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摘要目的:探讨SLC6A1基因突变儿童失神发作的临床特征和基因变异。方法:对2007年12月至2017年7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神经科诊治随访的1例SLC6A1基因突变失神发作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SLC6A1”、“癫”及“SLC6A1”、“epilepsy”为关键词,对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Pubmed建库至2017年6月收录的论文进行检索。总结SLC6A1基因突变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基因突变特点。结果:患儿男,13岁,3岁发热时出现首次癫发作,表现为清醒时发呆、凝视伴眼睑扑动,肢体无明显抽搐,无跌倒,无尿便失禁,持续数秒缓解。后反复发作,持续数秒至数十秒,数周发作1次至1天内丛集性发作。患儿智力、运动发育迟缓,否认发育倒退,目前接受特殊教育,12岁行瑞文智力测试IQ 44。体格检查无特殊。脑电图检查背景活动正常,醒睡各期左侧颞区尖慢波发放以及广泛性3~3.5 Hz棘慢波阵发,并监测到清醒期多次典型失神发作。基因突变分析发现患儿SLC6A1基因存在杂合剪切突变c.370+1G>T,父母未检测到该变异。该位点为罕见变异,位于经典的剪切位,经MutationTaster预测为有害变异。共检索到5篇英文文献,包括本例患儿共12例(男3 例)SLC6A1基因突变者,11例患儿有失神发作,其中典型失神和眼睑肌阵挛伴失神发作各5例,1例为不典型失神;共报道10种SLC6A1基因变异,其中5个为错义突变,2个为截短突变,1个为移码突变,1个为剪切突变,1个为染色体微缺失。结论:SLC6A1基因变异为失神发作伴精神运动发育迟缓或发育倒退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T-bet和GATA-3对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免疫调控作用。方法对32例喘息性支气管炎(喘支组)和30例正常儿童(对照组)抽取抗凝静脉血5 mL,Ficoll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以终质量浓度为100 mg/L的植物血凝素(PHA)刺激48 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淋巴细胞T-bet、GATA-3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喘支组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IFN-γ水平[(528±164)ng/L]低于对照组[(870±203)ng/L](P<0.05),而IL-4水平[(106±29)ng/L]明显高于对照组[(47±15)ng/L](P<0.01);喘支组和对照组淋巴细胞T-bet mRNA水平分别为(0.11±0.03)(、0.17±0.03),GATA-3 mRNA分别为(0.54±0.09)、(0.41±0.07),提示喘支组T-bet mRNA表达较对照组减少(P<0.05),而GATA-3 mRN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喘支组IFN-γ水平与T-bet mRNA表达I、L-4与GATA-3 mRNA表达均呈正相关(r=0.57,0.60 P均<0.01);IFN-γ与IL-4水平、T-bet mRNA与GATA-3 mRNA表达均呈负相关(r=-0.38,-0.46 P均<0.05)。结论1.喘支组患儿淋巴细胞合成IL-4水平增高,IFN-γ减少,存在以Th2细胞过度分化为特征的T辅助细胞分化失衡。2.喘支组患儿T细胞分化失衡受到核转录因子T-bet和GATA-3的调控,T-bet表达减少可能是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报告1例经基因诊断的果糖1,6二磷酸酶缺乏症致反复癫持续状态发作患儿,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为癫持续状态的病因评估提供参考。方法:总结1例反复癫持续状态发作并经基因检测诊断为果糖1,6二磷酸酶缺乏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及诊疗经过。行文献复习,总结FBP1基因突变致果糖1,6二磷酸酶缺乏症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基因突变特点。 结果:男,2岁5月龄,因“1年内惊厥发作4次”就诊。首次惊厥发作于16月龄,4次发作均表现为全面性强直阵挛,呈持续状态,前2次发作伴发热,外院先后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热性惊厥”、“癫”,予左乙拉西坦口服治疗。追问病史,其中2次发作伴有低血糖和高乳酸血症。全外显子检测发现患儿FBP1基因c.704delC和c.959dupG复合杂合突变,家系验证发现突变分别来自父亲(c.704delC)和母亲(c.959dupG)。