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立论依据】 氯胺酮是常用儿科麻醉药物,近年,其临床安全性日益受到关注。大量动物实验提示其对未成熟神经细胞有毒性作用,但机制尚不清楚。课题组在与哈佛大学合作的前期研究中发现氯胺酮可能通过上调CyclineD1异常启动细胞周期,导致神经细胞凋亡,但如何上调CyclineD1尚未知。另有研究显示糖原合成酶激酶-3(GSK-3)可能参与氯胺酮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已知GSK-3β可激活环磷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 CREB),后者可在转录水平上调Cyclin D1。那么,氯胺酮是否可通过GSK-3β-CREB通路,上调Cyclin D1,异常启动细胞周期,从而导致未成熟神经细胞凋亡呢?如能证实这一推测,对临床合理使用氯胺酮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设计思路】 作为上述系列研究之一,本课题主要探讨CREB是否参与了氯胺酮对未成熟神经细胞毒性作用,同时辅以行为学指标探讨氯胺酮对幼鼠短期神经毒性影响,为后续机制研究奠定基础。在本课题组前期建立的P7SD幼鼠模型中,探讨氯胺酮对未成熟神经细胞CREB蛋白环节的影响,同时辅以行为学指标探讨氯胺酮对幼鼠短期神经毒性作用。 【实验内容】 (1)取P7SD幼鼠,腹腔注射等体积不同浓度氯胺酮。(2)观察氯胺酮对P7幼鼠短期神经毒性作用。(3)分别用免疫组化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皮层及海马CREB蛋白表达及磷酸化水平。 【材料】 P7幼鼠、氯胺酮和免疫组化及蛋白质印迹实验等相关材料。 【可行性】 (1)理论依据充分:文献及前期研究支持该假设;(2)实验技术可行:本课题涉及的动物模型建立,腹腔注射、皮层及海马的取样、免疫组化、蛋白质印迹等均为成熟技术;(3)团队稳定:所在团队人员及方向稳定,目前承担着国家基金课题及与哈佛大学合作课题等重大项目,具备丰富的相关研究经验和基础。 【创新性】 首次以P7SD幼鼠为模型,探讨CREB是否参与氯胺酮致未成熟神经细胞毒性作用,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比较同为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的普萘洛尔和噻吗洛尔对小鼠血管瘤(EO-MA细胞)细胞体外增殖及凋亡的调控作用,初步探讨普萘洛尔和噻吗洛尔对小鼠血管瘤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为临床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婴幼儿血管瘤提供参考。方法体外培养EOMA细胞,取对数生长期EOMA细胞,随机分为药物组和对照组,用不同浓度普萘洛尔和噻吗洛尔作用EOMA细胞,分别干预24 h、48 h、72 h。通过连续光谱多功能酶标仪在570 nm和630 nm波长处测定以上质量浓度下光吸收值。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检测细胞存活率、吖啶橙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观察普萘洛尔和噻吗洛尔对EOMA细胞体外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普萘洛尔作用24 h后,随剂量增加,EOMA细胞存活率逐渐下降,与对照组相比,至药物浓度为50μmol/L时有显著差异(P<0.05),吖啶橙染色亦显示药物浓度为50μmol/L时凋亡细胞显著增多。48 h组和72 h组变化趋势与24 h组相似。噻吗洛尔作用24 h、48 h及72 h后,不同浓度和作用时间组之间,EOMA细胞存活率及凋亡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普萘洛尔在体外可有效抑制小鼠血管瘤EOMA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而同为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的噻吗洛尔在体外对EOMA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无显著调控作用。提示噻吗洛尔对小鼠血管瘤的作用可能与β受体通路以外的途径有关,其次,其治疗血管瘤的临床效果可能还需要多中心、大样本研究来验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