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2篇
预防医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儿童神经元蜡样脂褐质沉积症(NCL)的诊断方式,特别是基因诊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就诊的5例临床疑诊NCL的患儿资料,其中男3例、女2例,有2例为兄妹关系。患儿发病年龄3岁4个月至8岁11个月,来院首诊年龄3岁6个月至14岁。对脑影像表现异常的4例患儿及其父母、兄弟提取外周血DNA,检测相关基因。结果 4例确诊为NCL,1例为儿童癔症。基因检测:例1 TPP1基因 c.887-17A>G为剪切变异; c.646G>A为错义变异。例2 TPP1基因 c.1015_1016 del为移码变异; c.640C>T为无义变异。例3 CLN6基因核苷酸改变为c.158T>C(p.L53P)及c.889C>T(p.P297S)。3例父母均只携带其中1个杂合变异,例3受检者哥哥未携带突变。例4 CLN3基因 c.1160_1169 delCAGCCTACGTinsGC杂合突变,母亲未检测到该突变,缺失父亲样本;CLN3基因外显子E3-E8杂合缺失,为真实缺失,母源。随访15~60个月,无死亡病例。 结论 对于怀疑NCL的患儿应及时检查头颅磁共振成像、脑电图及基因检测,导致NCL 的基因突变TPP1(c.887-17A>G,c.1015_1016 del),CLN3(c.1160_1169 delCAGCCTACGTinsGC),CLN6[(c.158T>C(p.L53P),c.889C>T(p.P297S)]位点均为首次报告,基因型对于NCL的分型、判断预后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中国儿童伴胼胝体压部可逆性病变的轻微脑炎或脑病(MERS)的病因、临床特征,以及与日本、美国、比利时儿童MERS的异同点。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2例儿童MERS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点进行总结;同时以2000年1月至2015年2月为限,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对检索到的儿童MERS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共纳入儿童病例115例,男女比例1.1∶1,发病年龄为6个月至14岁;多发生于感染性疾病过程中,58.3%的患儿感染病原体明确,其中以流感病毒、轮状病毒感染多见,其次为细菌感染及肺炎支原体感染;神经系统症状可表现为精神行为错乱(42.6%)、抽搐发作(37.4%)、意识下降(5.2%)或意识障碍(25.2%)、构音障碍(6.9%)等;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影像学显示为孤立性胼胝体压部或累及整个胼胝体及对称性周围白质病变;经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后,症状消失,随访磁共振成像(MRI)病灶可完全消失,无任何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 感染成为儿童MERS最常见的诱因,临床表现为脑炎或脑病症状,头颅MRI发现以胼胝体压部为主的可逆性病变有提示作用,无须特殊治疗,短期内可自行恢复,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肥胖状态下脂肪组织基因组DNA甲基化及甲基转移酶表达改变以及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s)的影响作用。 【方法】 使用30只3~4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小鼠分别给予两种高脂饲料(脂肪含量为34.9%,供能比为60%)-n-6 PUFAs(脂肪来源于葵花籽油)饲料和n-3 PUFAs(脂肪来源于鱼油)饲料喂养14周;以正常脂饲料(脂肪含量为4.3%,供能比为10%)(脂肪来源于葵花籽油)为对照。喂养结束后对小鼠脂肪组织基因组DNA总甲基化以及甲基转移酶(DNMTs)进行测定。 【结果】 与正常脂饲料喂养小鼠相比,两组高脂饲料诱导肥胖小鼠的脂肪组织DNA总甲基化程度均明显升高,但n-3 PUFAs高脂饲料组升高的程度显著低于n-6 PUFAs组。n-6 PUFAs高脂饲料诱导肥胖小鼠的脂肪组织DNMT1、DNMT3a和DNMT3b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脂饲料组小鼠,而n-3 PUFAs高脂饲料喂养小鼠脂肪组织中这3种酶的表达无变化。 【结论】 肥胖状态下脂肪组织基因组DNA甲基化程度升高;鱼油n-3 PUFAs具有抑制DNA甲基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肥胖儿童瘦素、瘦素受体及促阿片-黑素细胞皮质素原(proopiomelanocortin,POMC)基因启动子区CpG位点的甲基化改变。方法 选取北京酒仙桥地区45例4~6岁单纯性肥胖儿童及按性别、年龄1∶1 配对的45例正常儿童为研究对象。