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隐孢子虫病在我市已有发现。1988年7月发现家庭间爆发感染,为了解本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传染源及传播媒介,我们将1989年4~5月份在门诊发现的数例隐孢子虫病病人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一、流行病学特征:疫区主要在市区幼儿园,27  相似文献   
2.
隐孢子虫肠炎的实验室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8年11月~1989年9月,我们在儿童医院门诊,肠道门诊,幼儿园收集粪便标本5124份,进行隐孢子虫肠炎感染调查。每份标本先用高倍镜直接观察发现“折光性弱的圆形体”;再用改良抗酸染色方法予以确诊。该法的联合运用,对隐孢子虫j肠炎诊断快速、诊断符合率高。各基层医院可用本法作为常规试验。  相似文献   
3.
兰氏贾第鞭毛虫病(贾第虫)近年来一直是旅游性腹泻的一种病源。贾第虫病的家系调查国内未见报告,该病往往易忽视而造成患儿反复感染,为引起医师们的高度重视,现将我院自1988年4月至1990年7月就诊的贾第虫患儿62例;并对其中32例患儿进行了家系的调查与资料分析,特作如下报告。  相似文献   
4.
隐孢子虫病是新近才被重视的人类腹泻疾病之一。多数隐孢子虫病患儿的临床症状类似一般的肠炎、菌痢、消化不良,易误诊。现将我院1988年7月至1990年10月误诊的小儿隐孢子虫病32例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男22例,女10例,男女之比为2.2:1,5月~1岁5例(15.6%),1~2岁20例(62.5%)。2~4岁7例(21.8%)。本组病例均有腹泻,禁食不能使腹泻缓解,并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及营养不良。伴有发热7例(21.8%),体温以38℃左右居多,面色萎黄14例(43.7%),食欲增加且消瘦16例(50%)。本组32例分别被误诊为一般肠炎、菌痢、消化不良,发病到确诊的时间分别为15天~2年半不等。  相似文献   
5.
小儿腹泻是一组多病原,发病率很高的胃肠道疾病。我国儿童死亡原因中,腹泻居第二位;据统计5岁以下小儿每年有1.7亿人次患腹泻;可见波及之广,危害之大。尽管经过多年来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但小儿腹泻在临床医师面前有相当部分病例仍感到棘手,常称之谓“病毒性”或“未检出致病菌”。随着国内外实验室检测技术迅猛发展,各种新发现的病原不断发现;使所谓不明原因的小儿腹泻,得以正确诊断。现将近几年来国内外已公认而尚未引起人们重视的几种腹泻病因及其治疗作一简述;供临床医务人员参考。微绒毛包涵体病是一种肠道上皮刷状缘结构和分化的遗传性缺陷。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小肠性水泻;患儿肠道缺乏吸收营养物质的能力;有肠腺分泌增多的现象。小肠和结肠的细胞浆内出现异位微绒毛,而不是在顶  相似文献   
6.
小儿感染性腹泻是一组多病原,发病率很高,传染性很强的胃肠道传染病。也是当今全球性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尤以发展中国家为甚,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腹泻主要分布在亚非拉地区。我国儿童死亡原因出现了新的变化;该病是居第二位的小儿常见病;是小儿营养不良和维生素缺乏症的重要病原之一。据统计5岁以下小儿每年有1.7亿人患腹泻,占70%,可见波及之广,危害之大。因此本病在儿科仍占有重要地位。当今新公认的感染性腹泻的病原体有沙弧菌、拟念孤菌、霍利斯弧菌、亲水气单胞菌、海鸥弯曲菌、粘附性大肠杆菌、难辨梭菌、轮状病毒、隐孢子虫、人型球囊虫。但国内近几年来仍以细菌性和病毒性腹泻占绝大多数;寄生虫感染引起的腹泻也有报告,现在各地相继报告的病原体检测率各  相似文献   
7.
隐孢子虫分类是复顶原虫亚门、孢子虫纲、真球虫目、隐孢子虫科,隐孢子虫属中的微小隐孢子虫,主要寄生于人、牛体内引起隐孢子虫性腹泻。1907年Tyzz-er 在无症状的实验小鼠胃组织切片时发现了大量的隐孢子虫.隐孢子虫1976年由Nime 和Meisel 等在美国首先发现。隐孢子虫体寄生在肠粘膜,主要引起腹泻,大量虫体的附着,破坏微绒毛的正常功能,出现消化不良,吸收障碍,于是大量腹泻。艾滋病的半数病人感染  相似文献   
8.
<正> 笔者从1988年4月至1989年3月,用改良抗酸染色法检出隐孢子虫病45例(其中2例用抗生素,5例是外地未经追访)用大蒜素(连云  相似文献   
9.
患儿,女,4岁。于1989年4月20月来院门诊。起病发热37.8℃,腹痛,并大量水泻已7天,以间歇性腹泻为主。给口服吡哌酸、石榴皮合剂,症状无改善,又水泻6次,量多。4月21日又来我院门诊。大便检查:黄稀糊状,无脓血。用改良Kinyoun氏抗酸染色法直接涂片检查,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大量隐孢子虫卵囊。该卵囊呈玫瑰红色,圆形或不规则椭圆形,虫体呈环状或马蹄形,子孢子着色深染,残余体呈暗色颗粒状,背景呈孔雀绿色。患儿当时呕吐相当严重,呈喷射状,将呕吐物涂片染色,经多次检查发现隐孢子虫卵囊,其形态与粪便中基本相似,仅形态比粪便中隐孢子虫卵略小些。诊断为隐孢子虫性胃肠炎。  相似文献   
10.
人体酵母菌最近由国外Zierdt根据其生物学特性和超亚微结构的特点归为肠道寄生原虫。该虫是世界性分布,是引起儿童或免疫缺陷患儿腹泻的重要病原。我们于1988年4月~1992年4月对本地区进行了人体酵母原虫感染的鉴测,并对其感染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为预防该病感染提供了参考依据,对控制腹泻有重要意义。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