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探讨不同起源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患儿的心率变异性(HRV)与心率减速力(DC)各项指标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55例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患儿的临床资料,按不同年龄组分为婴幼儿期(3岁),学龄前期组(3~6岁)和学龄期(~16岁),并在不同年龄组内按室性期前收缩来源部位不同,分为右室型组和左室型组;比较分析不同年龄组、不同来源期前收缩组之间HRV与DC各指标的差异。结果三个不同年龄组的DC和HRV时域分析各项参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组中,右室型组和左室型组间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高频功率(HF)、低频功率(LF)/HF、DC、相邻RR间期差值50 ms的百分数(PNN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学龄前期组中,右室型组和左室型组间的RMSSD、LF、HF、LF/HF、D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学龄期组中,右室型组和左室型组间的RMSSD、HF、LF/HF、D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患儿自主神经平衡调节受损,以迷走神经张力的降低为主;起源于优势心室(婴幼儿期及学龄前期患儿以右心室占优势,学龄期患儿左心室为优势心室)的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增加了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毛支)患儿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美国森迪斯公司2600型肺功能检测仪对毛支组患儿治疗前后及健康对照组进行潮气量(VT)、呼吸频率(BF)、TPEF/TE、VPEF/VE、呼出50%潮气量时的呼气流速与潮气呼气峰值流速之比(50/PF)、呼出75%潮气量时的呼气流速与潮气呼气峰值流速之比(25/PF)等参数的检测,并描记潮气流速容量环。结果:毛支组治疗前、后及与健康对照组相比,VT、TPEF/TE、VPEF/VE、25/PF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意义,治疗前后的潮气流速容量环形态也有明显不同。结论:潮气流速容量环及TPEF/TE、VPEF/VE、50PF、25/PF可反映毛支患儿气道阻塞情况,并可作为判断小婴儿肺功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对心电及心室重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对心电及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成功施行经皮导管封堵术的VSD患儿108例,观察VSD患儿封堵术前后心电参数和心室形态.结果:与VSD封堵术前比较,术后3d的束支传导阻滞发生率明显增多,但术后3个月及6个月的束支传导阻滞发生率又逐渐减少;术后束支传导阻滞发生率与VSD大小呈正相关;VSD封堵术后2 d 内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明显多于术前.与VSD封堵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及6个月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及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明显减小;术后3个月右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缩小;与术前比较,从术后1个月开始左室每搏量明显减小,而手术前后左室射血分数无明显变化.结论:经导管VSD封堵术后,部分患者出现新的心电改变,表现在术后2 d内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增多,3 d内束支传导阻滞发生率增多,但术后3个月后束支传导阻滞发生率下降.VSD封堵术后心室形态及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  相似文献   
5.
6.
学龄期肥胖儿童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学龄期肥胖儿童的心率减速力(DC)、心率加速力(AC)及心率变异性(HRV)进行分析,并观察肥胖儿童体重指数(BMI)与DC、AC及HRV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学龄期肥胖儿童108例,其中血脂正常组75例,血脂异常组33例,另选取103例学龄期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将肥胖组与对照组、肥胖儿童中血脂异常组与血脂正常组的DC、AC及HRV进行比较,并将肥胖儿童的BMI与DC、AC及HRV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肥胖组的DC、RR间期总体标准差(SDNN)、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均低于对照组,AC高于对照组(P0.05)。肥胖儿童中血脂异常组的DC、SDNN、SDANN、RMSSD、LF、HF均低于血脂正常组,AC、BMI高于血脂正常组(P0.01)。肥胖儿童BMI与DC、SDNN、SDANN、RMSSD、HF呈明显负相关(P0.05);与AC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学龄期肥胖儿童的自主神经功能受损,表现为迷走神经张力减低,其中合并血脂异常者以上表现尤为突出。肥胖程度越高,迷走神经张力越低,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可能越大。  相似文献   
7.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最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病情多较严重,其心肌钾水平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少。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血钾绝大多数在正常水平,但心电图显示低钾,且与患儿的心律失常有某些关联。现对部分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心电图显示低钾的情况作一些回顾性总结,并对血钾与心律失常两者之间的关系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8.
1996~1998年,对梁平县 17所医疗单位细菌污染进行了调查。检测注射器、针头、手术器械无菌合格率为93.9%(430/ 458)。其中,注射器、针头、手术器械合格率分别为94.9%、90.3%与99.0%。检测物体表面细菌总数超标(>10cfu/ cm2)率为 75.0% (2/ 36)。其中,8张手术台有1张超标,而7张诊断桌则3张超标。检测室内空气细菌总数超标(Ⅱ类场所> 200cfu/m3,Ⅲ类场所> 500cfu/ m3)率为 36.4%( 28/ 77)。其中,检测15间供应室清洁区室内、3…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心率减速力(DC)对评估代谢综合征(MS)少年自主神经功能失衡的价值。方 法 选取2014 年1 月-2015 年5 月纳入10 ~ 16 岁少年MS 初诊患者100 例为观察组,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 者100 例为对照组。应用24 h 动态心电图分析心率变异性(HRV)和DC ;根据DC 值将MS 患者划分为 DC ≥ 4.5 ms 组(低危组)、DC 值2.6 ~ 4.4 ms 组(中危组)、DC 值≤ 2.5 ms 组(高危组),随访至少24 个月, 比较随访前后各组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 总胆固醇(TC)、血清尿酸(UA)、血钙水平。结果 观察组DC 及HRV 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DC 与HRV 各指标均呈正相关(P <0.05)。随访24 个月时,高危 组FBG、FINS、TG、TC、UA 与中危组和低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高危组均高于中危组 和低危组。结论 MS 少年多伴DC 异常降低,且其变化与早期HRV 相关指标异常有关;DC 异常高危组随 访期间出现自主神经功能失衡风险更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吸入性过敏原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关系和减敏治疗的疗效,提高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治水平。方法:采用体内特异性免疫学检查方法-内皮过敏原试验,为住院的哮喘患儿进行过敏原皮试,对皮试阳性病例进行减敏治疗。结果:568例支气管哮喘患儿459例皮内过敏原试验阳性,总阳性率80.8%。其中对尘螨过敏398例居首位占86.7%,对照实验均呈阴性反应。374例过敏性哮喘患儿接受一年以上的减敏治疗,总有效率95.7%;65例未接受减敏治疗仍坚持常规吸入药物治疗(对照组),总有效率38.4%,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05)。结论: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诱发因素主要是空气中的过敏原其中尘螨居首位。减敏治疗有一定疗效。皮内过敏原试验在儿科是一种安全、准确、操作简单的特异性免疫学检测技术,可作为儿童过敏性哮喘的重要诊断手段,应予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