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93例哮喘患儿变应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基础为气道的高反应性.变应原是诱发哮喘发作的原因之一,为了对本地区哮喘患儿诱发发作的变异原有更大程度的了解,对本院门诊的203例哮喘患儿进行了22种常见变应原浸液皮肤点刺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儿童结肠传输时间检测在功能性便秘诊断和分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功能性便秘可分为不同的类型,临床治疗方法 也不尽相同,正确的分型对治疗方法 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结肠通过时间检查对儿童功能性便秘分型的临床意义.方法 结肠传输时间检查方法 ,采用不透X线标志物测定.分别于24h、48h、72h摄腹部平片各1张.根据肠内是否含气及结肠的走行,可区分小肠和结肠利用腹部平片骨性标志判断标志物在结肠中的位置,通过以上3个区域描述标志物的位置并计算不同时间各区的标志物数.运输指数(transitindex,TI):(48h,72h)TI=SRm/(RCm+LCm+SRm).结肠排出率=(20-残留标志物数)/20×100%.为判断是结肠缓慢型或出口梗阻型,本研究应用传输指数TI,TI表示直肠乙状结肠区存留标志物数/全结肠标志物数之和,反映直肠乙状结肠区与其他部位标志物的比例.中位数为0,TI≤0.5说明STC可能性大,TI>0.5或接近1.0,提示标志物留存乙状结肠和直肠部位多,FOOC可能性大.结果 正常组、便秘组结肠各区48、72h标志物潴留对比,均有显著差异.Tl作为STC的动力学参数,可作为区别STC和FOOC的简单可靠指标.本组17例(占68%)FC患儿TI于48h、72h P均<0.5,符合结肠STC的特点.资料报道结肠STC占FC的64%,与本文结果 接近.8例TI于48h、72h均>0.5,符合FOOC的特点.结论 本研究结果 显示结肠通过时间检查可以较准确地反映结肠传输功能是否正常,可评价功能性便秘患者结肠传输减弱的严重程度,正确、合理地进行分型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293例哮喘患儿变应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基础为气道的高反应性。变应原是诱发哮喘发作的原因之一,为了对本地区哮喘患儿诱发发作的变异原有更大程度的了解,对本院门诊的203例哮喘患儿进行了22种常见变应原浸液皮肤点刺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饮食因素与婴幼儿哮喘发病的相关性,为婴幼儿哮喘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抽样调查法对婴幼儿哮喘157例患儿进行随机调查,其内容包括:围生因素、哮喘患儿家庭饮食习惯、患儿母亲孕期及哺乳期饮食结构、患儿生后喂养方式、食物转换时间及结构、断乳时间、是否长期添加益生菌等。设同期对照组138例,对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χ2检验。结果:家庭饮食结构以动物蛋白为主、母亲孕期饮食及哺乳期以鱼虾类为主、生后人工喂养等因素为婴幼儿哮喘的危险因素(P<0.05),喜生食海鲜为高危因素。而母孕期及哺乳期饮食以猪牛肉为主、母乳喂养、断乳时间及食物转换时间晚于8月龄、长期添加益生菌为婴幼儿哮喘的保护因素。家庭饮食中每天均摄入肉、蛋、鱼虾类、母孕期及哺乳期多食蔬菜水果、早期食物转换种类等因素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母亲、婴儿部分饮食因素可影响婴幼儿哮喘的发生,正确调整饮食结构和喂养方式可以减少其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探讨新生儿窒息时血浆β-内啡肽(β-EP)改变及纳络酮临床疗效。结果显示,51例新生儿窒息患儿血浆β-EP水平较20例对照组新生儿增高,18例严重窒息儿有明显增高;20例纳络酮治疗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浆β-EP浓度差值及病死率与31例非纳络酮组比较未见差异,但病程缩短,提示新生儿窒息可致血浆β-EP增高并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纳络酮使患儿病程缩短,但未能改变β-EP在血浆中的浓度及降低病死率,其在新生儿  相似文献   
6.
