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6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本地区甲状腺肿瘤的发病情况,探讨甲状腺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6方法对416例甲状腺肿瘤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甲状腺肿瘤以良性多见,良恶性之比为8.2:1。各类型肿瘤均以女性明显多于男性,男女之比为1:5.4,好发年龄为21~50岁,肿瘤发生于甲状腺右侧多见。结论本组甲状腺肿瘤的发生率、好发年龄、性别差异、良恶之比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乳头状腺瘤与乳头状癌的鉴别有一定难度,对可疑标本要多处取材,连续切片,仔细观察,找出其特征,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二聚化蛋白(JDP2)、Phf2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病理特征相关性。 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我院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65例NSCLC标本,其中>肿瘤边缘5 cm的癌旁组织作为空白对照组,收集患者基线资料性别、年龄、BMI、肿瘤直径、分化程度、肿瘤转移、肿瘤分期、病理类型及三年生存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JDP2、Phf2蛋白表达量,分析JDP2、Phf2蛋白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生存期相关性。 结果癌旁组织中JDP2、Phf2阳性表达率高于癌组织中JDP2、Phf2阳性表达率(P<0.05)。采用Spearman值分析两者关联性,结果JDP2、Phf2在NSCLC组织中共同表达呈负相关关系,二者具有协同作用(P<0.05)。分期Ⅲ期、出现肿瘤转移的NSCLC患者JDP2、Phf2阳性表达率低于分期Ⅰ/Ⅱ期、无肿瘤转移NSCLC患者JDP2、Phf2阳性表达率,而分化程度高级的NSCLC患者JDP2、Phf2阳性表达率高于分化程度低级的NSCLC患者JDP2、Phf2阳性表达率(P<0.05)。3年随访期间存活患者42例(64.62%),死亡23例(35.38%)。肿瘤直径>3 cm、TNM分期Ⅲ期、出现肿瘤转移、JDP2阴性、Phf2阴性的NSCLC患者存活率低于肿瘤直径≤3 cm、TNM分期Ⅰ/Ⅱ期、无肿瘤转移、JDP2阳性、Phf2阳性的NSCLC患者(P<0.05)。 结论JDP2、Phf2蛋白在NSCLC组织中均呈低表达,其表达水平与患者肿瘤TNM分期、肿瘤转移及预后呈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不同年龄段胃癌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癌在我国乃至全世界 ,都居肿瘤发病率之首 ,在肿瘤死因中也占第一位[1] 。通过对我院 1996年 6月至 2 0 0 0年 6月门诊及住院胃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分析 ,探讨不同年龄段胃癌发病的特征。临床资料一、性别与年龄 将全部病例按年龄分三组。老年组年龄 6 0~ 73岁 ,平均 6 5 .1岁 ,男 35例 ,女 15例 ,男女之比为 2 .3∶1,共 5 0例 ,占 5 2 .6 %。中年组年龄37~ 5 8岁 ,平均 4 9.4岁 ,男 2 0例 ,女 10例 ,男女之比为 2∶1,共 30例 ,占 31.6 %。青年组年龄 19~ 35岁 ,平均 2 8.5岁 ,男 8例 ,女 7例 ,男女之比为 1.1∶1,共15例 ,占 15 .8%。…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提高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处理对控制肝病的意义。方法 对我院传染科收治的180例肝病患者经皮肝穿刺组织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肝穿刺组织临床病理与病理诊断相比,完全符合123例占68.3%,病理纠正临床诊断54例占30%,3例穿刺失败占1.7%。对肝硬化的诊断,临床与病理比较X^2=8.44,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肝穿刺组织病理诊断对肝炎及肝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HBV阴性不能完全除外HBV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叉头框蛋白Q1(FOXQ1)、生存素(survivin)在术后复发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行食管鳞状细胞癌根治术86例患者,取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癌组织及配对的癌旁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标本中LC3、FOXQ1及survuvin表达量;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患者复发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LC3、FOXQ1及survivin对