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梁元清 《现代医院》2011,11(8):35-36
目的探讨维生素D缺乏对婴幼儿哮喘危险性的影响。方法本文研究了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婴幼儿与正常婴幼儿的相关症状、并发症以及血清中IL-4、IL-8、IL-13、IFN-γ、总IgE等水平的差异。结果研究组婴幼儿的哮喘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婴幼儿血清中的IL-4、IL-8、IL-13、IFN-γ、总LgE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发现均有明显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维生素D缺乏与支气管哮喘病因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它可能通过影响机体的免疫系统来参与哮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不同剂量的重组人类红细胞生成素 (rHuEPO)预防早产儿贫血的效果。方法 选择2 0 0 0~ 2 0 0 2年广州医学院荔湾医院收治的 6 7例胎龄≤ 34周 ,出生体重≤ 2 0kg早产儿 ,随机分为大剂量组、小剂量组和对照组。大、小剂量组分别于生后 3~ 7d接受rHuEPO每周 5 0 0IU/kg和每周 15 0IU/kg ,每周分 2次 ,皮下注射 ,共 6周 ;3组治疗期间均予 3~ 8mg·kg-1·d-1元素铁口服。分别于生后 1~ 8周、12周、16周观察各项血液学指标。结果 完成 16周研究的早产儿共 5 8例 ,3组生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比均逐渐下降 ,大剂量组下降幅度最小 ,对照组下降最明显 (均P <0 0 1) ;大、小剂量组较对照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比达最低值的时间提前。大、小剂量组网织红细胞于rHuEPO治疗 1周后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尤以大剂量组上升幅度最明显 (P <0 0 1) ,治疗第 2~ 3周达高峰。 3组血清铁生后均呈下降趋势 ,但治疗期间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明显 (P <0 0 1)。结论 rHuEPO辅以铁剂治疗可有效地预防早产儿贫血 ,且rHuEPO每周 5 0 0IU/kg优于每周 15 0IU/kg。  相似文献   
3.
梁元清 《广州医药》2010,41(5):29-31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的重组人类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早产儿贫血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63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三组(大剂量组、小剂量组和对照组),采用不同剂量重组人类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早产儿贫血。结果三组患儿血红蛋白、红细胞数、红细胞压积均逐渐下降,大剂量组下降幅度最小,对照组下降最明显;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的网织红细胞数4周内上升明显,而对照组则下降明显。三组早产儿治疗期间生命体征、血压、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血小板均未发现异常,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前后血生化各项值均在正常范围。结论大剂量(500 IU/kg,每周分2次)rHuEPO治疗和预防早产儿贫血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素(rhEPO)和铁剂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输血的影响及预防早产儿贫血的效果。方法对59例出生体重≤1500g,胎龄≤34周的早产儿进行研究,其中治疗组31例于生后第5-7天开始予以rhEPO治疗(250U/kg·次,皮下注射,每周2次),共6周,同时补充铁剂和多种维生素;对照组28例未给予rhEPO和铁剂治疗。比较两组的血液学指标、输血的量和次数。结果组间胎龄、出生体重、生后第1周的血红蛋白(Hb)、抽血的量和次数、并发症、机械通气的天数无差别。每个病人的输血次数和量,rhEPO治疗组为(0.7±1.0)次/人、(8.4±13.4)ml/kg,对照组为1.6±1.2)次/人、(20.8±15.9)ml/kg;两组对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治疗组74.19%不需输血,而对照组32.14%不需输血(P<0.001)。两组生后Hb均逐渐下降,但对照组下降较治疗组明显(P<0.005);最低的Hb均值,治疗组为(98.5±16.1)g/L,对照组为(84.9±19.3)g/L。治疗组网织红细胞于rhEPO治疗1周后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1),治疗组第2周达高峰。两组血清铁(SI)生后均呈下降趋势,但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01)。结论rhEPO预防性治疗早产儿贫血效果显著,可减少VLBW的输血量和次数。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素(rhFPO)和铁剂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输血的影响及预防早产儿贫血的效果.方法对59例出生体重≤1500 g,胎龄≤34周的早产儿进行研究,其中治疗组31例于生后第5~7天开始予以rhEPO治疗(250 U/kg·次,皮下注射,每周2次),共6周,同时补充铁剂和多种维生素;对照组28例未给予rhEPO和铁剂治疗.比较两组的血液学指标、输血的量和次数.结果组间胎龄、出生体重、生后第1周的血红蛋白(Hb)、抽血的量和次数、并发症、机械通气的天数无差别.每个病人的输血次数和量,rhEFO治疗组为(0.7±1.0)次/人、(8.4±13.4)ml/kg,对照组为1.6±1.2)次/人、(20.8±15.9)ml/kg;两组对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治疗组74.19%不需输血,而对照组32.14%不需输血(P<0.001).两组生后Hb均逐渐下降,但对照组下降较治疗组明显(P<0.005);最低的Hb均值,治疗组为(98.5±16.1)g/L,对照组为(84.9±19.3)g/L.治疗组网织红细胞于rhEPO治疗1周后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1),治疗组第2周达高峰.两组血清铁(SI)生后均呈下降趋势,但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01).结论rhEPO预防性治疗早产儿贫血效果显著,可减少VLBW的输血量和次数.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通过对我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分析,探讨不同时期感染、母乳和围产三大因素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及其干预措施.方法将911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分为母婴同室前(Ⅰ组)和母婴同室后(Ⅱ组),并按其病因进行分类比较. 结果Ⅱ组和Ⅰ组相比,感染性黄疸发生率下降明显,母乳性黄疸和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现高胆红素血症的比率明显上升(P<0.005),有极显著性差异;病因不明的比率有所上升,但G6PD缺乏症的比率则呈下降趋势,两组对比,P<0.01;ABO血型不合溶血病比率仅呈轻微上升,两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发生了明显的变迁,由母婴同室前的感染性黄疸为主演变为近年的母乳性黄疸为主,围产因素已成为影响新生儿高胆的重要因素之一,提示改善环境因素、预防感染是降低感染性黄疸的主要措施,对母乳喂养儿及合并围产因素的新生儿,生后即应进行血微量胆红素监测并进行早期干预和治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