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指导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手术时机选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131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非手术组33例,手术组47例,对照组36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和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三组患儿起病后1 h、6 h、12 h血清PCT、IL-6、CRP浓度,对可能影响治疗方式选择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通过ROC曲线评价PCT、IL-6、CRP三者对手术时机选择的作用。结果三组患儿胎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中手术组胎龄最低,其后依次为非手术组、对照组;手术组出生体重显著低于非手术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但非手术组与对照组出生体重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三组间性别比例、发病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合并症主要为低血糖、新生儿肺炎、低体重及窒息,三组间新生儿肺炎发生率及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三组确诊时血清PCT、IL-6、CRP水平,手术组均显著高于非手术组和对照组(P 0. 05)。同一监测时点组内,Bell分期从Ⅰ到Ⅲ期血清PCT、IL-6、CRP水平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P 0. 05);同一Bell分期组内,发病后1 h、6 h、12 h血清PCT、IL-6、CRP水平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P 0. 05); Bell分期与检测时间不存在交互效应(P0. 05),其中PCT、IL-6、CRP最高值均出现在发病后12 h组内Bell分期为Ⅲ期的亚组中,最低值均出现在发病后1 h组内Bell分期为Ⅰ期的亚组中。发病后6 h血清PCT(OR=2. 612,95%CI:1. 725~4. 781)、发病后6 h血清IL-6(OR=1. 896,95%CI:1. 439~3. 234)及发病后12 h血清CRP(OR=1. 330,95%CI:1. 004~2. 314)水平是NEC患儿是否选择手术治疗的主要影响因素。PCT 6 h、IL-6 6 h、CRP 12 h三个指标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 86(95%CI:0. 768~0. 934)、0. 89(95%CI:0. 803~0. 967)、0. 73(95%CI:0. 652~0. 806)。考虑到手术指征的严谨性,每项检查结果需结合95%医学参考值范围,因此最佳临界点分别为0. 62(0. 38~0. 86) ng/m L、145. 85(137. 70~154. 01) pg/m L、8. 35(7. 27~9. 43) mg/L。结论 PCT、IL-6、CRP水平对NEC手术时机的判断具有一定意义,但NEC患儿是否需要外科手术干预还应结合上述指标的医学参考值范围、临床表现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在小儿嵌顿疝术后的干预作用。方法2008年1月-2011年6月作者手术治疗小儿嵌顿疝59例,年龄1个月至2岁,平均1.1岁,男性52例,女性7例,嵌顿时间19-42h,平均30.5h,随机分黄芪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两组患儿术后常规输液抗炎治疗,黄芪组在此治疗的基础上,术后连续3d给予黄芪注射液(0.5mL·kg^-1·d^-1)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100-250mL静脉滴注,用药前和术后48h抽血,测定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P-选择素含量,并观察患儿临床指标(体温、心率、白细胞计数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改善情况。结果用药前SOD活性及P-选择素含量两组无差异,P〉0.05;用药后,黄芪组SOD活性140.77±8.22,P-选择素含量724.06±149.67,对照组分别是129.49±14.23,1222.64±1085.27,两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黄芪组临床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明显,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黄芪组为(23.92±13.51)h,对照组为(35.57±15.14)h,两组比较,P〈0.01。结论黄芪注射液对小儿嵌顿疝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母系表达基因3(MEG3)启动子甲基化对p53/p21信号通路的调控及其在先天性巨结肠(HSCR)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检测30例HSCR患儿有神经节细胞段、无神经节细胞段p53 mRNA、蛋白表达和MEG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情况。