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非手术治疗在儿童外伤性十二指肠血肿伴上消化道梗阻中的治疗效果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外科近3年收治的8例十二指肠血肿伴上消化道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5~16岁,平均9.1岁,均有腹部外伤病史,主要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入院CT均提示有十二指肠血肿伴上消化道梗阻,排除消化道穿孔及活动性出血后给予禁食、持续胃肠减压、预防感染、补液、营养支持,部分淀粉酶升高患者给予生长抑素等对症处理,并定期复查血常规、血电解质,维持内环境稳定。检索万方数据库、维普、知网、Pubmed、Medline数据库截至2020年2月已公开发表的关于儿童外伤性十二指肠血肿治疗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结果7例给予保守治疗获得治愈,胃肠减压量在确诊后3~5天达到高峰,在确诊后4~18天开始减少,恢复饮食时间为确诊后8~26天,平均15.2天,部分患者应用静脉营养约10天后肝肾功能检查提示肝酶学指标及胆红素轻度升高,予以保肝药物治疗及恢复饮食后逐渐降至正常,随访6个月至3年未见异常,1例保守治疗3周(包括院外治疗1周)后症状无缓解,复查CT提示血肿大小无变化,给予经腹腔血肿切开引流手术治疗后获得痊愈,随访2年,因粘连性不全性肠梗阻住院一次,经保守治疗痊愈。通过文献检索到31篇儿童外伤性十二指肠血肿相关文献,结合本组8例,共339例,其中手术治疗189例,手术时间为确诊后1~30天;保守治疗150例,保守治疗时间7~29天。结论诊断明确的十二指肠血肿在排除活动性出血及穿孔后,经过抗休克、止血等对症处理后生命体征平稳的患者应首选保守治疗,观察记录胃肠减压量和颜色的变化对判断疾病的转归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若胃肠减压液的量逐渐减少、颜色变淡,保守时间可延长至3周或更长;若保守治疗超过3周梗阻症状无缓解甚至加重,此时血肿部位多已液化,可选择行手术治疗或经皮血肿引流术,手术操作简单、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苦杏仁苷对新生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60只出生7 d的健康新生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苦杏仁苷低剂量组、苦杏仁苷中剂量组、苦杏仁苷高剂量组和柳氮磺嘧啶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大鼠均采用缺氧冷应激联合配方奶侵袭性喂养法建立NEC模型。同时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20、40、80 mg/kg苦杏仁苷,柳氮磺嘧啶组给予300 mg/kg柳氮磺嘧啶,连续给药5 d。末次干预12 h后,记录大鼠体重变化,取小肠回盲部组织进行HE染色,并进行回盲部肠组织损伤评分;通过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率;通过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通过Western blot检测NOD样受体蛋白3(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重显著下降,肠组织损伤评分、肠组织细胞凋亡率、TNF...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儿童胆总管囊肿的疗效与手术技巧。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诊断为胆总管囊肿的33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25例;0.25~13.7岁,中位年龄3.2岁;Todani分型Ⅰ型21例,Ⅳ型12例,患儿均行腹腔镜胆总管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结果:33例患儿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胆总管囊肿切除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235~460 min,平均(316.4±61.3)min,术中失血15~40 mL,平均(23.0±7.6)mL,术后住院7~14 d,平均(9.1±1.8)d。术后发生胆漏2例、胰腺炎2例,予以保守治疗后痊愈,未发生吻合口狭窄、迟发性出血、胆管炎、肠梗阻等并发症。术后随访2~36个月,患儿临床症状消失,肝功能检查及腹部彩超均未发现明显异常。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儿童胆总管囊肿安全、有效。熟练的腹腔镜操作技术、术中合理的Trocar布局及相关技术细节的正确处理,可保证手术安全高效地完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在胆道闭锁患儿肝组织中增生的EpCAM阳性的不成熟胆道上皮细胞与肝纤维化形成的关系,从而探讨不成熟的胆道上皮细胞在胆道闭锁病程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于我院就治的患儿肝石蜡标本进行连续切片,其中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 65例,胆总管囊肿(choledochal cyst,CC) 27例,门静脉海绵样病变(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portal vein,CTPV) 15例,应用CK19、EpCAM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饱和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方法,分析肝组织中增生的胆道上皮细胞的成熟性、EpCAM阳性的不成熟胆道上皮细胞与肝纤维化在位置上的关系,并应用Image-pro对400倍视野下肝组织切片中EpCAM阳性细胞进行计数,观察其增生数量与肝纤维化分级间的关系.