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胆总管结扎手术致胆汁淤积性肝硬化小鼠模型的建立价值,并对模型进行评价。方法将84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采用胆总管结扎术)和对照组(采用假手术),术后观察小鼠一般情况和肝胆大体结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术后1 d、3 d、5 d、7 d、14 d、21 d、28 d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谷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采用H&E染色评估肝脏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masson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术后28 d小鼠肝脏组织切片,评估两组胶原纤维增生和a-SMA、CK-19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小鼠相比,术后一般情况相对更差,胆汁淤积,胆囊、胆总管体积明显增大,各项血清生化指标明显增高(P<0.05);HE染色可见肝小叶结构改变,胆管增生;术后28 d实验组小鼠masson染色可见胶原纤维形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提示a-SMA、CK-19表达量显著增多(P<0.05)。结论经腹中线小切口行胆总管结扎手术可成功构建小鼠胆汁淤积性肝硬化模型。  相似文献   
2.
1987~1996年对病变部位发生在直肠、乙状结肠部位的3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男24例,女10例,年龄26~63岁,病史1~13年。均有长期慢性腹泻,大便有粘液并带血,每日大便5~8次之多,全身消瘦。治疗方法:本组病例均采用局麻或腰俞麻醉,用复方硫酸铝注射液为硬化萎缩剂。口服杭州产的“金维他”多种维生素,灌肠用“化淤固脱,收敛止血,消炎止痛”的中药。结果:本组病例治愈率为80%(27/34),好转率20%(7/34),总有效率100%。术后跟踪随访15人1~9年,每年1次,至今未复发。对手术后仍有大便不正常,肠镜检查,肠粘膜还有充血者可离第1次注射后3个月再注射1次,一般注射3次都可达到治愈,主要是高位深部肠腔粘膜下注射。有时1次不可能发现所有出血点溃疡面。  相似文献   
3.
我们从1987年到1996年对病变部位发生在直肠、乙状结肠部位的34例溃疡性结肠患者均采用了溃疡面粘膜下注药和口服维生素加中药灌肠治疗,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24例,女10例;年龄26~63岁;病程1~13年。均有长期慢性腹泻,大便有粘液并带血,每日大便5~8次,全身消瘦。做乙状结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分化抑制因子1(inhibitor of differentiation factor 1,Id1)对人骨肉瘤细胞MG63恶性逆转向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 用重组腺病毒调控MG63细胞中Id1过表达后,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验证Id1的表达情况,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ALP读数法检测成骨分化早期指标ALP的活力.结果 AdId1重组腺病毒可以使MG63细胞中的Id1表达量增高,AdsiId1重组腺病毒可以使MG63细胞中的Id1表达量降低(P<0.05);Id1过表达后,MG63细胞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侵袭能力等恶性生物学行为均增强,G1期细胞比例降低,Id1表达量下调后则逆转MG63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G1期细胞比例增高(P <0.05);Id1表达量下调后,正常成骨分化的早期指标碱性磷酸酶(ALP)表达量增高(P<0.05).结论 抑制Id1基因表达可以促使骨肉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逆转并诱导骨肉瘤细胞发生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妇科病房中的运用。方法对我科2009年4月~2011年5月妇科病房存在的护理风险进行分析,制定风险防范措施,指导护士避免护理风险,确保护理安全。结果风险管理前后综合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评分明显提高,护理投诉纠纷和护理缺陷发生率下降明显。结论妇科病房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降低护理缺陷,投诉,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提高病房满意度,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6.
