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5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胃息肉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对本院2002-2006年经胃镜活检及病理诊断的36例胃息肉患儿Hp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并与同期胃镜检查无异常且病理报告正常的35名对照组儿童Hp感染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胃息肉组Hp感染率为16.67%(6/36例),对照组Hp感染率为14.29%(5/35例)。二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6例Hp检查阳性胃息肉患儿经根除Hp治疗,0.5 a后复查胃镜发现4例炎性息肉消失。结论Hp感染与儿童胃息肉无明显相关性。但胃炎性息肉的发生可能与Hp感染有关。根除Hp治疗可使部分炎性息肉消失。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晚发性维生素K(VitK)缺乏致颅内出血与巨细胞病毒 (CM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对晚发性VitK缺乏致颅内出血 31例患儿CMV感染情况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晚发性VitK缺乏致颅内出血 31例患儿中 11例为CMV感染患者 (χ2 =4 .4 0 P <0 .0 5 )。结论 CMV感染可导致或加重晚发性VitK缺乏患儿的凝血功能障碍 ,亦可引起颅内血管病变 ,从而导致颅内出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围生期疾病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 测定27例有围生期疾病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与22例无围生期疾病的极低出生体重儿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3)、甲状腺素 (T4)、促甲状腺激素 (TSH)水平。结果 有围生期疾病的极低出生体重儿血清T3、T4、TSH水平低于无围生期疾病的极低出生体重儿 (均P<0.05)。 结论 围生期疾病导致极低出生体重儿甲状腺分泌功能进一步下降  相似文献   
4.
益生菌辅助三联疗法治疗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彤彤  朱欢  卢华君 《海峡药学》2010,22(2):109-110
目的观察益生菌联合传统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疗效,探讨Hp治疗新途径。方法选择确诊HP阳性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患儿7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Hp根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Hp根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生菌辅助三联疗法是根除Hp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口腔与胃中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检测结果,证明口腔Hp可能是胃HP的一个重要储菌池。【方法】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和13C尿素呼气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97例有上消化道症状患儿行口腔和胃黏膜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结果】97例患者中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率(78.35%)明显高于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58.76%);胃内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其口腔亦同时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口腔无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则胃内亦同时无幽门螺杆菌感染。【结论】口腔Hp与胃Hp感染密切相关,它可能是胃Hp的一个重要储菌池。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儿血浆ghrelin水平变化及其与FD患儿胃排空的相关性,探讨shrelin水平与FD发病及其胃肠动力改变的关系.方法 测定35例FD患儿和15例健康体检儿童空腹及餐后2 h血浆ghrelin水平;通过核素胃排空法测定FD患儿胃2 h排空率及胃半排空时间(GET1/2).比较FD组与正常对照组ghrelin水平差异,分析ghrelin水平与FD患儿胃排空的相关性.结果 FD组与正常对照组空腹血浆ghrelin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餐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D组空腹与餐后血浆ghreli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空腹与餐后血浆ghrelin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D患儿shrelin水平与胃2 h排空率及GET1/2均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空腹血浆ghrelin水平下降与FD患儿胃排空功能障碍有一定相关性,其可能是FD发病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潘彤彤  李云芳  卢华君 《新医学》2009,40(12):791-792,816
目的:探讨功能性腹痛儿童的血浆生长激素释放肽及胃动素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检测56例功能性腹痛患儿(观察组)血浆生长激素释放肽及胃动素水平,并与25名健康儿童(对照组)作比较;按腹痛症状严重程度将功能性腹痛患儿分为轻度组(21例)、中度组(23例)和重度组(12例),比较各组间血浆生长激素释放肽及胃动素水平的差异。结果:观察组血浆生长激素释放肽及胃动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为P〈0.01)。腹痛患儿中,重度组血浆生长激素释放肽及胃动素水平均明显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P〈0.05~0.01),中度组明显高于轻度组(P〈0.05)。结论:功能性腹痛患儿存在体内生长激素释放肽和胃动素分泌紊乱,说明生长激素释放肽和胃动素分泌紊乱与儿童功能性腹痛有关。  相似文献   
8.
幽门螺杆菌(HP)是胃十二指肠疾病主要致病因子,其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动力功能的关系已较多报道,但其对慢性胃炎患者WL动力功能的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慢性胃炎患儿HP根除前后胃排空、胃电图、症状评分的变化,进行了这一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KAP健康教育模式在学龄儿童功能性便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132例便秘学龄儿童随机分为一般治疗组与健康教育组,一般治疗组予以药物治疗及行为干预告知与生物反馈训练,健康教育组在一般治疗组基础上辅以KAP模式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方式为对患儿及家长进行一对一面谈教育,内容包括排便的生理过程、便秘症状发生的机制及治疗的原理、方向、目的和步骤,指导改进、调整膳食结构和建立正确排便习惯的方法,强调行为干预和生物反馈疗法在治疗中的重要性等。结果健康教育组的服药依从性评分及行为依从性评分明显高于一般治疗组(P<0.01);一般治疗组与健康教育组的治疗前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健康教育组的症状评分明显低于一般治疗组(P<0.01);两组治疗后症状评分与服药依从性评分、行为干预依从性评分均存在显著负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605、-0.579),服药依从性评分、行为依从性评分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609)。结论在儿童功能性便秘的治疗过程中实施KAP模式健康教育,可有效增强服药和行为依从性,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1995年至今共收治新生儿麻疹5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