结果 在CTPV组可见由CK19阳性的胆道上皮细胞组成的正常成熟的胆管,未见明显增生的胆道上皮细胞.在BA组及有纤维化的CC组可见胆道上皮细胞增生明显,邻近肝纤维化部位的胆道上皮细胞主要为EpCAM阳性的不成熟胆道上皮细胞,与肝纤维化存在位置上的关联.在胆道闭锁肝组织中随着肝纤维化的程度越高,EpCAM阳性的不成熟胆道上皮细胞的数量越多,且不同肝纤维化分期中EpCAM阳性细胞增生的数量存在显著差异(r=0.56,P<0.001).结论 在小儿胆道闭锁疾病中,EpCAM阳性的不成熟胆道上皮细胞在短时间内迅速增生,可能是胆道闭锁患儿肝纤维化进展迅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观察苦杏仁苷对先天性膈疝(CDH)大鼠模型肺血管重构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配种后 成功受孕的30只健康SD雌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苦杏仁苷低、中、高剂量组(10、20、40mg/kg)和西地那非组,5 只/组;采用100mg除草醚灌胃诱导CDH 模型;苦杏仁苷低、中、高剂量组及西地那非组于造模后给药,模型组和对照组 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于妊娠21.5d,剖宫取胎鼠,观察 CDH 形成情况;采用 HE染色观察胎鼠肺组织病理变化并分析肺 小动脉中层血管壁厚度占肺小动脉外径的百分比(MT%)以及肺小动脉中层横截面积占总横截面积的百分比(MA%); Westernblot检测胎鼠肺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 白激酶 B(Akt)、磷酸化蛋白激酶 B(p-Akt)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胎鼠肺小动脉 MT%、MA%均增加 (均P<0.05),肺组织 VEGF、MMP-2、MMP-9蛋白表达水平上调(均P<0.05),p-Akt/Akt比值升高(P<0.05)。与模 型组比较,苦杏仁苷中、高剂量组及西地那非组胎鼠肺小动脉 MT%、MA%均降低(均P<0.05);苦杏仁苷中、高剂量组 胎仔肺组织 VEGF、MMP-2、MMP-9蛋白表达水平下调(均 P<0.05),p-Akt/Akt比值降低(P<0.05)。结论 产前给 予苦杏仁苷可能通过抑制 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从而改善 CDH 胎鼠肺血管重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恶性生物行为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CCK8法检测姜黄素(0、6.25、12.5、25、50和100μmol·L-1)作用下细胞活力并筛选出后续姜黄素处理浓度(0、6.25、12.5、25μmol·L-1),流式细胞法、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细胞凋亡、迁移、侵袭及相关蛋白水平。使用qRT-PCR法检测SH-SY5Y细胞miR-34a表达水平,构架miR-34a低表达SH-SY5Y细胞系(miR-34a inhibitor组)及其阴性对照(NC组)、对照组(Control组),三组细胞系均给予姜黄素(25μmol·L-1)处理分别记为黄素+miR-34a inhibitor组、姜黄素+NC组、姜黄素组,另设置空白对照组,采用上述相同方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迁移、侵袭及相关蛋白水平和p-p65、p-IκBα蛋白水平。结果 当姜黄素干预浓度达到12.5μmol·L-1时,SH-SY5Y细胞存活率显著低于无姜黄...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疝钩针法腹腔镜下胃造口术在婴幼儿中的应用经验, 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安全性及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新生儿外科应用疝钩针法腹腔镜下胃造口术的12例婴幼儿临床资料, 其中男9例, 女3例, 中位年龄为113 d, 年龄范围为22~337 d, 体重(4 973±1 978) g, 收集其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相关指标。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12例婴幼儿手术时间为(58.8±11.7) min, 均放置双腔硅胶球囊管;术后开奶时间为(4.0±1.4) d, 达到全奶量时间为(12.3±4.0) d。术后随访10~26个月, 2例造口周围皮肤出现皮疹, 予以药物处理后恢复;1例因造口管松脱出现球囊堵塞幽门造成胃出口梗阻, 予以更换纽扣式造口胃饲管后恢复;共6例将双腔硅胶管更换为纽扣式造口胃饲管;8例已拔除胃造口管, 术口自行愈合、无需手术关闭;余4例胃造口管均固定良好, 可完全依赖胃造口管进行肠内营养, 均无胃造口相关并发症。结论疝钩针法腹腔镜下胃造口术在婴幼儿中的应用操作简单、创伤小, 术后瘢痕小, 更安全、美观,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