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癌组织中的LC3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癌旁组织,FOXQ1、survuvin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P<0.05);肿瘤浸润深度为T3~T4、分化程度为低分化、TNM分期为Ⅲ期和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癌组织中LC3蛋白表达水平低于肿瘤浸润深度为T1~T2、分化程度为中高分化、TNM分期为Ⅰ~Ⅱ期和无淋巴结转移患者,FOXQ1和survuv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肿瘤浸润深度为T1~T2、分化程度为中高分化、TNM分期为Ⅰ~Ⅱ期和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术后随访12个月,复发26例,未复发60例。三者联合预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AUC为0.903,高于LC3、FOXQ1及survuvin预测(P<0.05)。结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LC3表达显著下调,FOXQ1和survuvin表达显著上调,LC3、FOXQ1、survuvin三者联合检测对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复发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罗进  彭凤翔 《人民军医》2001,44(5):305-306
高科技的发展 ,电脑的普及使我们迈入了方便、高效、快捷的时代。远程会诊技术开创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新纪元。近年来 ,我们对 6例病理图像进行了远程会诊 ,效果令人满意。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本组男 3例 ,女 3例 ;年龄 2 4 4 2岁 ,平均 33岁。活检 5例 ,手术切除 1例。临床均疑为恶性 :乳腺包块 2例 ,淋巴结肿大 1例 ,腮腺包块 1例 ,腹股沟软组织包块 1例 ,结肠巨大溃疡 1例。每例图像 2 3帧 ,附有中、高倍视野图 ,必要时附有低倍视野图。1 2 设备配置 硬件 :IBM 586微机两台 (内存 32兆 ,硬盘 2 5G彩色显示器 1 2 4× 768…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引起新生儿死亡的病因,探索解决医疗纠纷的最佳途径。方法回顾分析本院病理科近5年受理的因新生儿死亡致医疗纠纷6例的尸检资料。结果 6例均因新生儿死亡引发医疗纠纷,家属提出巨额赔偿诉求,由市卫生局推荐、家属自愿选择,提交死亡新生儿至我院病理科进行尸检。尸检病理诊断新生儿死亡原因分别为宫内窒息3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2例、内脏严重发育畸形1例。尸检报告发出后,3例家属自动撤诉;3例经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为非医疗事故,家属不再追究医方责任。结论尸检是明确新生儿死亡病因的金标准,是合理解决医疗纠纷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颈部淋巴结彩色多谱勒超声显像及病理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 1998年至 2 0 0 0年 ,我们观察了 3 5例 82个颈部正常淋巴结与 80例 12 0个颈部肿大淋巴结的超声表现及病理检查结果 ,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正常对照组为健康查体人员 ,年龄 13~ 5 9岁 ,平均 3 5岁。80例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均为我院住院或门诊病人。全部病例经彩色多谱勒检查 ,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或术后病理检查证实。采用百胜Au 3彩色多勒超声诊断仪 ,宽频探头 7.5~10MHz ,对颈部肿大淋巴结测量最大长径L及短径S ,计算L/S比值。观察淋巴结内部回声。调节彩色增益及滤波 ,使低速血流充分显示 ,取样容积 1mm ,声速与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β-HCG检测时,血清预测稀释方法。方法:用β-HCG胶体金定性试纸条对血清标本进行检测,根据结果来确定稀释倍数(阴性标本不作稀释,弱阳性标本作50倍稀释,阳性标本作100倍稀释,强阳性标本作200倍稀释)。结果:根据β-HCG胶体金定性试纸条检测结果能够决定血清中β-HCG定量前的稀释倍数。结论:β-HCG胶体金定性试纸条可用于初步判断血清β-HCG的定量检测的标本稀释倍数,大大提高一次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
TO型生物制片透明剂取代二甲苯在病理制片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长期以来在组织透明、脱蜡、封固等病理制片过程中,普遍使用二甲苯这一化学试剂.但二甲苯是一种有毒试剂,长期接触容易导致头晕、失眠、肢体震颤、免疫力下降等,是致癌物质之一[1].目前,我科使用一种新型试剂--TO型生物制片透明剂,对组织进行透明、脱蜡及中性树胶的配制,取得了良好效果,从而完全取代二甲苯在病理制片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