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目的探讨聚桂醇局部注射治疗婴儿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0例婴儿血管瘤采用聚桂醇泡沫硬化剂瘤体内注射疗法治疗,观察其治疗12个月后临床效果。结果 60例中13例经1次注射后血管瘤局部血流信号消失,28例经2次注射后血管瘤局部血流信号消失,19例经3次注射后血管瘤局部血流信号消失。60例均跟踪随访12个月,治疗后12个月随访时IV级52例,III级7例,Ⅱ级1例,有效率100%,治愈率为86.7%。5例注射后出现局部肿胀,2例注射3 d后出现局部皮肤发黑、坏死,1例注射过程中出现咳嗽,给予相应处理均缓解。结论聚桂醇局部注射治疗婴儿血管瘤效果良好,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脉冲染料激光(595 nm)联合聚桂醇硬化剂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采用脉冲染料激光(595 nm)联合聚桂醇硬化剂治疗的婴幼儿血管瘤6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12个月时,按照Achauer等的疗效评价标准对疗效进行评价,本组IV级56例,III级4例,治愈率为93.3%,有效率为100%。本组即刻不良反应有局部肿胀、水疱、皮损及咳嗽等,经相应处理后均消退,无远期不良反应。结论脉冲染料激光(595 nm)联合聚桂醇硬化剂治疗婴幼儿血管瘤创伤小,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肝内门体分流是一种极为罕见的血管畸形, 其异常分流道连接肝内门静脉与肝静脉或下腔静脉, 导致部分血液绕过肝脏直接进入体循环从而引发高氨血症、高半乳糖血症等, 严重者并发肝肺综合征、肺动脉高压、肝性脑病, 治疗较为棘手。现报道1例以肝肺综合征为首发表现的先天性肝内门体分流V型患儿, 应用Amplatzer血管塞Ⅱ型成功介入栓塞的案例, 术后1d复查血氨降至正常, 术后6个月患儿缺氧症状消失, 临床指标改善。以期加深对该病的认识, 提示介入治疗可作为部分患儿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脂肪瘤吸除术终末质硬肿瘤组织的性质,及其残留体内在脂肪瘤吸除术后复发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脂肪瘤吸除术治疗多发性脂肪瘤患者,将获得的脂肪瘤吸除术终末质硬肿瘤组织标本进行HE染色以及干细胞标记抗体CD29、CD44免疫组化染色,以正常脂肪组织作为对照,行病理学分析;取平均阳性细胞密度和面积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大体病理:脂肪瘤吸除术终末质硬肿瘤组织质地中等硬度,中央颜色微黄,周边散在灰白色质地疏松、不规则、条梭状膜样组织;正常脂肪组织颜色微黄,质地柔软均匀,无质硬结节存在.HE染色见脂肪瘤吸除术终末质硬肿瘤组织有较多的间质成分,间质中富有成纤维细胞样细胞,成簇分布于脂肪细胞之间,胞浆较少;正常脂肪组织,脂肪细胞呈圆形或多边形,且大小一致、形态均一、间质较少,脂肪细胞之间可见少量成纤维细胞样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脂肪瘤吸除术终末质硬肿瘤组织有大量成纤维细胞样细胞被干细胞标记抗体CD29、CD44标记.2组标本阳性细胞密度和阳性细胞面积进行两独立样本均数的t '检验,分别为:t′D29(密度)=9.931,t′D44(密度)=10.171,t′CD29(面积)=7.761,t′CD44(面积)=6.639,P值均为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脂肪瘤吸除术终末质硬肿瘤组织中,分布着大量被干细胞标记抗体标记的脂肪瘤间质干细胞;此终末质硬肿瘤组织残留,可能是引起脂肪瘤吸除术后复发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肌皮瓣筋膜层外眦固定下睑袋整复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应用肌皮瓣在外眦切口下方眶隔筋膜深层行固定下睑袋整复术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于外眦角隐沟内设计切口,在切口外延长线下方切断部分眼轮匝肌并折叠短缩,重新缝合复位两侧断端,悬吊于眶隔筋膜韧带深层.结果 本组共137例患者,其中2例患者于术后早期睁眼受限,3个月后症状消失,其余患者均Ⅰ期愈合.术后随访6~12个月,下睑皮肤均平展,切口瘢痕隐蔽,无睑缘退缩,效果满意.结论 改良的肌皮瓣筋膜层外眦同定睑袋整复术,能有效地加快恢复,减轻术后并发症,可避免外眦固定术的原有弊端,是治疗下睑松垂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管内取栓治疗儿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2月至2021年6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介入血管瘤科进行血管内取栓治疗的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儿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数据, 通过改良脑梗死溶栓治疗分级(mTICI)评估血管再通情况, 通过比较患儿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儿童版(PedNIHSS)评分及治疗后3、6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血管内取栓治疗的有效性, 分析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及后期颅内出血等情况评估治疗的安全性。结果 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儿中男3例, 共进行了5次血管内取栓治疗;5例次起病年龄分别为4.6、13.8、7.8、8.0、8.9岁, 从起病至血管内取栓开始的时间分别为19.0、25.0、22.0、4.0、16.5 h。5例次均实现了成功再通(mTICI≥2b级), 治疗前PedNIHSS评分分别为39、14、25、39、24分, 出院时分别为8、1、12、39、5分。所有患儿均未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1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第2次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时合并严重脑水肿及脑疝, 虽成功再通, 但症状无改善, 放弃治疗后死...  相似文献   
8.
患儿男, 9岁, 因"血压升高13个月"就诊于首都儿科研究所, 病初最高血压184/122 mmHg(1 mmHg=0.133 kPa), 口服3种降压药物, 血压仍在2级以上, 腹部增强CT发现右肾中极楔形灌注减低区, 肾动脉造影见右肾上前段的一支叶间动脉狭窄, 行肾分支动脉栓塞术, 用微球及弹簧圈栓塞成功, 无并发症发生。术后6 d患儿血肾素浓度恢复正常, 心脏超声左心房内径恢复正常, 左心室质量指数降至正常, 肾功能正常。术后6个月随访, 降压药物调整为2种, 血压控制在2级以下, 分肾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