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5例绞窄性肠梗阻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的经验。结果 5例均急诊手术证实为绞窄性肠梗阻,其中肠系膜裂孔疝并空肠坏死2例,美克尔憩室索带压迫并回肠坏死1例,回肠扭转并坏死2例。所有患儿均一期行坏死肠切除肠吻合术,无死亡病例,术后无短肠综合征发生;无休克复苏后脑损伤发生。随访2年所有患儿身高、体重等生长指标发育良好,无饮食障碍、排便障碍发生。结论详细的体格检查,及时的影像学检查以及常规的腹腔穿刺检查是明确绞窄性肠梗阻的充分依据;正确及时手术治疗是明确病因、祛除病灶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小麦纤维素颗粒联合乳果糖治疗婴幼儿功能性便秘(FC)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07 例FC 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56 例和对照组51 例。所有患儿均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试验组使用小麦纤维 素颗粒加乳果糖治疗;对照组只使用乳果糖,疗程14 d,维持基础治疗≥2周。比较两组便秘症状评分、不良反 应差异。结果 两组在治疗2 周排便困难对照组、排便次数;对照组的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试验组治疗4 周与治疗2 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对照组治疗4 周与治疗2 周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小麦纤维素颗粒联合乳果糖治疗可有效恢复患儿的正常排便生理,缓解便秘症状,且安全性好,在服药期间和停 药后2 周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Nusap1基因蛋白在肝癌手术切缘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肿瘤早期复发的关系。方法选择常规病理学检查手术切缘为阴性的原发性肝癌标本61例,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手术切缘Nusap1基因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肝癌手术切缘中Nusap1蛋白表达阳性有21例,其中15例术后早期复发(71.4%);阴性40例,术后仅12例出现早期复发(30%);阳性组术后早期复发率明显高于阴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肝癌手术切缘中Nusap1蛋白表达与术后早期复发明显相关,可预测肝癌术后早期复发高危患者及指导术后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Nusap1在肝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1例肝癌标本中Nusap1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Nusap1表达高低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Nusap1在肝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为54.1%(33/61),而在非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为21.3%(1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肝癌组中,Nusap1高表达与肿瘤大小、病理分化、淋巴结转移、门脉癌栓、肝硬化、早期复发等密切相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数目、包膜、AFP、TNM分期等均无关(P>0.05);33例Nusap1蛋白高表达者及28例低表达者6个月及12个月无瘤生存率分别为33.3%(11/33),17.9%(5/33)及89.3%(25/28),53.6%(15/28)(P<0.005)。结论:Nusap1在肝癌组织中存在过表达,检测其表达水平对肝癌患者术后转移复发及预后的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对复杂型一穴肛患儿的规范诊断、重建方式及治疗疗效。 方法选择2012年至2013年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2例复杂型一穴肛患儿(患儿A、患儿B)的临床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2例患儿不同的术前处理、手术重建方式及术后恢复情况。 结果本组2例一穴肛患儿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2.0及1.5岁。术前膀胱镜检查结果显示,共同通道长度分别为6.5和3.3 cm。患儿A合并双侧输尿管反流、马蹄肾,出生后半年出现阴道积液;患儿B合并左侧肾缺如和双侧输尿管反流。患儿A完全游离泌尿系及生殖系,子宫阴道完全游离后下移至外阴,共同通道成形大部分尿道,其余尿道为外阴皮肤修补延长,双侧输尿管再植。患儿B共同通道成形新尿道,末端直肠游离后替代阴道和残余子宫吻合,结肠成形肛门。患儿A术后出现会阴体轻度裂开,术后2周出现直肠黏膜外翻。对其术后留置膀胱造瘘管半年,经训练后可自行排尿,膀胱残余尿测定小于膀胱容积的10%,但反复出现尿路感染,大便无法控制,行Malone术给予顺行灌肠。患儿B术后1个月复查,无膀胱输尿管反流、尿道梗阻或狭窄症状,阴道周围无瘢痕样变化,自行排尿,无残余尿;结肠封瘘后可自行排便。 结论对复杂型一穴肛患儿应于术前进行膀胱镜检查结合影像学检查,明确结构畸形,准确测量共同通道长度,制定手术方案。复杂型一穴肛重建手术最关键的是尿道重建,共同通道是尿道重建的首选材料。对复杂型一穴肛的诊治需采取系统化、程序化及个体化措施,手术最终目标是达到控尿、控便功能及恢复性功能,甚至生育功能。  相似文献   
6.
7.