利用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然后应用亚硫酸盐修饰直接测序法(BSP)和半巢式PCR检测儿童瘦素基因启动子区(324 bp,-228到+96)25个CpG位点、瘦素受体基因启动子区(271 bp,-411到-141)20个CpG位点及POMC基因启动子区(275 bp,-341到-67)18个CpG位点的甲基化状态;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测定血浆瘦素含量。结果 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浆瘦素含量(21.24±4.02) μg/L显著高于正常儿童(2.95±0.53) μg/L。肥胖儿童瘦素基因启动子区CpG位点的平均甲基化程度(0.43±0.13)显著低于正常儿童(0.52±0.15);对该启动子区单个CpG位点比较发现,9个位点的甲基化程度在肥胖组低于对照组。瘦素受体基因启动子区各CpG位点在两组儿童中均呈现完全去甲基化状态。POMC基因启动子区各CpG位点甲基化程度在肥胖与正常儿童之间均未见显著差异。结论 肥胖儿童瘦素基因启动子区CpG位点存在甲基化改变,可能与瘦素表达增加、瘦素抵抗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s)对饲料诱导肥胖小鼠食欲调节因子表达的影响。 【方法】 使用3~4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分别给予两种高脂饲料(脂肪含量为34.9%,供能比为60%)-n-6PUFAs(来源于葵花籽油)饲料和n-3PUFAs(来源于鱼油)饲料喂养3个月;以正常脂饲料(脂肪含量为4.3%,供能比为10%)作为诱导肥胖鼠的对照。小鼠禁食12 h后,麻醉状态下心脏取血、脑和性腺周围脂肪。血浆瘦素含量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脂肪组织瘦素及下丘脑瘦素受体、神经肽Y(NPY) 和促阿片-黑素细胞皮质素原(POMC)mRNA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 【结果】 两组高脂饲料诱导的肥胖小鼠体重和血浆瘦素浓度均高于正常脂饲料组小鼠,但n-3PUFAs高脂饲料组肥胖小鼠在两项指标的增高程度显著低于n-6PUFAs高脂饲料组肥胖小鼠。与正常脂饲料喂养小鼠相比,n-6PUFAs高脂饲料诱导肥胖小鼠脂肪组织瘦素和下丘脑瘦素受体、POMC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而NPY mRNA水平降低;n-3PUFAs高脂饲料诱导肥胖小鼠的上述4种基因mRNA表达则未发生变化。 【结论】 n-3PUFAs可减轻肥胖状态下瘦素及其受体、NPY、POMC等食欲调节因子表达的异常,在肥胖发生中起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生命早期不同年龄阶段脑摄取、聚集二十二碳六烯酸(DHA)(C22:6n-3)及相关去饱和酶的变化。 【方法】 使用6~8周龄清洁级C57BL/6J雌性小鼠,分别给予n-3 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s)缺乏饲料和含n-3 PUFAs饲料喂养6周,然后雌雄合笼交配繁殖,新生仔鼠分别于生后7、21 d和42 d时取血、脑和肝脏。采用甲酯化-气相色谱分析对血浆、脑和肝脏中脂肪酸谱进行分析;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脑和肝脏中脂肪酸去饱和酶1(FADS1)和脂肪酸去饱和酶2(FADS2)基因mRNA表达进行检测。 【结果】 对不同年龄小鼠组织脂肪酸的比较发现,脑中DHA和总n-3 PUFAs含量在两种不同饲料组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而肝中的含量则随年龄增加而降低。与n-3 PUFAs缺乏组相比,饲料中添加n-3 PUFAs可使仔鼠生后7、21 d和42 d时脑和肝脏中DHA和总n-3 PUFAs含量均显著升高;升高的程度在脑组织中随年龄增加而降低,而在肝脏组织中则不随年龄变化。对不同年龄段FADS表达的比较发现,FADS1和FADS2 mRNA在脑组织中的表达量于42 d时显著高于7 d和21 d,而在肝组织中的表达量于各年龄段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与n-3 PUFAs缺乏组相比,饲料中添加n-3 PUFAs可使仔鼠生后7 d和21 d时脑组织FADS1和FADS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而42 d时的表达无变化;肝组织中这两种酶mRNA水平在7 d和21 d时无变化,42 d时FADS1显著降低。 【结论】 发育期脑对DHA的聚集需求随着年龄增大而逐渐减少;FADS在脑中的表达水平随年龄增大而升高。同时,饲料n-3 PUFAs缺乏状态对脑聚集DHA以及FADS的影响在年龄小时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肥胖状态下小鼠瘦素及瘦素受体基因启动子区CpG位点的甲基化改变。【方法】使用30只3~4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15只,分别给予高脂饲料(脂肪含量34.9%,供能比为60%)和正常饲料(脂肪含量4.3%,供能比为10%)喂养3个月。