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了解山东省章丘市农村地区0~6岁儿童血红蛋白的水平及贫血状况。方法随机抽取某乡镇993例0~6岁儿童,采集末梢血20μL,测定血红蛋白值。结果 1章丘市农村0~6岁儿童血红蛋白的均值为(115.07±8.79)g/L,贫血的患病率为16.2%。2男童血红蛋白的均值为(115.23±9.21)g/L,贫血的患病率为16.4%,女童血红蛋白均值为(114.87±8.26)g/L,贫血患病率为16.0%。30岁组血红蛋白均值最低,其次为1岁组,各年龄组血红蛋白均值的差异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895,P=0.000)。4贫血儿童的身高均明显低于不贫血儿童,贫血女童的体重明显低于不贫血女童,1岁组贫血儿童的身高、体重明显低于不贫血儿童,5岁组贫血儿童的身高明显低于不贫血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章丘市农村儿童贫血的患病率仍较高,应通过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和加强儿童健康服务管理,降低贫血的发病率,促进农村儿童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
<正>《章丘市儿童生命监测方案》于1996年底出台,1997年开始实施。其目的是了解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及其顺位,为提出和改善儿童保健服务新的对策提供依据,通过监测,建立健全儿童死亡登记报告制度,逐步形成全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网,以提高儿童保健管理水平,降低儿童死亡率,为实现《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的战略目标打好基础。其监测范围是全市22个乡镇0-4岁儿童,监测对象为监测地区中孕满28周,娩出后有心跳、呼吸、脐带搏动、随意肌收缩四项生命体征之一,而后死亡的5岁以下儿童。  相似文献   
3.
在园儿童查体工作是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章丘市妇幼保健院儿保科一直担任城区幼儿园的健康查体工作,从2006~2009年的在园儿童查体情况分析,集体儿童的疾病类型在发生变化,营养不良、贫血的患病率仅维持在较低的水平,而肥胖、龋齿已成为影响在园儿童健康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0~3岁是儿童身心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年龄越小,养育环境对其影响越大。为了了解婴儿期育儿现状,以便掌握情况,发现问题,为促进婴儿早期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我们选择0~2个月婴儿460名,对其主要养护人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5.
听力是人类获取信息,增长才智的重要功能。失听后会直接影响音源信息的接收,导致与他人语言交流障碍,造成患者的生活生存质量下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因此听力的早期检测和干预对语言和认知能力的发育至关重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儿童意外死亡已成为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给家庭、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现将我市2000~2007年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情况进行分析,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婴儿死亡率及其死因构成是评价一个国家和地区群体卫生状况的重要指标。降低婴儿死亡率是妇幼保健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对1995~2005年章丘市常规报告系统收集的婴儿死亡原因进行综合分析,为分析本市婴儿死亡原因,制定降低婴儿死亡率干预措施,推广婴幼儿保健适宜技术,提高儿童生命质量提供依据。1资料来源本文资料来源于章丘市妇幼保健院信息科1995~2005年婴儿出生、死亡报告簿、卡及逐年整理上报的年报表。2结果2.1各年度婴儿、新生儿、早期新生儿死亡率见表1。表1婴儿、新生儿、早期新生儿死亡率(‰)年度活产数(例)婴儿死亡数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章丘市儿童生命监测方案>于1996年底出台,1997年开始实施.其目的是了解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及其顺位,为提出和改善儿童保健服务新的对策提供依据,通过监测,建立健全儿童死亡登记报告制度,逐步形成全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网,以提高儿童保健管理水平,降低儿童死亡率,为实现<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的战略目标打好基础.其监测范围是全市22个乡镇0~4岁儿童,监测对象为监测地区中孕满28周,娩出后有心跳、呼吸、脐带搏动、随意肌收缩四项生命体征之一,而后死亡的5岁以下儿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青岛市苯丙氨酸羟化酶(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PAH)缺乏症患儿的基因突变特点,为青岛市PAH缺乏症的产前诊断、治疗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对经青岛市新生儿疾病筛查确诊的44例PAH缺乏症患儿,应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及多重连接酶探针依赖扩增(multi-ligase probe dependent amplification,MLPA)技术进行基因分析,检测患儿基因突变位点,应用Sanger测序对其父母的PAH基因相应突变位点进行检测并验证。根据患儿血苯丙氨酸浓度,分为经典型苯丙酮尿症、轻度苯丙酮尿症和轻度高苯丙氨酸血症。结果①44例PAH缺乏症患儿PAH基因中均检测到2个突变位点,其中2例为纯合突变,纯合突变的频率为4.6%,所有突变在患儿父母相应突变位点处均能检测到。②44例PAH缺乏症患儿共检测到突变36种,其中c.728G>A突变频率最高(15.9%,14/88),其次是c.1068C>A(10.2%,9/88),再次为c.158G>A(9.1%,8/88)。③21例经典型苯丙酮尿症患儿PAH基因突变19种,其中c.1068C>A突变频率最高(21.4%,9/42),其次是c.728G>A(19.0%,8/42)。10例轻度苯丙酮尿症患儿PAH基因突变14种,其中c.721C>T/722delG突变频率最高(15.0%,3/20),其次为c.1197A>T、c.1301C>A、c.721C>T、c.728G>A(均为10.0%,2/20)。13例轻度高苯丙氨酸血症患儿PAH基因突变17种,其中c.158G>A突变频率最高(26.9%,7/26),其次为c.728G>A(15.4%,4/26)。结论青岛市PAH缺乏症患儿PAH基因突变以复合杂合突变为主,具有明显热点突变(c.728G>A、c.1068C>A、c.158G>A),经典型苯丙酮尿症患儿以c.1068C>A、c.728G>A为主,轻度苯丙酮尿症患儿以c.721C>T/722delG为主,轻度高苯丙氨酸血症患儿以c.158G>A为主。本研究明确了青岛市PAH缺乏症患儿基因的突变类型与特点,为深入开展PAH缺乏症的诊断以及进一步的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龋齿是人类广泛流行的一种慢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龋齿列为3个重点防治疾病之一.龋病对人类口腔健康危害很大,如果不及时治疗,还会引起牙髓病变,产生剧烈的疼痛,影响食欲及睡眠.为了解学龄前儿童龋齿患病情况,2005年3月对我市城区11家幼儿园3~6岁的1635名儿童进行了龋齿患病情况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