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肿瘤学   12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研究Apr-1基因对胆管癌细胞的细胞周期调节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脂质体介导法将Apr-1基因转染胆管癌细胞系QBC939,建立稳定表达Apr-1基因的细胞模型(QBC939-Apr-1).运用RT-PCR检测转染前后QBC939细胞系中Apr-1 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分析以及生长曲线等方法观察目的 基因对该细胞系的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细胞周期基因芯片,观察Apr-1基因对细胞周期相关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结果 Apr-1基因在QBC939细胞系中呈阴性表达,转染Apr-1基因的QBC939-Apr-1细胞出现了Apr-1 mRNA的表达,成功建立了稳定表达Apr-1基因的细胞模型,该细胞模型表现出细胞生长受抑,细胞周期显示G2期细胞由9%增加至13%(P<0.01).细胞周期抑制;并且细胞周期基因芯片检测结果发现:Skp2、UBE基因的表达水平出现明显上调,而CDC6、Cyclin H等25种基因的表达下降,其中MRE11A、CKS2、CDK8、CDC45下调在3倍以上.结论 Apr-1基因在体外能够使QBC939细胞的细胞周期在G2期延长,出现细胞周期多种调节基因的表达差异.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and the mechanism of Apr-1 gene on cholangiocarcinoma QBC939 cell lines proliferation and cell cycle regulation. Methods Apr-1 gene was transfected into QBC939 cells by using liposomes to establish a QBC939 cell model ( QBC939-Apr-1 ) stably expressing Apr-1 gene. Apr-1 mRNA expression and the changes in cell cycle and cell growth of QBC939 cells were analyzed by RT-PCR, flow cytometry ( FCM ) and growth curve before and after transfection. The regulatory effect of Apr-1 gene on the expression of cell cycle-related genes was investigated in QBC939 cells before and after Apr-1 transfection using cell cycle gene microarrays. Results Significant suppression of cell growth was observed with the cell model stably expressing Apr-1 gene. Apr-1 over-expression caused cell arrest from 9% to 13% (P <0. 01 ) increase in G2 population. Cell cycle gene microarrays demonstrated that the expression of Skp2 、UBE1 was up-regulated, while the expression of MRE11A 、CKS2 、CDK8 、CDC45 was down-regulated by more than 3 folds. Conclusions Apr-1 gene suppresses QBC939 cell proliferation in vitro, QBC939 cells presented with differences in the expression of cell cycle-related genes after Apr-1 gene transfection.  相似文献   
2.
RNAi技术对APMCF1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及其对HepG2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RNAi抑制APMCF1基因表达,并观察其对HepG2细胞生长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根据APMCF1基因序列及其二级结构特征,设计并合成针对APMCF1基因的siRNA寡核苷酸,经退火形成双链后克隆入pSUNeo载体,并采用脂质体介导法将其稳定转染至人肝癌细胞系HepG2,RT-PCR检测siRNA对靶基因mRNA的抑制效果,然后采用MTT实验、流式细胞仪等对细胞的生长及细胞周期进行观察。结果:HepG2细胞的APMCF1基因表达被成功的抑制。APMCF1基因表达受抑制的HepG2细胞的生长速度加快;细胞周期发生改变,G1期细胞比例减少,S期细胞比例增多,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HepG2细胞的APMCF1基因表达被成功的抑制。APMCF1基因对HepG2细胞的生长和细胞周期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可能是一个侯选的细胞周期调节基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对宫颈原发性小细胞癌的认识。方法:收集9例宫颈原发性小细胞癌病例进行临床病理学观察,其中5例为全子宫切除标本,另外4例为宫颈活检标本。结果:患者年龄34-60岁,平均43岁。患者主要以阴道不规则出血,有或无阴道异常排液,伴有头晕、低热或乏力等为主要症状。专科检查:阴道通畅,可见少量的血性分泌物,宫颈管扩张、增大,宫颈管内或宫颈外口处可见新生物。结论:宫颈原发性小细胞癌是一种宫颈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鉴于病理学实习考核的特点,对多媒体考核方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通过制作多媒体考试题库和课件,经过实践,具有省时、省力、保护标本、保证考试公平、准确等许多优点,多媒体考核的方式可以代替传统考核方式。  相似文献   
5.
