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胆道闭锁患儿肝组织细胞因子及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胆道闭锁(BA)患儿肝脏组织中上皮-间充质转化过程中特异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及胚胎期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激活.旨在探讨BA肝脏纤维化等系列改变的分子机制.方法 取经手术证实为BA患儿的8例肝活检组织(年龄2~3个月),以无消化道疾病尸检婴儿8例肝脏组织做正常对照(年龄0~2个月),RT-PCR半定量法检测胆管上皮细胞特异性因子CK19,纤维化早期指标Ⅰ型胶原蛋白COL1A1,发育相关基因Notch基因受体HES1,TGF-β及其阳性信号分子Smad3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BA患儿肝脏组织中CK-19,COL1A1、HES1、TGF-β及Smad3等基因表达水平均明显提高,实验组及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 BA患儿肝脏组织胶原组织增生,同时有胆管上皮细胞增生,胚胎期肝脏组织发育相关基因Notch信号通路系统重新激活,TGF-β及其阳性信号分子Smad3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改良加盖岛状皮瓣(OIF)与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TIP)治疗小儿尿道下裂的疗效,分析预后影响的独立因素。方法 2013年2月~2021年2月间收治的尿道下裂患儿164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TIP组82例,采用TIP治疗;OIF组82例,采用OIF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根据愈后情况分为两组,即预后良好组(手术治愈,151例),预后不佳组(手术未治愈,13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儿预后独立因素。结果 OIF组手术治愈率为96.34%,高于TIP组的87.8%,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32%,低于TIP组的2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P组手术时间为(95.95±12.35)分钟,短于O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尿道下裂分度、Barcat分型是影响尿道下裂患儿预后因素,术前阴茎下弯程度、阴茎头宽度、手术方式属于可疑因素。结论 OIF与TIP治疗小儿尿道下裂均具有良好疗效,其中OIF手术成功率更高,TIP手术时间更短。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为术前尿道下裂分度、Barcat...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选择趋化因子受体(CXCR4)、蛋白信号调节因子4(RGS4)、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在小儿肾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98例小儿肾母细胞瘤患者,手术留取肾母细胞瘤组织纳入研究组,并选取距离肿瘤边缘>5 cm的正常肾组织纳入对照组(经病理筛查无癌...  相似文献   
4.
肝脏妊娠1例     
患者29岁,因"腹痛3h"为主诉于2011-03-1002:52急诊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经期5d,周期28~30d。末次月经2011-02-15。G1P1,带环避孕。患者入院前3h无明显诱因开始腹痛,平卧时右上腹疼痛,坐位时缓解。入院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Bianchi手术方式治疗腹股沟型隐睾患儿的手术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20例腹股沟区隐睾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采用腹腔镜下Bianchi手术方式治疗,对照组采用腹股沟横向小切口睾丸下降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手术操作指标、手术前后血清性激素、白细胞介素-6(IL-6)、IL-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抑制素B(INHB)水平变化,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平均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基线血清T、E2、FSH、AMH、INHB水平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再次对上述各项血清激素指标进行检查,两组患儿血清AMH、INHB水平较本组术前显著升高,血清E2、FSH水平较本组术前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患儿手术后3个月上述各项指标组间进行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来探讨肾盂输尿管连接部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 of cajal,ICC)以及代表信息传递的神经组织的改变与先天性肾积水发病机制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01月至2014年12月由本院确诊的30例非管腔压迫或新生物所致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患儿为病例组;选择同期11例无肿瘤细胞浸润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的肾肿瘤患儿作为对照组。所有标本观察组织学改变、神经纤维和ICC标记物的变化。结果病例组肌层肥厚,排列紊乱、稀疏,其间可见大量增粗胶原纤维。与对照组相比,管腔明显狭窄;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平滑肌神经纤维丝蛋白大部分标本呈阴性表达,仅少部分标本呈弱阳性表达,且神经纤维异常增粗。病例组神经纤维分布密度为(1.51±0.39),对照组为(3.79±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36,P0.01);病例组UPJ肌层仅见少量ICC呈C-kit阳性表达,甚至部分标本C-kit免疫反应呈阴性表达。病例组ICC标记物分布密度为(1.70±1.24),对照组为(9.09±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099,P0.01)。结论神经纤维与Cajal间质细胞减少在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术中应彻底切除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病变段,以减少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