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3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检测凝血因子Ⅶ、Ⅷ、Ⅱ、Ⅰ的活性,研究其在急性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中的变化.方法分别采用凝血活酶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发色底物法及凝血酶时间法测定了急性心肌梗死(AMI)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病人血浆FⅦC、FⅧC、凝血酶原及纤维蛋白原相对活性.结果AMI病人血浆FⅦC为98.3%±36.7%,与青年组的104.0%±29.4%和老年组的114.9%±23.6%比较无明显差异(P值均>0.05),而AIS病人为152.9%±30.3%,较青年组和老年组显著升高(P值均<0.001).AMI病人血浆FⅧC为234.2%±57.9%,明显高出青年组的101.2%±32.6%和老年组的116.4%±35.7%(P值均<0.001).但AIS病人FⅧC±为85.5%±32.6%,低于老年组(P<0.05).AMI和AIS病人血浆凝血酶原活性分别为130.2%±¨.7%和128.0%±29.4%,高于青年组的108.0%±7.7%(P<0.001和0.01)和老年组的106.1%±19.4%(P值均<0.001).AMI和AIS病人血浆纤维蛋白原活性分别为207.2%±53.0%和174.3%±28.5%,二者均显著高于正常青年组的103.3%±¨.6%(P值均<0.001)和老年组的143.8%±16.8%(P<0.001和0.01).结论AMI病人FⅧC增高,AIS病人FⅧC增高;二者血浆凝血酶原和纤维蛋白原活性均高于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2.
普通高等教育的专业教学是一种纵向为主的框架式课程体系,其核心要素是以学科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为依据,以培养学生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宽广的专业知识面、较强的科学创造潜力为目标。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人们在临床上采用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IVTA)治疗弥漫性黄斑水肿(DME),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IVTA可能发生玻璃体积血、眼内炎、视网膜脱离及继发性青光眼、并发性白内障等手术后并发症[1].  相似文献   
4.
抗凝血酶Ⅲ对实验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防治疗效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抗凝血酶Ⅲ(AT-Ⅲ)对家兔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以脂多糖(LPS)和组织凝血活酶静注形成DIC,分别测定纤维蛋白原浓度,凝血酶原时间(PT),3P试验,血小板计数,谷草转氨酶(AST),肌酸磷酸激酶(CK),结果;AT-Ⅲ对LPS及组织凝血活酶所致的DIC均有防治作用,表现为血小板计数与纤维蛋白原浓度降低程度明显减弱,PT改变与对照组几无差异,3P试验强阳性程度减小,病理切片显示高浓度AT-Ⅲ组心,肺、肝、肾等脏器的炎症反应及病理性损害明显减轻。结论:AT-Ⅲ对LPS和组织凝血活酶所致DIC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羊膜联合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治疗各种早期眼化学伤和热烧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34例(34眼)因各种酸、碱性化学物质或高温固(液)体物质所致,按Roper—Hau分级均在Ⅱ度及Ⅱ度以下,病程在2周内的早期轻、中度眼化学伤和热烧伤患者,采用新鲜羊膜联合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治疗,并随访观察6个月,平均4.6个月。结果 羊膜联合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后第1~2天患者伤眼疼痛和角膜刺激症状即显著缓解,角膜水肿和炎症反应程度明显减轻。随访观察.术后角膜创面上皮化大多在2周内完成,无明显新生血管增生和假性胬肉及睑球粘连等并发症发生,视力较术前显著改善。结论 新鲜羊膜联合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治疗各种早期轻、中度眼化学伤和热烧伤,可迅速缓解伤眼疼痛和角膜刺激症状,促进角膜创面上皮化,减少新生血管增生和防止睑球粘连等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国产抗凝血酶Ⅲ对实验性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国产抗凝血酶Ⅲ(AT-Ⅲ)对家兔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家兔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和AT-Ⅲ不同剂量组,以下腔静脉结扎法制备血栓模型,6小时后测形成的血栓长度、湿重和干重。结果:生理盐水对照组下腔静脉内形成的血栓长度为10.20±1.69 mm,湿重为41.43±5.09 mg.