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84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胆宁片对胆囊胆固醇结石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胆宁片对胆囊胆固醇结石有无防治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豚鼠120只随机均分为4组:胆宁片组建立胆囊胆固醇结石模型后给予胆宁片,同时与熊去氧胆酸(UDCA)组及空白组、致石组对照,测定血、胆汁生化及肝、胆囊病理。结果:胆宁片组成石率为17%显著低于致石组的73%.其致石指数(LI)及血甘油三酯(TG)与肝脂肪变性显著低于致石组。结论:胆宁片对胆囊胆固醇结石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并可缓解肝脂肪变性。  相似文献   
2.
作为终末期肝胆疾病的病因治疗手段,Stavzl于1963年开展了世界上第一例肝移植。1977年我国紧紧跟上,但由于排异反应等未能很好解决,此术一度停滞。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成熟、器官保存技术的提高、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发展和围手术期监护的改进,肝移植的成功率稳步提高,至上世纪末供肝存活率已超过80%,肝移植得到了迅速地推广应用。但术后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仍较高,可达5.5%~27.4%,国内近期较大宗资料显示胆道并发症发生率在14%左右。它是肝移植术术后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占15%~34%。因此,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早期诊断治疗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并发症防治不但是肝移植外科的重要课题,也是后续治疗中医生必须深刻认识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探讨阻塞性黄疸早期门静脉高压的机制。方法将大鼠分为胆管结扎组(B)与假手术组(A),分别于术后3、7、14d比较两组的游离门静脉压力(FPP)、血浆和肝组织内皮素(ET)浓度。结果胆总管结扎7d后门静脉压力显著高于对照组;胆总管结扎后各时段E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门静脉压力与血浆ET、肝组织ET呈正相关。结论阻塞性黄疸早期即有门静脉压力的升高,它可能是体内ET水平升高致肝窦阻力增加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急性结石梗阻性胆囊炎一经诊断明确,往往积极手术治疗,包括胆囊切除术或胆囊造口术。但当发病时间比较长或并发症严重时,开腹手术的并发症及病死率均较高,有报道胆囊造口术后病死率高达6%~20%[1],腹腔镜手术虽然创伤小,但成功率较低。  相似文献   
5.
舒胆合剂防治阻塞性黄疸肾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在阻塞性黄疸(OJ)时舒胆合剂的抗内毒素及对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胆总管结扎后分3组,每组10只,分别用2mL舒胆合剂、乳果糖液(每100mL含乳果糖67g)、生理盐水灌胃,连用9d。假手术组10只,用2mL生理盐水灌胃。观察内毒素、血和肾组织中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的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及肾功能的变化。结果 舒胆合剂组与乳果糖组血内毒素、血和肾组织ET水平较生理盐水组明显降低,血和肾组织N0、NOS活性、内生肌酐清除率、肾皮质血流量较生理盐水组明显升高。结论 在OJ时,中药舒胆合剂有抗内毒素作用,并通过减少体内内毒素水平来降低体内ET水平,升高N0水平起到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经自然腔道腔镜手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自然腔道腔镜手术是一个新兴的微创技术,即经身体的自然孔道置入软性内镜,通过其切口经内镜潜道置入操作器材进行消化道壁外的手术。这项技术的发展开启了微创治疗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7.
一氧化氮与阻塞性黄疸肾功能障碍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N0)与阻塞性黄疸(OJ)肾功能障碍的关系. 方法: 雄性SD大鼠胆总管结扎后随机分成5 d、10 d及15 d三组(B1组、B2组、B3组),同时建立对应的假手术对照组.观察肾功能的变化,同时测定血和肾组织N0水平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并用图像分析检测NOS-mRNA于肾脏表达的部位和量的变化. 结果: B1、B2及B3各组的血及肾组织NO含量分别是(43.72±10.61)μm01/L,(0.515±0.082)μmol/g@pro;(34.44±9.63)μmol/L,(0.375±0.096)μmoL/g@pro;(27.34±8.88)μmol/L,(0.251±0.086)μmol/g@pro.血及肾组织NO与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肾皮质血流(RCBF)呈正相关.肾组织iNOSmRNA表达增加,血和肾组织NOS活性降低. 结论: 血和肾组织NO水平下降,是导致OJ时肾功能损伤的原因之一,体内NO水平的持续下降是由于NOS活性降低而非NOS基因表达减少.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80岁,因扪及左侧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9个月余于2009年12月10日入院.体检:患者站立时,左下腹内环口上方两指处可见一个大小约5 cm×6 cm的类圆形肿块,边界清楚,局部皮肤外观皮温正常,触诊无压痛,无波动感,肿块不进入阴囊,推之可回纳,平卧后肿块消失.  相似文献   
9.
诊治胰腺囊性肿块过程中值得注意的问题李可为施维锦胰腺囊性肿块包括假性囊肿、真性囊肿及胰腺恶性肿瘤退行性变形成的囊性肿瘤,临床上以假性囊肿最多见,约占胰腺病变的7%。我院1993年~1998年共收治胰腺囊性肿块病例26例,其中假性囊肿15例,占58%。...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ERCP致胆胰肠结合部损伤的诊治方法。方法分析2例和文献已报道的30例ERCP致胆胰肠结合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平片和CT可作为诊断依据。非手术治疗17例(中转手术3例),手术治疗18例。结果32例ERCP致胆胰肠结合部损伤患者中28例与EST或预切开有关;临床表现以腹膜炎、腹膜后感染和皮下气肿为主;手术治疗18例包括非手术治疗中转3例,治愈14例,死亡4例。非手术17例,中转手术3例治愈14例,死亡1例,总治愈成功率84.6%。结论ERCP致胆胰肠结合部损伤主要与EST和预切开等操作有关。诊断较困难,皮下气肿和平片/CT上出现腹腔内或腹膜后积气积液可确立诊断。有较重腹膜炎或腹膜后感染同时CT上腹腔内或腹膜后积液多者应选择早期手术,否则可先考虑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