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三维时间飞跃磁共振动脉血管成像法 (3D TOFMRA)对儿童脑梗死的应用价值。方法  15例脑梗死患儿均经头MRI确诊 ,应用美国Marconi公司ECLIPSEMR仪 1.5 T ,发病 1周内做头MRA的检查。脑梗死灶均位于单侧 ,左侧 9例 ,右侧 6例 ;额叶、顶叶各 1例 ,多叶脑梗死 8例 ,基底节腔隙性梗死 5例。均予常规治疗。结果 MRA正常 4例 ,单独 /并累及大脑中动脉 (MCA) 8例 ,单独累及大脑前动脉 (ACA) 1例 ,累及双侧椎动脉 /基底动脉 2例 (但无病灶部位相应的血管受累表现 )。受累动脉末端细小分支减少、纤细 4例 ,单支动脉起始部或一级分支起始部狭窄 /闭塞 4例 ,双侧椎动脉 /基底动脉走行迂曲 2例 ,病变同侧MCA、ACA同时受累、末端细小分支减少、纤细 1例。治疗后MRA正常及受累动脉末端细小分支减少、纤细患儿平均 5±1.31d运动开始恢复 ,双侧椎动脉 /基底动脉走行迂曲、动脉起始部梗死 /分支起始部狭窄及同侧MCA、ACA均受累病人平均 10 .9± 5 .15d运动开始恢复 ,两者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 大多数脑梗死患儿在MRA上均有相应的血管改变 ,其变化部位多为MCA系统 ,变化程度与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2.
王怀礼 《临床荟萃》1999,14(4):153-154
癫痫患儿的治疗目的在于尽早的终止发作,促进患儿的身心健康。因而疗程的长短,停药后身心健康状态,是医生、家长和患儿共同关注的问题。我们对1988年5月至1998年5月,在我院小儿神经专科门诊,治疗随访6年以上的92例癫痫患儿的资料,作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92例中男性56例,女性36例,男:女为1:65:1;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12岁。1岁内起病者12例,占13%,2~3岁20例,占22%,11~12岁起病者2例,占2%。 1.2临床表现 本组92例中,原因不明者41例,占45%;其中部分性发作21例,占23%;全面性发作20例,占22%。找到病因者51例,占55%;部分性发作14例,占15%;全面性发作37例,占40%。按癫痫发作的国际分类,部分性发作36例,占39%;全面性发作52例,占56%。详见表1。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TSC)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特点。方法对天津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1995—2004年41例TSC患儿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41例患儿中,39例(95.1%)伴有癫发作,智力低下14例(34.1%),均有头CT/MRI特异性改变,脑电图异常31/39例(79.5%);抗癫药物治疗12/39例(30.8%)完全控制无发作,1例行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切除术,1例行肾血管平滑肌脂瘤切除术。结论结节性硬化症临床表现多样,有较明显的年龄特征,抗癫治疗并不悲观。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我科1989年9月~1989年6月收治的16例结脑进行 CT 检查分析,结合临床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一、临床资料:本组16例年龄8个月~14岁,男11、女5例,占同期住院结脑36例的44%。其中未接种 BCG 者11例,有密切与结核病人接触史者7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比较儿童细菌性脑膜炎(BM)近10年间在病原菌分布、耐药情况及其临床特点的变化,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分析10年中我院126例14岁以下BM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将1998年1月至2002年12月的64例设为1组,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的62例设为2组,比较两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的变迁.结果 2组最常见的致病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7/62,27.4%)和大肠埃希菌(9/62,14.5%),而在1组二者所占比例分别为12/64(18.8%)和5/64(7.8%).耐苯唑西林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组13/19(68.4%)高于1组2/12(16.7%)(P<0.05).126例中出现抽搐42例,2组11/62(17.7%)低于1组31/64(48.4%,P<0.01);意识障碍16例,2组4/62(6.4%)低于1组12/64(18.8%)(P<0.05);出现并发症37例,2组13/62(21.0%)低于1组24/64(37.5%)(P<0.05);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34例,2组11/62(17.7%)低于1组23/64(35.9%)(P<0.05);但更改经验治疗2组21例(21/62,33.9%)高于1组7例(7/64,10.9%)(P<0.01).结论 (1)儿童BM病原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等条件致病菌构成增加.(2)病原菌耐药菌株明显增多,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3)儿童BM临床重症表现减少,出现并发症、后遗症的比率降低,但治疗不顺利情况增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