干重为10.20±1.69mm;小剂量AT-Ⅲ对静脉血栓形成并无明显作用;但随着AT-Ⅲ剂量的增大,静脉内形成的血栓长度逐渐缩短,血栓湿重与干重逐渐减轻,量-效关系明显(r值分别为-0.957、-0.978和-0.992,P<0.01)。结论:大剂量AT-Ⅲ具有较好的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观察环孢霉素A(cyclosporinA ,CsA)、地塞米松和CsA联合地塞米松对穿透性角膜移植(penetratingkeratoplasty ,PKP)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防治效果。方法 :86例 (86眼 )PKP术后患者 ,随机分为 3组。①CsA组 ,2 9例 2 9眼 ,用 1%CsA溶液滴眼 ;②地塞米松组 :2 6例 2 6眼 ,用 0 .1%地塞米松溶液滴眼 ;③CsA联合地塞米松组 :31例 31眼 ,用 1%CsA和 0 .1%地塞米松溶液滴眼。 3组每日滴眼各 3~ 4次 ,均于术后 1月改为 2~ 3次 ,持续用药 3个月以上。对PKP术后发生植片免疫排斥反应者 ,予以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和增加 1%CsA及 0 .1%地塞米松滴眼液的滴眼频次 ,直至病情缓解。所有患者随访 1~ 2年。结果 :术后发生角膜免疫排斥反应共 15眼(17.4 % ) ,其中CsA组 5眼 (17.2 % ) ,地塞米松组 7眼 (2 6 .9% ) ,CsA联合地塞米松组 3眼 (9.7% )。后组与前 2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5 )。 15只发生排斥反应眼经治疗有 13眼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PKP术后应用 1%CsA联合 0 .1%地塞米松滴眼能更有效地减少植片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率 ;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和增加CsA及地塞米松滴眼液的滴眼频次 ,能有效控制PKP术后所发生的免疫排斥反应 ,从而提高穿透性角膜移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板层角膜联合新鲜羊膜移植治疗各种早期严重角、结膜碱性化学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23眼)因各种碱性化学物质所致,Roper-Hall分级II度以上,病程在2周内的早期严重角、结膜化学伤患者,施行板层角膜联合羊膜移植术,并结合皮质激素等治疗,术后随访6~12(平均8.3)月。结果:23眼中角膜植片透明7眼,半透明10眼,混浊6眼;有2眼术后发生排斥反应,经1%环孢素A和皮质激素治疗后角膜水肿消退,但植片混浊。术后视力≥0.3者3眼,0.25~0.1者5眼,0.01~0.1者9眼,指数以下者6眼。无1眼因角膜溶解穿孔而摘除眼球者。结论:对严重角、结膜碱性化学伤眼早期进行板层角膜联合羊膜移植,可有效地清除坏死的角、结膜组织和炎症细胞,减少和防止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圆锥角膜是最常见的角膜扩张症,其特征是角膜呈锥形凸出和变薄,导致近视、不规则散光而损害视力。基因在圆锥角膜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胞质分裂供体9(dedicator of cytokinesis 9,DOCK9)、锌指E盒结合同源框1(zinc finger E-binding homeobox 1,ZEB1)、锌指蛋白469(zinc finger protein 469,ZNF469)等基因的突变,均可致病。但大多数基因的致病性仍然有限,其发病机制可能涉及多种因素。除基因外,炎症、细胞凋亡等因素也参与圆锥角膜的发生和发展。(国际眼科纵览,2019, 43: 396-400)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长期应用环孢素A(Cyclosporin A,CsA)联合地塞米松滴眼液对高危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防治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42例(42眼)高危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患者,术后3个月随机分为二组:Ⅰ组为实验组23例23眼,应用1%CsA和0.1%地塞米松溶液滴眼,每日各2~3次,交替用药,术后6个月后地塞米松浓度改为0.05%,每日各2次,交替用药,直至术后1年;Ⅱ组为对照组19例19眼在术后3月改为单纯1%CsA滴眼,每日3次,直至术后1年.所有病例随访观察1年以上.结果42眼PKP术后发生角膜植片免疫排斥反应11眼(26.19%),其中I组4眼(17.39%),Ⅱ组7眼(36.84%),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其它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术后患者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较长期应用1%CsA联合地塞米松滴眼,可以安全、有效地降低高危PKP术后植片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率,从而提高穿透性角膜移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