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大鼠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方法 用4%水合氯醛麻醉SD大鼠,缝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阻断冠状动脉血流,造成心肌梗死,形成与临床相似的病理生理过程.结果 大鼠术后20 min,心电图肢体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出现病理性Q波.组织切片镜下观察病变区心肌细胞排列紊乱、疏松,细胞核固缩、碎裂.结论 该心肌梗死动物模型构建方法 简单,创伤轻,成功率高,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哌甲酯治疗癌症相关性乏力(cancer-related fatigue, CRF)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7年8月出现CRF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共90例,随机分为哌甲酯治疗组和对照组,哌甲酯治疗组开始每日早晚各口服哌甲酯10 mg,如患者耐受,3 d后加量至每日早晚各口服哌甲酯20 mg,并维持此剂量至28 d;如患者出现失眠、食欲减退等不良反应,则减少药物剂量直至没有不良反应事件。在d0、d8、d15、d22、d29早晨清醒后自我评估完成简明乏力量表、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及安德森量表。对照组不予药物治疗。结果:哌甲酯治疗组和对照组基线的乏力状态相似,哌甲酯治疗组较对照组CRF明显改善(P<0.05),两组除失眠及食欲下降外,不良反应类似。结论:哌甲酯能有效减轻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CRF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转移性恶性肿瘤的近期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59例晚期转移性恶性肿瘤(结直肠癌42例,肺腺癌17例)患者给予贝伐单抗联合化疗.结直肠癌患者一线化疗27例,即贝伐单抗联合奥沙利铂,二线化疗15例,即贝伐单抗联合伊立替康方案;肺腺癌患者应用多西紫杉醇与顺铂联合贝伐单抗化疗.化疗应用4~6个周期,贝伐单抗应用至病情进展.治疗过程中根据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制定的通用毒性评分标准(3.0版本)评价不良反应级别.结果 42例结直肠癌患者中,一线治疗27例,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13例,稳定(SD)4例,进展(PD)9例,有效率51.9% (14/27),疾病控制率66.7%(18/27);二线治疗15例,PR 5例,SD 4例,PD 6例,有效率33.3%(5/15),疾病控制率60.0%(9/15);结直肠癌患者一线治疗的有效率有高于二线治疗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35,P=0.248).17例肺腺癌患者CR 1例,PR 7例,SD 5例,PD 4例,有效率47.1%(8/17),疾病控制率76.5%(13/17).可能与贝伐单抗相关的主要不良反应:59例患者发生3级咯血1例、3级血栓栓塞1例,较常见不良反应为1或2级的鼻出血、咯血、高血压、蛋白尿等,程度均较轻患者可以耐受.结论 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转移性恶性肿瘤患者近期效果好;其不良反应患者可耐受,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荧光定量PCR检测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DMLT)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XCR2和CXCR3 mRNA表达的方法.方法: 利用SYBR Green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24例DMLT患者、 26例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CXCR2和CXCR3基因mRNA表达情况,以β2微球蛋白基因作为内参,根据相对定量公式 (2-△△CT)计算DMLT患者与正常人CXCR2和CXCR3基因表达差异倍数.结果: 24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荧光定量PCR均检出CXCR2和CXCR3 mRNA表达,其中CXCR2表达情况有两种: 表达上升14例(58.3%)和表达下降10例(41.7%),与正常人CXCR2 mRNA相比表达倍数分别为16.76±7.01、 0.54±0.30;CXCR3表达显著升高(△CT=6.3±2.8,11.4±1.9;P<0.01),与正常人CXCR3 mRNA相比表达倍数为33.37±31.61.结论: 成功建立了DMLT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XCR2和CXCR3mRNA表达的荧光定量PCR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三氯乙烯及其代谢产物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二氯乙酸在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抽取健康人外周静脉血,分离淋巴细胞,分别在2 h和4 h检测0.02 0.05、0.10、0.20、0.50、1.00、2.00、5.00、10.00、20.00、30.00mmol/L共12个浓度二氯乙酸、三氯乙烯、三氯乙酸刺激培养的淋巴细胞增殖能力;通过中性红试验找到二氯乙酸的半数致死量(NR_(50)),依据NR_(50)检测细胞在不同浓度二氯乙酸刺激下乳酸脱氢酶(LD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技术检测二氯乙酸刺激下体外培养的淋巴细胞CXCR2和CXCR3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细胞增殖能力检测结果显示,20.00mmol/L二氯乙酸刺激时的细胞活力为50%,而30.00mmol/L三氯乙烯和三氯乙酸刺激的细胞活力仍保持在60%以上.