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3篇
药学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在治疗溶血尿毒综合征(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HUS)中的意义.方法 对本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6例HUS患儿进行血浆置换治疗;以新鲜冰冻血浆作置换液,治疗时间每次2~3h.结果 16例患儿经血浆置换治疗均存活,无明显并发症出现.全部患儿首次治疗后病情明显缓解;12 -72 h,黄疸消失,血肌酐[(385.0±189.4)μmol/L vs( 100.0±19.3)μmol/L]、乳酸脱氧酶明显下降[(799.3±289.8)U/L vs (300.0±100.4) U/L],血小板计数[(45.0±18.8)×109/L vs( 120.0±20.0)×109/L]、血红蛋白回升[(59.3±15.3) g/L vs (120.0±18.3) 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15例患儿症状消失,14例实验室检查正常.住院时间为15 ~57 d.结论 血浆置换可以有效缓解病情,清除血浆致病物质,及时阻断HUS的病理过程,补充血浆中有效成分.推荐血浆置换作为治疗HUS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血小板参数的动态变化可以反映一些新生儿疾病,如缺氧、感染及出血等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其简便易得,重复性强,对患儿产生的痛苦小,各级实验室均可开展。本文就其在感染、出血、缺氧等新生儿疾病中的变化进行综述,对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纳美芬对新生儿窒息后转归的影响。方法随机将98例重度窒息新生儿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加用纳美芬治疗,4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呼吸机使用时间及死亡率。结果治疗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机械通气及经鼻CPAP使用时间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别(P〈0.05)、使用率明显降低。治疗组的呼吸窘迫综合症(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HF)、肺出血(pulmonary hemorrhage,PH)、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acute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休克(shock)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别尚无统计学意义(P〉0.5)。结论纳美芬的应用降低了HIE、RDS、PH、HF、NEC、shock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了因窒息而导致的死亡率,并有可能有效避免由于窒息而造成的颅脑损伤等后遗症,是救治新生儿窒息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产儿颅内出血后继发梗阻性脑积水的相关因素。方法将2013年6月至2014年9月住院,头颅超声示严重颅内出血(Ⅲ级及Ⅳ级)的早产儿304例,按是否继发脑积水分为脑积水组(59例)和非脑积水组(185例),分析颅内出血后继发梗阻性脑积水的相关影响因素,比较两组患儿在生后不同时间点的侧脑室增宽程度。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胎龄≤32周、出生体质量1 500g、重度窒息、剖宫产、呼吸窒息综合征(RDS)、新生儿感染、心力衰竭、动脉导管未闭(PDA)、p H值≤7.2、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异常、Ⅲ或Ⅳ级颅内出血的比例,在脑积水与非脑积水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 H值≤7.2、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异常、胎龄≤32周、重度窒息、Ⅲ或Ⅳ级颅内出血为继发梗阻性脑积水的独立危险因素(OR:1.76~20.46,P0.05)。出生后各时间点,脑积水组侧脑室的后角比值均大于非脑积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脑积水组左侧和右侧脑室的后角比值随时间变化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均在第14天时逐渐增大,第28天达到高峰。结论重视颅内出血后继发梗阻性脑积水的高危因素,对严重颅内出血患儿定期行头颅超声动态监测脑室增宽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新生儿肾盂分离与胎龄、出生体重、性别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对320例生后2~7 d的新生儿进行泌尿系超声检查,其中男180例,女140例,胎龄28~42周,平均36±3周,体重900~4870 g,平均2430±1000 g。对胎龄、出生体重与肾盂前后径(APD)进行相关性分析,对不同出生体重、胎龄及不同性别的各组间进行肾盂分离发生率的比较。结果:320例新生儿中,发生肾盂分离者100例,其中男性70例,女性30例,男女肾盂分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7.8% vs 22.2%;P0.05)。不同胎龄新生儿肾盂分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PD与胎龄呈正相关(P<0.05)。除巨大儿外,肾盂分离发生率随出生体重增加而降低,APD与出生体重呈正相关(P<0.05)。结论:早期新生儿肾盂分离发生率与出生体重和性别有密切关系;APD与胎龄及出生体重呈正相关;肾盂分离多为左侧或双侧分离,单纯右侧分离较少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