三氧化二砷联合抗坏血酸对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抗坏血酸(AA)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细胞内谷胱甘肽(GSH)水平.方法:As2O3和AA不同组合孵育细胞HepG2,采用台盼蓝染色实验检测药物对细胞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亚二倍体凋亡峰,Annexin V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率,GSH实验检测细胞内GSH水平.结果:100 μmol/L的AA单独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在细胞增殖和凋亡都无显著性差异;低剂量(2 μmol/L)和高剂量(5 μmol/L)的As2O3都能抑制细胞增殖活性和诱导细胞凋亡,联合AA作用后,比相应浓度的单独As2O3作用更为显著;AA和As2O3分别处理都能明显消减细胞GSH含量,两种药物联合作用后与相应单独As2O3作用相比GSH水平显著性降低.结论:GSH在As2O3对肝癌细胞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作用机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高低剂量的As2O3联合AA通过降低GSH水平均可以增强As2O3对肝癌细胞抑制生长及其诱导凋亡作用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透明细胞型脑膜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透明细胞型脑膜瘤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结果,并进行随访。结果:患者6例,男性2例,女性4例,手术时年龄14~39岁(平均年龄:26岁)。发生部位分别为桥小脑角区5例(左侧1例,右侧4例,其中1例为多发,包括右侧桥小脑角区及双额叶间大脑镰旁),骶尾部1例。临床症状与肿瘤部位相关。肿瘤最大直径约3.3~17.2 cm。手术方式分别是3例完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1例为穿刺活检。病理学检查示瘤细胞呈片状排列,中间交织着透明变性的块状胶原,细胞呈多边形,胞质透明,胞核居中。免疫组化显示EMA(6/6)、PR(5/6)、Vimentin(6/6)阳性,GFAP、S-100蛋白、CK均为阴性,特殊染色显示PAS(+),D-PAS(-)。Ki67标记指数2%~10%。3例获得随访资料,随访时间6~25个月,1例(例2)完全切除术后死亡,1例(例3)次全切除术后进行放射治疗,现带病生存,1例(例6)完全切除术后无病生存。结论:透明细胞型脑膜瘤是一种罕见的脑膜瘤类型,诊断时依靠形态学结合免疫组化染色,需与胞浆透亮的脑肿瘤鉴别。该类型肿瘤好发于年轻人,复发率高,建议进行影像学监测。  相似文献   
7.
HCV肝炎肝硬化中核心蛋白、p14ARF和p21WAF1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HCV肝炎、肝硬化组织中的核心蛋白、p14ARF、p21WAF1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探讨HCV核心蛋白对p14ARF、p21WAF1的表达作用.方法收集HCV表达阳性的肝炎、肝硬化组织23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两步法检测HCV感染的肝炎、肝硬化组织的核心蛋白、p14ARF、p21WAF1的表达,并分析三者间的关系.结果核心蛋白、p14ARF、p21WAF1的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核. 在核心蛋白均阳性的组织中,p14ARF的阳性表达率为69.6%,p21WAF1表达率为13%;三组间的阳性强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HCV核心蛋白与p14ARF、p21WAF1各组间的P值均<0.01;HCV核心蛋白与p14ARF、p21WAF1阳性强度两者间相关性检验,相关系数rs分别为-0.053、0.45(P值分别为0.72、0.20),表明无相关性.结论 HCV核心蛋白对p14ARF、p21WAF1的表达有影响可能间接促进p14ARF的表达,但抑制p21WAF1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Wegener's肉芽肿病的临床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Wegener's肉芽肿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分析16例Wegener's肉芽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常规病理技术(HE切片、Masson三色染色、PAS染色、PASM染色)与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TM法及电子显微镜相结合的方式,观察其组织病理、免疫病理及超微结构形态特征.结果:16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39.4(18~76)岁.从初发到确诊的时间为0.8~48.0(平均16.5)mo.耳、鼻和咽喉部是病程初期最容易受累的部位,累及耳、鼻和喉部者11例(69%);在初发或在整个病程中肺脏受累者14例(87%);出现肾脏损害者3例(19%).最常见的病理学表现为坏死性肉芽肿性炎和血管炎,并以鼻腔黏膜活检组织中最普遍.肾脏主要病理学改变为灶性肾小球肾炎.肾脏超微结构改变为上皮细胞轻度增生、足突融合,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轻度增生,内皮下少量电子致密物沉积.结论:Wegener's肉芽肿病最重要的组织病理学特点为坏死性肉芽肿性炎和血管炎.其临床表现复杂,确诊困难,需与多种疾病鉴别.临床表现和病理学变化的密切结合是明确诊断的前提,特别是上呼吸道、肺脏和肾脏病理检查是  相似文献   
9.
肿瘤的发生被认为是基因突变的累积导致细胞增殖失控和逃避凋亡的结果.这些常见的突变基因包括癌基因的扩增和过表达,抑癌基因的表达减弱和丢失等.科学研究和临床工作中,我们常发现与现有科学理论相矛盾的现象或结果,我们称之为悖论(paradox).悖论是科学理论的大忌,如无法解释,常提示理论体系中存在某种错误,乃至理论体系的彻底错误.我们且看乳腺分子肿瘤学中的两个例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指突性树突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原发于肺部的指突性树突细胞肉瘤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病例进行组织学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肺部穿刺标本中,瘤细胞呈圆形、卵圆形及不规则的梭形等,弥漫杂乱排列,细胞核深染伴明显异型,可见核分裂像及少量瘤巨细胞核。颈部淋巴结中,瘤细胞呈圆形、卵圆形、梭形及不规则形。瘤细胞胞质较少。并见瘤巨细胞核;部分瘤细胞核淡染,核呈泡沫样,并见核仁。瘤细胞间散在小淋巴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并伴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结果:瘤细胞呈AI—K、CIM5、CIM5RO、CD68、CD163、HLA—Dr、Lysozyme、Fascin、S-100、Vimentin阳性;CD15、CD30局灶阳性;α—SMA、Actin、CNA4.2、N—Cadherin、CD1a、CD11c、CD20、Keratin、MelanA等均阴性。结论:指突性树突细胞肉瘤较为罕见,诊断必须依赖免疫组化检测。应与组织细胞肉瘤、滤泡性树突细胞肉瘤、朗格汉斯细胞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等其他软组织肉瘤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