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药物代谢或生物转化是肝脏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同时药物本身或代谢产物也可造成肝脏损害,其造成的肝损害称为药物性肝损害(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DILI是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约占所有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10%~15%[1].在世界卫生组织(WHO)个例安全性病例报告数据库(Vigibase)中报道,儿童DILI占其他类型的损害的1%,常见的药物有扑热息痛、丙戊酸、卡马西平、甲氨喋呤、四环素、齐多夫定、头孢曲松、波生坦、环孢素、巴利昔单抗、红霉素、伏立康唑等.在儿童急性肝衰竭中因药物原因所致的占20%,虽然大多数DILI是轻度的肝毒性反应,如肝炎、胆汁淤积或无症状性肝酶升高,但都存在潜在的急性肝衰竭的危险[2].  相似文献   
2.
3.
护士长:随着导管的改进和插管技术的提高,我院应用股动脉插管的方法向支气管动脉内灌注一定剂量的顺铂加丝裂霉素进行治疗中晚期不能手术的肺癌病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今天我们结合47床病人具体情况,讨论选择性支气管动脉药物灌注治疗中晚期肺癌的护理工作,现在请责任护士报告病历。  相似文献   
4.
1 病例 患儿,女,11个月3 d,因"呕吐、腹泻、咳嗽2 d,昏迷1 d,抽搐2次"入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我院). 入院2 d前患儿出现呕吐、腹泻和咳嗽,呕吐频繁,呈非喷射性,为胃内容物;大便呈黄色水样便,有黏液,无脓血,每日7~8次,量多;不伴发热、呕血、便血;口服药物治疗(具体不详),效果不佳,尿量减少.1 d前患儿出现发热、昏迷,体温最高39℃,当地医院予以补液对症治疗.半天前患儿出现抽搐,面色发绀,四肢强直抽动,持续约30 min后缓解,遂转入我院,转院途中再次抽搐,持续约40 min,静脉推注地西泮3 mg后缓解.  相似文献   
5.
1病例患儿,女,11个月3d,因"呕吐、腹泻、咳嗽2d,昏迷1d,抽搐2次"入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我院)。入院2d前患儿出现呕吐、腹泻和咳嗽,呕吐频繁,呈非喷射性,为胃内容物;大便呈黄色水样便,有黏液,无脓血,每日7~8次,量多;不伴发热、呕血、便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儿童甲型流感(简称甲流)并发神经系统症状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西安市儿童医院经实验室确诊为甲流,且伴有神经系统症状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有895名患儿确诊为甲流。291例(32.5%)并发神经系统症状,男孩发生率高于女孩(P < 0.05),幼儿期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组(P < 0.05)。常见神经系统症状为抽搐(283/291,97.3%)、呕吐(70/291,24.1%)和头痛(21/291,7.2%)。在抽搐病例中,热性惊厥最常见(249/283,88.0%),既往有热性惊厥史患儿与既往无热性惊厥史患儿自发病至出现抽搐的时间和抽搐发作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3例诊断为急性坏死性脑病,均为女孩且有抽搐发作,自初次抽搐至出现意识障碍时间为0~7 h,2例在发病2 d内死亡。除急性坏死性脑病2例死亡,1例遗留后遗症外,余患儿均治愈。结论 儿童甲流并发神经系统症状发生率较高,抽搐是最常见的症状。除急性坏死性脑病预后不良外,其余良好。  相似文献   
7.
王群  朱欣欣 《护理与康复》2015,14(5):485-486
<正>种植牙作为牙缺失的较好修复方式已逐渐被人们认可,成为近年的牙科研究热点。引导骨再生技术的运用,使得种植区骨壁缺失、骨量不足的患者亦可采用种植牙的方式进行缺牙的修复[1]。根据引导骨再生手术中种植体植入的时机可分为引导骨再生同期牙种植术和引导骨再生延期牙种植术。前者较常规的种植手术更复杂,且手术时间长、无菌要求更严格、所需的手术器械和材料更加精密。2013年2月至12月,本院口腔科对52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选择性自噬接头蛋白(P62)、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和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在食管鳞癌(ES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于2018年7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48例ESCC患者行根治术后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和蛋白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儿童配戴多焦点角膜接触镜前后角膜屈光力分布情况,并分析戴镜后角膜屈光力与眼轴增长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8年12月至2019年4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视光诊疗中心就诊行多焦点角膜接触镜验配并完成1年随访的8~14岁儿童20例 (40眼)。使用Medmont测量双眼戴镜前及戴镜30 min后角膜形态,手动收集角膜各位点上的切向屈 光力。收集角膜4个轴方向(鼻侧:N;颞侧:T;上方:S;下方:I)及中央处角膜屈光力。4个方位均为距离角膜顶点1~3.5 mm范围,以0.5 mm为间隔,记录为N/T/S/I(1/1.5/2/2.5/3/3.5);同时收集戴镜后4个方位角膜最大屈光力值及角膜顶点处屈光力,并收集同样位置戴镜前角膜屈光力值,记录为N/T/S/I(max)。将各位点角膜屈光力与角膜顶点屈光力的差值定义为相对周边屈光力,角膜最大屈光力值与角膜顶点屈光力差值定义为相对最大屈光力。使用IOLMaster测量初始及戴镜1年后双眼眼轴长度。使用线性回归分析角膜相对最大屈光力值及其改变量与眼轴改变量的相关性。结果: 角膜周边各位点屈光力较中央屈光力弱。戴镜后水平方向上,除了N2.5、N3及N3.5之外的位点,其余位点相对周边屈光力显著增加;垂直方向上,除了S3、S3.5及I3.5之外的位点,其余位点相对周边屈光力显著增加。配戴多焦点角膜接触镜1年后,眼轴增长(0.28±0.21)mm。戴镜后角膜相对最大屈光力较戴镜前显著增加,其中初始年龄及等效球镜度(OR=0.393,F=3.447,P=0.042)、戴镜前后 Imax改变量(OR=0.157,F=7.057,P=0.011)及戴镜后相对Imax(OR=0.108,F=4.583,P=0.039)对眼轴增长有显著影响。结论:配戴多焦点角膜接触镜后,由相对周边正屈光力朝正屈光力改变。除年龄及等效球镜度外,戴镜后下方角膜相对最大屈光力及戴镜前后相对最大屈光力改变量对眼轴增长有显著影响,推测与戴镜后显著减少眼球相对周边远视离焦量相关。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