应用MEG3过表达和沉默质粒转染人神经母细胞瘤SK-N-BE(2)细胞株,建立MEG3过表达(MEG3-OE)组、MEG3抑制(MEG3-KD)组及空白对照(NC)组,使用氮杂胞苷(5-aza-CdR)调控各组后检测细胞株的增殖、凋亡情况及其p2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①无神经节细胞段与有神经节细胞段肠管组织p53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56±0.37和2.24±0.3,p53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 058.5±106.9和583.6±87.6,MEG3启动子甲基化率分别为(58.3±4.5)%和(33.3±1.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5.67,P<0.05;t=18.82,P<0.05;χ2=6.25,P<0.05)。②加入氮杂胞苷共培养72 h时:MEG3-OE组较MEG3-KD组、NC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及其受体(TrkA、P75NTR)在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anorectal malformation,ARM)患儿直肠末端的表达,探讨对其肠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治的ARM患儿直肠末端标本30例.其中,男24例,女6例;高位ARM 15例,中位ARM 6例,低位ARM 9例;手术年龄2 d~13个月,平均1.4个月.一期腹会阴肛门成形8例;分期肛门成形13例,包括:腹腔镜辅助肛门成形7例,腹会阴肛门成形2例,后矢状入路肛门成形术4例,会阴肛门成形9例.肛门成形术中取直肠末端标本,运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计数直肠末端黏膜下及肌间神经丛数量,免疫组织化学(IHC)及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NGF及其受体(TrkA、P75NTR)在低位ARM和中高位ARM患儿直肠末端的表达情况.结果 HE染色:低位ARM患儿直肠末端黏膜下及肌间神经丛分布密集,神经丛面积大,节细胞数量多;中高位ARM患儿神经丛分布明显稀疏,神经丛数量较低位ARM患儿明显减少(1.30±0.82vs5.60±1.36)个,两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HC:NGF、TrkA、P75NTR主要在直肠末端黏膜下及肌间神经丛表达,NGF主要定位于胞核,TrkA主要定位于胞核及胞质,P75NTR主要定位于胞核、胞膜.NGF、TrkA、P75NTR在低位ARM患儿直肠黏膜下、肌间神经丛大量表达,其积分光密度(IOD值)分别为43.48±7.11、18.83±3.65和23.39±3.64;NGF、TrkA、P75NTR在中高位ARM患儿直肠末端表达明显减少,其积分光密度(IOD值)分别为3.70±1.21、8.49±2.68和7.17±2.28,两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qRT PCR:NGF、TrkA、P75NTR mRNA在低位ARM患儿直肠末端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72.22±104.38、148.78±72.45和122.83±35.45);明显高于中高位ARM患儿(80.38±43.10、73.95±47.43和75.15±20.23),两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GF及其受体TrkA、P75NTR可能参与并影响ARM患儿直肠末端肠神经系统的发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肛门直肠畸形(ARM)动物模型直肠末端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其受体(NGFR)的表达,探讨ARM排便功能障碍的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检测正常与肛门直肠畸形动物胎鼠直肠末端组织中NGF及其高亲和力受体(TrkA)、低亲和力受体(p75NTR)的表达.结果 NGF、TrkA、p75NTR在正常胎鼠直肠末端肠黏膜皱襞及肌层细胞质及细胞核中有大量表达,其平均光密度(IOD值)分别为731.749±232.177,262.815±101.722,134.674±67.127,而在肛门直肠畸形直肠末端表达较少,其平均光密度(IOD值)分别为17.973±74.945,33.145±11.128,113.010±36.46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rkAmRNA、P75NTRmRNA在正常胎鼠直肠末端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62.221±104.675,129.778±51.967,在肛门直肠畸形胎鼠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78.973±33.425,87.145±25.8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GF及其受体TrkA、p75NTR在ARM动物模型直肠末端的表达异常可能是导致其排便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检测肛门直肠畸形(ARM)胎鼠直肠末端神经生长因子受体TrkA、p75NTR mRNA的表达水平,探讨ARM直肠末端肠神经系统发育情况。