李志鹏  王健  肖程  康权  罗庆 《解剖学报》2019,50(6):747-753
目的 探讨在胆汁淤积性肝硬化病理微环境下对肝脏干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及体外甘氨鹅脱氧胆酸钠(GCDC)对肝脏干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 以Balb/c小鼠胆总管结扎模型模拟胆汁淤积性肝硬化的病理环境并回输肝脏干细胞HP14-19,检测细胞定植存活情况;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结晶紫染色检测甘氨鹅脱氧胆酸钠对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标志物Bax、Bcl-2、Caspase-3表达和磷酸化腺嘌呤核苷二磷酸依赖性蛋白激酶α(p-AMPKα)、腺嘌呤核苷二磷酸依赖性蛋白激酶α(AMPKα)等的表达。 结果 通过CCK-8检测和结晶紫染色发现,随着甘氨鹅脱氧胆酸钠作用浓度的增加,HP14-19细胞的增殖抑制;流式细胞术提示,GCDC处理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凋亡基因Bax、Caspase-3蛋白表达上调,抗凋亡基因Bcl-2蛋白表达下调,AMPKα活化增加(P<0.05)。 结论 胆汁淤积性肝硬化所导致的胆汁淤积微环境诱导肝脏干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7.
与传统开胸手术比较,微创心血管外科手术具有手术切口小、阿片类药物用量少、术后拔管早、恢复快等优点,但术后疼痛仍较为明显。随着可视化技术及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普及,区域阻滞技术成功率和安全性大大提高,阻滞范围也逐渐由中枢性阻滞转移至周围神经阻滞,使其在微创心血管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筋膜平面阻滞技术,通过超声引导使局麻药在前锯肌间隙扩散,有效阻滞肋间神经外侧皮支,浸润胸长神经及胸背神经,为前外侧胸壁提供术中和术后镇痛。本文就超声引导下SAPB在不同类型微创心血管外科手术中应用的现状、优势及不足进行综述,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最主要的危害为血栓栓塞,从而导致缺血性脑卒中。据统计,90%以上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栓来源于左心耳。经皮左心耳封堵术是预防房颤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的新型非药物治疗手段,可显著降低房颤患者脑卒中风险和死亡率,特别是对于不能耐受长期服用法华林或其他抗凝药物的患者。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效果安全可靠、无需终身服用抗凝药等诸多优点,迅速成为心血管相关领域研究热点,临床开展越来越广泛,但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制定相关麻醉指南。伴随手术方式及设备的不断改进与创新,结合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的特殊性,为实现多科室协作诊疗、快速康复外科及精准麻醉的联合发展,探索一种既满足手术要求,又能将不良反应降至最低的安全、有效、舒适的理想麻醉方式具有重大意义。本综述拟将目前经皮左心耳封堵术麻醉方式的选择及研究进展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中七氟烷联合神经电生理四个成串刺激(TOF)监测的麻醉方案。方法 纳入我院行微血管减压手术的77例面肌痉挛患者,依据七氟烷的使用情况将患者分为3组:A组全程使用七氟烷(n=25),B组不使用七氟烷(n=22),C组当TOF值≥50%后联合使用七氟烷(n=30)。比较各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体动、呛咳情况,记录各组患者TOF值恢复所需要的时间,及患者切开硬脑膜前侧方扩散反应(LSR)引出率和波幅。探讨TOF值与LSR波幅的关系。结果 A组、C组患者术中均未出现体动及呛咳,B组中2例患者出现轻微体动。各组T1~T6时的心率和收缩压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的心率、收缩压变异系数与A组、C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B组、C组TOF值恢复时间较A组短(P<0.001);B组、C组最早引出LSR所需时间较A组短(P<0.05)。LSR平均波幅随TOF值的恢复逐渐增高(P<0.001),当TOF值达到80%~89%后波幅增加不显著(P>0.05);B组、C组所有患者能在切开硬脑膜前建立LSR监测的准确基线,而...  相似文献   
10.
类癌综合征(carcinoid sylldronle)是指因类癌组织细胞分泌5-羟色胺(5-HT)等多种血管活性物质引起皮肤、胃肠道、呼吸系统等而产生面颊潮红、腹泻、支气管哮喘发作与心脏瓣膜损害的一组复杂的临床症候群。发病机理还未完全明确。本文从中医学肺与大肠的生理、病理、经络等关系,参照现代关于肺与大肠的组织结构相关关系的研究,从"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出发,探讨诊治类癌综合征的方法与思路,为临床医生对该病的中医认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