与对照组相比,染毒4 h时各剂量二氯乙酸刺激时SOD活力均明显降低,并且酶活力随剂量的升高呈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 h在0.88、1.75、3.50、7.00mmol/L二氯乙酸刺激时的LDH活力与第1 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0.5、10.0 mmol/L二氯乙酸刺激培养48 h下,CXCR 2和CXCR3基因mRNA的表达分别是对照细胞表达量的10.34、5.66倍和19.43、8.75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二氯乙酸对体外培养的淋巴细胞具有较强的毒性作用,可能是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的主要诱导剂.  相似文献   
6.
朱春荣  熊峰  朱彦博  宋乐冬  陶敏 《江苏医药》2012,38(19):2306-2307
目的 观察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化疗联合贝伐单抗治疗的临床资料,使用贝伐单抗(安维汀)联合氟尿嘧啶加奥沙利铂(FOLFO)X4)或氟尿嘧啶加伊立替康(FOLFIRI)方案治疗,化疗应用4-6个周期,贝伐单抗应用直至病情进展.治疗过程中根据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制定的通用毒性评价标准(CTC)3.0版进行评价不良反应级别.结果 42例患者中,CR 1例,PR 18例,SD 8例,PD 15例,有效率45.2%,疾病控制率64.3%.主要不良反应42例,患者发生3级血栓栓塞1例,较常见不良反应为1或2级的鼻出血、咯血、高血压、蛋白尿等,程度均较轻可以耐受.结论 贝伐单抗联合FOLFOX4或FOLFIRI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近期疗效好,其毒副反应患者可耐受,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苏州大学医学部自2011年以来,首先在卓越医师班进行教学改革,对课程体系进行整合,打破了学科界限和传统的通识、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三段式教学模式,采用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体系,进行多学科的优化整合和交叉渗透,新开设12个模块课程。生殖与发育模块为其中之一,在模块教学课程体系中实施PBL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DMLT)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内趋化因子受体(CXCR2)基因的表达水平,同时研究外周静脉血代替皮肤组织作为研究样本的可行性. 方法 取DMLT患者的新鲜抗凝外周静脉血,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得到淋巴细胞,加TRIzol用氯仿、异戊醇抽提得到RNA,反转录为cDNA,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目的基因,电泳后以吸光度法检测25例DMLT患者、30例三氯乙烯接触者和30例正常人血液中CXCR2的表达水平.结果 以β-actin作为内参照,病例组中,25例DMLT患者CXCR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670±0.472、0.267±0.157(P<0.02).结论 CXCR2在DMLT患者体内表达水平显著上调,推测该基因在DMLT发病过程中的某些相关环节起了作用,趋化炎症细胞到炎症发生区域发生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胃癌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进行测量并分析影响因素,为改善胃癌患者预后和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治的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3L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及方差分析,多因素采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模型,统计软件为SAS 9.4。结果:研究共计纳入93名患者。五维度的健康状况分析显示,比例最高的维度是“疼痛或者不舒服”占19.4%,“自我照顾”比例最低占11.8%。患者的健康描述系统指数评分平均为(0.89±0.15)分,直观式健康评分平均为(78.03±18.79)分。单因素分析显示,医保类型、生活习惯、有无合并症及肿瘤家族史为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有肿瘤家族史、合并糖尿病及吸烟生活习惯是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医生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加强对主要影响因素的干预,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