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5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2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建钢板前置内固定33例老年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66例锁骨骨折的老年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及观察组,每组各33例。研究组进行重建钢板前置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进行重建钢板上置内固定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结果: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出血量的情况明显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且通过术后6个月的随访了解到,研究组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及治疗有效率也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重建钢板前置内固定治疗老年锁骨骨折,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保存患者肩关节功能,提升恢复速度。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巨结肠小肠结肠炎(Hirschsprung-associated Enterocolitis,HAEC)是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SCR)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在临床上其主要表现是腹泻、腹胀、发热和败血症等,因最初的研究较为浅显,一开始认为HAEC是因为消化系统中肠道的水电解...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部位小儿消化道异物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指导临床诊治.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7年3月诊治的104例消化道异物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儿异物种类、好发年龄,排出体外方法等进行全面分析.104例中,男66例,女38例;年龄6个月~14岁.消化道异物停留部位:食管上段14例、中段12例、下段20例,胃内9例,小肠15例,回盲部5例,结肠22例,直肠6例,全消化道1例.所有患儿均行X线检查确诊,疑难病例行CT检查辅助确定治疗方案.结果 本研究中,1~3岁发病率最高,为45.2%(47/104).消化道异物留存时间:最短8h,最长3个月.吞入异物种类以金属性异物最为多见(77例),其次为植物性异物(17例)和化学性异物(10例).104例患儿中86例自行排出,18例行手术治疗.所有患儿住院期间均未出现并发症,出院后随访2个月,均恢复良好.结论 对于消化道异物患儿,应及时就诊,并根据消化道异物类型、部位及临床表现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复发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复发患者62例,对其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给予回顾性分析。结果:62例患者腰椎间盘突出再复发进行手术的原因为:神经根管较窄38例,腰椎不稳固15例,初次手术操作错误9例。对62例患者进行术后随访,时间为3个月至2年,随访结果可见,疗效评定为优的患者40例,占64.52%,良20例,占32.26%,差2例,占3.23%,优良率为96.77%。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复发患者进行外科手术治疗,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肾囊肿是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样病变;在腹部外伤中,肾挫裂伤所占比例亦较高;但肾囊肿合并肾挫裂伤则不常见,易导致误诊,现针对1例病例加以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高达6.9%[1]。因切口感染可引发软组织充血肿胀、坏死,甚至有可能出现钢板外露,如未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可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切口感染也成为脊柱外科临床医护人员不可忽视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为提升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引发切口感染的治疗效果,2006年1月-2012的12月我院收治经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出现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输尿管末端疾病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膀胱适度充盈,显示输尿管末端开口,多切面、多体位探查。对184例输尿管末端疾病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与CT、X线、膀胱镜、体外碎石、手术病理等最终诊断进行对比及随访。结果:超声诊断符合率91.30%(168/184)。结论:输尿管末端解剖上的特点有其生理上的特殊意义,有多种疾病好发于此,其声像图特征有良好的诊断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肝囊型包虫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由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52例肝囊型包虫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类型、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152例患儿,其中肝内多发性包虫病52例,合并其他脏器包虫病26例,复发包虫病4例。病变部位多位于右半肝,多因右上腹疼痛、腹胀或体检时发现。手术治疗149例,药物治疗3例。其中行内囊摘除+外囊次全切除术97例,行外囊完整剥离术18例,行单纯内囊摘除术34例。所有患儿随访1~2年,经手术治疗的患儿均痊愈,无复发,术后残腔积液19例,其中合并感染5例,经药物治疗后均痊愈。药物治疗的患儿2例治疗6个月后予手术治疗,1例治疗后随访建议继续药物治疗。结论小儿囊型包虫具有生长速度较快、易肝内多发包虫、多脏器包虫、易破裂等特点。以手术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外生型囊型包虫病首选内囊摘除+外囊次全切除术,单纯肝内型囊型包虫病首选单纯内囊摘除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肝囊型包虫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外科2013年7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102例肝细粒棘球蚴感染的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9例,女43例;年龄范围为3~14岁。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48例患儿为腹腔镜组(2016年3月后收治),行传统开放手术的54例患儿为对照组(2016年3月前收治),比较两组患儿的基线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8 h患儿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住院时间、残腔感染率、胆漏发生率、术后高钠血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等资料,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儿基线资料、手术时间、残腔积液率、残腔感染率、术后高钠血症发生率、胆漏发生率及复发率对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中出血、术后排气时间、术后8 h VAS评分、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对比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相应的手术指征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肝囊型包虫病与开腹手术治疗效果相似,且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术中视野清楚、住院时间短、术后恢...  相似文献   
10.
小儿外科的患者为未成年人,所以住院医师的主要交流对象不只是患者还有他们的家属,因此需要对医师的交流技能有更高要求。临床交流技能综合了心理、社会、法律、伦理等各方面的知识,良好的临床交流技能可以促使医患双方建立更好的合作关系,因此医师的技能需要得到更多地关注。但由于住院医师的培训还不够规范化,小儿外科住院医师更重视医学生向临床医生角色发展,忽视了患者和其家属的心理需求,医患交流的难度也就增大。因此,住院医师必须要具备良好的临床交流技能,在小儿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的培训中,加强临床交流技能是培训中的重点。本文针对小儿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临床交流技能培养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强住院医师临床交流技能培养的措施,希望能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