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5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儿病毒核酸转阴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以2022年4月7日至5月19日在上海市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部院区)收治的189例3~14岁新冠肺炎患儿为队列人群, 按照疫苗接种情况分为未接种组和接种组, 总结分析患儿年龄、性别、分型、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数据, 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或χ2检验。对疫苗接种情况和病毒核酸转阴时间相关性进行Cox混合效应回归模型分析。并对未接种组患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 分析患儿未接种疫苗原因。结果 189例3~14岁新冠肺炎患儿中男95例(50.3%)、女94例(49.7%), 年龄5.7(4.1, 8.6)岁。未接种组117例(61.9%)、接种组72例(38.1%)。接种组年龄大于未接种组[8.8(6.8, 10.6)比4.5(3.6, 5.9)岁, Z=9.45, P<0.001]。临床表现、疾病分型及检验结果组间比较, 除咳嗽症状发生率接种组高于未接种组[68.1%(49/72)比50.4%(59/117), χ2=5.67, P=0.017],...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儿童短肠综合征(SBS)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9例SBS患儿的临床资料,评估CRBSI的发生率和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在19例SBS患儿中,共置管57次,总置管日为1 907天,其中6例患儿共发生11次CRBSI,发生率为5.8次/1000导管日。SBS患儿CRBSI的常见表现为发热(6/11,54.5%)、嗜睡(5/11,45.4%)、体质量不增(7/11,63.6%)和肠造瘘量增加(7/11,63.6%)。与未发生CRBSI组相比,CRBSI组SBS患儿的回盲瓣缺失以及肠外营养持续时间≥120天的比例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BS患儿发生CRBSI时的血培养共获得11次阳性结果,最常见的病原微生物为肺炎克雷伯杆菌(6/11,54.55%)。结论 CRBSI发生可能与回盲瓣缺失和肠外营养持续时间长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腔中心静脉导管治疗各种积液及气胸的临床应用。方法:2011年7月~2012年8月共收治各种积液患者50例,其中胸腔积液32例,心包积液2例,腹腔积液9例,膀胱损伤致阴囊积液2例;急性尿道损伤致尿潴留1例,气胸4例。均采用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治疗,并对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各种积液及气胸引流都比较彻底,疗效满意。结论:在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的前提下,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各种积液及气胸是一种安全、方便、经济、创伤小的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早期气管切开在严重肺挫伤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31例严重肺挫伤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气管插管组(A组)15例和早期气管切开组(B组)16例,两组均按重症医学科危重患者常规处理及治疗,行心电监测各项生命征及肢端氧饱和度,A 组开放气道方式选择经口或经鼻气管插管术,B 组开放气道方式选择气管切开术,两组均予呼吸机辅助呼吸纠正低氧血症,观察两组治疗后ICU 停留时间、带机时间、总费用、肺部感染率及病死率。结果治疗病情平稳至停呼吸机时,气管切开组与气管插管组相比,在 ICU 停留时间、带机时间、总费用、肺部感染率及病死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早期气管切开能够显著缩短患者 ICU 停留时间、带机时间,明显降低医疗总费用、肺部感染率以及病死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这可能和气管切开套管管径短,易于护理,易于痰液引流等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对婴儿肾结石的认知及诊疗水平。方法:总结我院儿科肾脏病房今年双肾结石患儿临床特点,同时对文献报道加以复习。结果:婴儿肾结石机制尚不明确,但可能与三聚氰胺、高尿钙症、高尿酸症关系密切。结论:探究婴儿肾结石发病机制对早期预防和诊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不同工作年限医务人员诊疗工作中发生针刺伤的情况及其防护意识和处理措施,探讨有效干预措施,强化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提高职业防护的整体水平.[方法]随机抽取九省市631名城镇或农村医务人员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医院对防护知识的培训、医院对针刺伤的重视程度、医务人员针刺伤的类型和针剌伤后的心理反应等.[结果]被调查的631名医务人员中近一年有406人曾发生过针剌伤,发生率高达64.34%.工作年限越长的医务人员对针刺伤的重视程度越高(P<0.05);工作年限与近一年被针刺伤的总次数呈负相关(P<0.05).医务人员自我防护实施障碍的主要原因包括工作年限的差异导致对针剌伤的重视程度的不同,防护方式和流程知晓率低以及防护用品缺乏等.[结论]提高医院管理部门对医务人员针刺伤和职业防护培训的重视,增强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加强职业防护基础建设和管理,将是有效提升医务人员自我防护能力并减少针刺伤的发生的有效措施和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D-二聚体检测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及评估病情严重程度中的应用。方法将西华县人民医院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84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肺炎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高危组(n=16),中危组(n=36)和低危组(n=32),另选同期健康体检正常的老年人5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PCT、CRP及D-二聚体。结果肺炎组患者治疗前PCT、CRP及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肺炎组治疗前PCT、CRP及D-二聚体单项检查及三项联合检查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严重程度肺炎患者PCT、CRP及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PCT、CRP及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低危组和中危组(P<0.05),中危组上述指标水平显著高于低危组(P<0.05);三项指标单项检测灵敏度PCT>CRP>D-二聚体;三项指标联检诊断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效能高于任一单项检测。结论 PCT、CRP及D-二聚体可作为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辅助检查指标,三项指标联检可提高患者的诊断效能,且血液中PCT、CRP及D-二聚体水平高低可反映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