血红素加氧酶(heme oxygenase,HO)是血红素降解的起始酶和限速酶,能降解血红素产生多种具有清除自由电子能力的产物,如:一氧化碳、Fe2+和胆绿素(随之能被胆绿素还原酶转变为胆红素).HO在体内主要有HO-1、HO-2两种同工酶.HO-1,亦称热休克蛋白32 (HSP32),为诱导型HO.HO-1能被多种因素激活,如细胞因子(IL-10、IL-13、IL-18)、生长因子(TGF-β、PDGF、VEGF)、血红素、重金属、缺氧与氧化应激、一氧化氮和氧化剂(过氧化氢)等[1].在多种环境下,HO-1的表达增多具有抗炎、抗氧化、抗凋亡和抗增殖的作用,被视为是机体防御反应的重要组成,是机体主要的"保护性"酶.而HO-2为组成型酶,与HO-1分布不同,只存在于大脑、睾丸和内皮组织中.以前的文献大多将HO-1的功能与其具有的能降解血红素和生成CO及胆红素的酶活性联系起来.近年的研究[2]证明HO-1还具有非酶活性的作用,其蛋白本身能刺激自身基因的转录,类似于一种前反馈机制.总而言之,HO-1的功能十分复杂,具体的作用机制还需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表达CX3C趋化因子受体1(CX3C chemokine receptor 1,CX3CR1)的T淋巴细胞(即CX3CR1^(+)T淋巴细胞)在不同儿童肝脏疾病中的表达情况,以及胆道闭锁肝组织浸润的表达CX3CR1的T淋巴细胞亚群与胆道闭锁患儿临床指标以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接受手术的24例胆道闭锁患儿临床资料,同时选取同期进行手术的胆总管囊肿20例(接受胆总管囊肿根治手术)、胆汁淤积症4例(术中胆道造影排除BA)、门静脉高压9例(行门静脉高压治疗手术)作为对照组。对24例胆道闭锁患儿肝脏标本进行肝纤维化评分。利用流式细胞技术对所有患儿肝脏中浸润的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分析。比较T淋巴细胞亚群在不同疾病患儿肝脏中的表达差异。采用Spearman检验对BA患儿肝脏中CX3CR1^(+)CD8^(+)T淋巴细胞比例与肝功能指标、BA肝纤维化评分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对BA患儿随访2年,比较预后良好及预后不良患儿肝脏表达CX3CR1的T淋巴细胞比例。结果胆道闭锁组肝脏CD69-CX3CR1^(+)CD8^(+)T淋巴细胞比例为(7.91±8.81)%,低于胆总管囊肿患儿(21.53±13.85)%以及门静脉高压患儿(13.82±7.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16);胆道闭锁组肝脏CD69-CX3CR1^(+)CD4^(+)T淋巴细胞比例为(3.96±5.39)%,低于胆总管囊肿患儿(8.76±9.16)%以及门静脉高压患儿(7.68±5.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0,P=0.003)。胆道闭锁肝脏CX3CR1^(+)CD8^(+)T淋巴细胞比例与患儿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及直接胆红素水平呈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和P=0.048)。胆道闭锁肝纤维化评分与肝脏中CX3CR1^(+)CD8^(+)T淋巴细胞比例及CX3CR1^(+)Ki67^(+)CD8^(+)T淋巴细胞比例呈负相关(P=0.025,P=0.030)。预后良好患儿肝脏中CX3CR1^(+)T淋巴细胞的比例较预后不良患儿高(P<0.05)。结论CX3CR1^(+)CD4^(+)T淋巴细胞和CX3CR1^(+)CD8^(+)T淋巴细胞可以反映肝脏的免疫状态,参与肝纤维化,可能是预测胆道闭锁患儿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以颈内静脉(internal jugular vein, IJV)作为搭桥血管的Rex手术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和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0月至2019年8月54例接受初次Rex手术(采用IJV作为搭桥血管)治疗肝前性门静脉高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5例,女19例;中位年龄5岁(0.8~...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Nusapl在肝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1例肝癌标本中Nusapl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Nusapl表达高低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Nusapl在肝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为54.1% (33/61),而在非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为21.3% (1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肝癌组中,Nusapl高表达与肿瘤大小、病理分化、淋巴结转移、门脉癌栓、肝硬化、早期复发等密切相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数目、包膜、AFP、TNM分期等均无关(P>0.05); 33例Nusapl蛋白高表达者及28例低表达者6个月及12个月无瘤生存率分别为33.3% (11/33),17.9% (5/33)及89.3% (25/28),53.6% (15/28)(P<0.005)。结论: Nusapl在肝癌组织中存在过表达,检测其表达水平对肝癌患者术后转移复发及预后的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