喂养周期结束后,禁食、麻醉状态下心脏取血、脑组织和性腺周围脂肪组织。小鼠血浆中瘦素含量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脂肪组织瘦素及下丘脑瘦素受体mRNA表达测定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最后应用亚硫酸盐修饰直接测序法(BSP)和半巢式PCR检测小鼠脂肪组织中瘦素基因启动子区(310 bp,-324到-29)16个CpG位点及脑组织中瘦素受体基因启动子区(294 bp,-633到-345)20个CpG位点的甲基化状态。【结果】高脂饲料诱导肥胖小鼠血浆瘦素含量[(5.95±3.34)μg/L]显著高于正常饲料组小鼠[(1.46±1.13)μg/L](t=4.888,P0.001)。脂肪组织瘦素mRNA表达量在肥胖小鼠(0.039±0.02)显著高于对照组(0.008±0.01)(F=12.945,P0.05);下丘脑瘦素受体mRNA表达在两组小鼠之间未见明显差异。脂肪组织中瘦素基因启动子区各CpG位点甲基化水平在60%~95%之间,而脑组织中瘦素受体基因启动子区各CpG位点呈现出高度去甲基化状态;在肥胖与正常小鼠之间,这两个基因启动子区CpG位点甲基化率均未见显著差异。【结论】瘦素基因及瘦素受体基因启动子区CpG位点甲基化可能与饮食诱导肥胖小鼠瘦素抵抗无关;肥胖状态下瘦素抵抗发生的机制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与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仪联用技术(UPLC-QTOF-MS/MS)分析大鼠灌胃蒸三七正丁醇部位后所得血液、尿液和粪便样品,获取正负离子模式下样品中化学成分的分析数据。样品数据经Peak View软件处理后,根据原型化合物的结构特征以及体内常见代谢方式的准确质量数变化,对代谢产物进行解析。最终利用代谢物的MS/MS信息鉴定了蒸三七正丁醇部位中的4个皂苷代谢原型,即人参皂苷Rh_4,Rk_3,Rk_1,Rg_5及其15个代谢产物。蒸三七正丁醇部位中4个人参皂苷的代谢途径包括葡萄糖醛酸化、脱糖、硫酸化、脱羟甲基化、支链丢失等。该文从定性角度对蒸三七主要活性皂苷类组分在体内的代谢开展了研究,进一步阐明蒸三七在体内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9.
银杏内酯类成分作为银杏叶的重要活性成分,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在临床上应用广泛。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关于银杏内酯类化学成分、构效关系、分析方法、生物活性及药代(ADME)特征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为更加深入地开发利用银杏内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从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环节, 探讨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n-3 PUFAs)对肥胖状态下瘦素表达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方法 3~4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30只, 随机被分为3组(每组10只), 分别给予高脂饲料、鱼油n-3 PUFAs高脂饲料(脂肪含量均为34.9%, 供能比为40%)以及正常脂饲料(脂肪含量为4.3%, 供能比为10%)喂养4个月以诱导肥胖。喂养结束时取性腺周围脂肪组织, 应用RT-PCR检测脂肪组织瘦素mRNA水平;应用亚硫酸盐修饰直接测序(bisulfite sequencing-PCR, BSP)法检测瘦素基因启动子区CpG甲基化程度;应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荧光定量PCR(CHIP-RT-PCR)技术测定瘦素基因启动子区结合的DNA甲基化转移酶(DNMTs)、甲基化CpG结合蛋白2(MECP-2)以及RNA聚合酶2(Poly II)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脂饲料组小鼠相比, 脂肪组织中瘦素mRNA 表达在高脂饲料诱导肥胖小鼠明显增加, 而在鱼油高脂饲料组肥胖小鼠无变化。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结果显示, 高脂肥胖小鼠瘦素基因启动子区CpG位点甲基化程度、DNMT1、DNMT3a、DNMT3b和MECP-2含量均较正常饲料组显著升高, 并伴随Poly II含量减少;而鱼油高脂饲料组瘦素基因启动子区结合DNMT3a、DNMT3b and MeCP-2增加, 但启动子区MECP-2含量与高脂饲料组比缺有显著降低, DNMT1和Poly II以及CpG位点甲基化程度无改变。结论 肥胖状态下瘦素表达变化可能与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以及结合的相关调控蛋白、RNA聚合酶等有关;n-3 PUFAs对瘦素基因表达的调节也可能是通过对这些蛋白的影响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