3.6) d, P均<0.01]]。有119例(81.0%,119/147)冠状动脉损害患儿定期门诊随访。随访2年,超声心动图显示冠状动脉扩张组72例患儿冠状动脉全部恢复正常;中小型冠状动脉瘤组77.8%(28/36)患儿冠状动脉恢复正常;巨大型冠状动脉瘤组11例患儿无一例恢复正常。40例冠状动脉有损害的KD患儿恢复期三磷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显示中小型和巨大型冠状动脉瘤组室壁运动异常、冠状动脉血流储备下降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冠状动脉扩张组(P< 0.05)。结论 KD患儿急性期冠状动脉扩张损害为一过性;大部分中小型冠状动脉瘤改变可恢复;巨大型冠状动脉瘤造成的损害可长期存在。超声心动图和三磷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对追踪观察KD冠状动脉损害的变化及心肌供血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