方法成年SD孕鼠16只。其中实验组10只,对照组6只。实验组孕鼠在孕11 d、13 d 2次给予10 g.L-1乙烯硫脲(125 mg.kg-1)灌胃,制作先天性ARM动物模型;对照组灌胃注入等量9 g.L-1盐水。2组孕鼠在孕20 d时行剖宫手术取出胎鼠,取其直肠末端并保存于-80℃冰箱;采用反转录/实时定量PCR(RT-PCR)方法检测正常胎鼠和ARM胎鼠直肠末端TrkA、p75NTR mRNA表达情况。结果 TrkA、p75NTR mRNA在正常胎鼠直肠末端的相对表达量分别是162.221±104.675,129.778±51.976,在ARM胎鼠直肠末端中表达分别是78.937±33.425,87.145±25.81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TrkA、p75NTR基因扩增后产物cDNA片段与引物设计的扩增片段完全吻合,TrkA、p75NTR基因条带亮度对照组均高于实验组。结论 TrkA、p75NTR mRNA在ARM胎鼠直肠末端的表达异常,提示神经生长因子及受体TrkA、p75NTR可能参与ARM肠神经系统的发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其受体TrkA、p75在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ARM)动物模型胎鼠直肠末端的表达及分布.方法 选用成年SD孕鼠16只,实验组10只,对照组6只,实验组在孕11d及13d时分别以1%乙烯硫脲(125mg/kg)灌胃制作ARM动物模型,对照组灌入等量生理盐水,两组孕鼠在孕20 d手术取出宫内胎鼠,进行形态学观察及畸形率统计,并取胎鼠盆腔、会阴部矢状面大体标本HE染色及直肠末端石蜡包埋切片,免疫组化检测NGF及其受体TrkA、p75在正常胎鼠和ARM胎鼠直肠末端的分布情况并半定量分析.结果 正常组:胎鼠存活率100%,肛门开口正常,实验组:存活率80.7%,实验组ARM发生率98.7%、短尾畸形5.1%、无尾畸形94.8%、双足内翻6.4%、脊柱裂6.4%,盆腔会阴部矢状切面HE染色显示:ARM胎鼠肛门为一闭合盲端,无正常肛门结构,直肠盲端为增生鳞状上皮组织及增厚的肌层,未见肠腺分布,直肠末端黏膜下及肌间神经丛数量:ARM组为46.40±16.08,对照组为96.33±18.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NGF、TrkA、p75主要分布在胎鼠直肠末端黏膜下、肌间神经丛,其中NGF主要分布在细胞核,TrkA分布在细胞质,p75在细胞核、细胞质均有分布,其积分光密度(IOD值):对照组分别为731.75±232.18、262.82±101.72、134.67±67.13,ARM组分别为17.97±74.95、33.15±11.13、113.01±36.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GF及其受体TrkA、p75可能共同参与ARM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在小儿急性肠梗阻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诊断明确并有手术指征的急性肠梗阻患儿96例.其中肠套叠47例,嵌顿疝49例,随机分为黄芪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2组病种比例相当,对照组术后予输液抗炎治疗,黄芪组在此治疗基础上术后当天及1、2d连续3d给予黄芪注射液(0.5 mL·kg-1 ·d-1),2组分别于用药前及用药第2天抽血,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二胺氧化酶(DAO)活性,观察黄芪注射液的干预作用.结果 用药前黄芪组SOD、DAO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用药后黄芪组SOD、DAO活性较用药前明显增高,对照组用药前后变化不明显.2组用药后比较,SOD、DAO活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1).结论 黄芪注射液能明显提高小儿急性肠梗阻术后SOD、DAO活性,对小儿急性肠梗阻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脾血管淋巴管瘤(Primary hemangiolyphangioma of spleen)是脾脏原发良性肿瘤,临床少见。本院诊治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骶尾部畸胎瘤(sacrococcygeal teratoma,SCT)是小儿常见的肿瘤,但合并脊膜膨出少见,术前较难确诊[1].现总结我院2008年7月至2011年2月诊治的3例小儿骶尾部畸胎合并脊膜膨出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病例资料 本组3例患儿,男1例,女2例,1例入院时间2008年7月,2例入院时间2011年2月,手术年龄分别为10个月、9d、3个月,3例患儿术前均以骶尾部包块就诊,瘤体位于骶尾部中央,圆形,或类圆形,直径5~9cm,囊实性,界限清楚,包块表面均有皮肤覆盖,无破溃,患儿哭闹时无冲击感,2例皮肤表面有较多毛发,1例皮肤表面有色素沉着;肛门直肠检查均在直肠后壁、骶骨前可触及囊实性肿物,直肠壁光滑,3例患儿双下肢无畸形,肢体感觉及活动正常,无大小便失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