目的绘制出6个月~15岁儿童正常胫骨旋转解剖轴线的发育曲线图,为诊断儿童胫骨旋转畸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抽取门诊体检的正常儿童345例,排除骨骼、肌肉及神经疾病和双侧下肢其他疾病引起的畸形,对每例儿童分别进行双侧下肢胫骨旋转轴线(包括内旋角度、外旋角度)角度测量,并根据年龄进行分组统计:第1组,6个月~2周岁82例,男47例,女35例,平均年龄(1.1&#177;0.5)岁;第2组,25个月~4周岁66例,男32例,女34例,平均年龄(3.3&#177;0.4)岁;第3组,5~12岁112例,男61例,女51例,平均年龄(9.1&#177;0.6)岁;第4组,12~15周岁85例,男36例,女49例,平均年龄(12.9&#177;0.8)岁。结果初始大腿-足轴角从左侧(6&#177;14.2)&#176;、右侧(6&#177;14.3)&#176;,到15岁时的左侧(12&#177;14.0)&#176;、右侧(12&#177;13.9)&#176;,大腿-踝轴角从初始的左侧(6&#177;17.1)&#176;、右侧(6&#177;17.4)&#176;,到15岁时左侧(12&#177;11.8)&#176;、右侧(12&#177;12.7)&#176;,分别绘制出不同年龄段的正常胫骨旋转解剖轴线的发育曲线图。结论儿童胫骨旋转解剖轴线具有随着年龄增加而发生变化的特点,不同的年龄段,标准差大于正常年龄儿童时,即可作为诊断胫骨旋转异常的依据;该曲线同时可作为临床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IL-6、IL-8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的改变,探讨IL-6、IL-8水平与HIE和HIE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47例患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儿(中、重度组27例,轻度组20例)及同期五窒息、无重度感染的新生儿21例,分别于出生后3 d内及治疗10 d后采用ELISA法测定新生儿血清IL-6、IL-8水平。结果 各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儿血清IL-6、IL-8高于对照组,中、重度组高于轻度组。恢复期血清IL-6、IL-8明显降低。结论 新生儿HIE血清IL-6、IL-8水平变化与HIE和HIE病变严重程度有关,IL-6、IL-8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41例血清白细胞介素6、8水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ELISA法测定41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血清IL-6、IL-8的水平。结果:新生儿血清IL-6、IL-8水平,缺氧缺血性脑病组与对照组、颅内有出血组与颅内无出血组相比均有差异(P<0.05)。结论:IL-6、IL-8可能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病和病情进展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朱琴  杭杲  周辉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2):2045-204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儿童Tourette综合征(TS)疗效的影响。方法将38例TS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与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使用耶鲁抽动症整体严重度量表(YGTSS)及Rutter儿童行为问卷(父母问卷)评估干预效果。结果 (1)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后较干预前患儿运动抽动评分、发声抽动评分和总体损害程度评分均有显著下降(P0.05),并且干预后观察组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后较干预前患儿Rutter儿童行为问卷总分、A分和N分评分均有显著下降(P0.05),并且干预后观察组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Tourette综合征患儿,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及行为问题,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绘制出6个月~15岁儿童正常胫骨旋转解剖轴线的发育曲线图,为诊断儿童胫骨旋转畸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抽取门诊体检的正常儿童345例,排除骨骼、肌肉及神经疾病和双侧下肢其他疾病引起的畸形,对每例儿童分别进行双侧下肢胫骨旋转轴线(包括内旋角度、外旋角度)角度测量,并根据年龄进行分组统计:第1组,6个月~2周岁82例,男47例,女35例,平均年龄(1.1±0.5)岁;第2组,25个月~4周岁66例,男32例,女34例,平均年龄(3.3±0.4)岁;第3组,5~12岁112例,男61例,女51例,平均年龄(9.1±0.6)岁;第4组,12~15周岁85例,男36例,女49例,平均年龄(12.9±0.8)岁。结果初始大腿-足轴角从左侧(6±14.2)°、右侧(6±14.3)°,到15岁时的左侧(12±14.0)°、右侧(12±13.9)°,大腿-踝轴角从初始的左侧(6±17.1)°、右侧(6±17.4)°,到15岁时左侧(12±11.8)°、右侧(12±12.7)°,分别绘制出不同年龄段的正常胫骨旋转解剖轴线的发育曲线图。结论儿童胫骨旋转解剖轴线具有随着年龄增加而发生变化的特点,不同的年龄段,标准差大于正常年龄儿童时,即可作为诊断胫骨旋转异常的依据;该曲线同时可作为临床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