基因诊断后予患儿营养指导,避免长时间禁食或摄入富含果糖的食物并停用抗癫药物,随访2年未再发作。患儿母亲第2胎产前基因检测显示,胎儿携带母亲来源的突变,无父亲来源的突变,为单杂合突变携带者。文献复习发现68.5%病例起病于新生儿及婴儿期,主要诱因为感染和食物摄入不足,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惊厥、消化道症状伴代谢性酸中毒、低血糖和高乳酸血症。结论:癫持续状态的病因复杂,应重视发作期代谢指标监测,早期明确病因并针对性治疗有利于改善预后,基因检测有助于明确遗传病因并指导优生优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儿童非惊厥性癫(癎)持续状态(NCSE)的临床与脑电监护(VEEG)资料,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 1.研究对象:2009年10月至2012年9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神经科住院的17例NCSE病例,诊断符合Kaplan等的诊断标准;2.资料分析:17例NCSE患儿的临床特征、原发病因、脑电图监测等;3.治疗方法:氯硝西泮0.05 mg/(kg·次),每天2次静脉注射,疗效欠佳者合用其他止痉药物;4.疗效评估:临床评估(记录认知改善与恢复正常的时间)与VEEG监测(记录背景活动或发作性异常明显改善与恢复正常的时间).结果 17例NCSE患儿男9例,女8例;起病年龄11个月~11.4岁;临床发作持续时间为4h~3个月;NCSE临床表现多样,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精神异常、认知行为问题,部分可继发于惊厥或惊厥持续状态;17例患儿中单纯NCSE发作有12例,另外5例伴继发于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GTCS+ NCSE)、其中2例并有惊厥性癫(癎)持续状态;17例患儿中11例(65%)存在相关病因;VEEG监测发作期主要以背景电活动变慢伴局灶性或全面性慢波的持续或周期性发放为特征;氯硝西泮单药治疗3d后11例患儿发作完全控制;余6例患儿再联合其他药物治疗,2例控制,4例好转;6例原因不明者均在氯硝西泮静脉滴注后72 h内NCSE被完全控制,而中枢感染后遗症、代谢性疾病及大脑结构性损伤患儿恢复时间均在3d以上.结论 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伴精神及行为异常为NCSE的临床特征,病因多样,儿童NCSE易于误诊;急救治疗前后VEEG监护是确定NCSE病例诊断与判断疗效的重要手段;氯硝西泮静脉注射可有效控制儿童NCSE发作,且NCSE治疗起效时间与原发病因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生酮饮食治疗(Ketogenic diet treatment,KDT)对儿童发育性癫痫性脑病Dravet综合征(Dravet syndrome,DS)快速进展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2021年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进行KDT的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6岁作为疾病快速进展期的判断标准,对符合标准的DS患者进行临床特点、基因检测结果及KDT疗效和安全性分析。结果 32例患者符合疾病快速进展期标准,其中男22例、女10例。起病平均年龄为(5.69±2.10)月龄。所有患者具有多种发作表型,合理抗癫痫发作药物治疗下仍每月发作。KDT保留率3、6、12、≥24个月分别为93.8%(30/32)、87.5%(28/32)、53.1%(17/32)、34.4%(11/32)。KDT有效率3、6、12、≥24个月分别为76.7%(23/30)、75.0%(21/28)、70.6%(12/17)、54.5%(6/11)。KDT后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 3个月减少100%、6个月减少71%、 12个月减少86%。KDT 12个月...  相似文献   
6.
背景:SLC6A1基因编码γ 氨基丁酸(GABA)转运蛋白GAT 1,该基因变异可降低GAT 1活性,影响突触间隙GABA的重摄取,在癫、智力障碍和孤独症谱系障碍等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目的:总结SLC6A1基因变异相关儿童癫的临床表型及基因变异情况。 设计:病例系列报告。 方法:回顾性收集2007年12月至2021年10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神经科诊治的SLC6A1基因变异相关癫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治疗效果及基因检测结果,并检索文献,总结已报道SLC6A1基因变异与临床表型的关系。 主要结局指标:临床表型和SLC6A1基因突变位点。 结果:5例患儿纳入分析,男4例,女1例,起病年龄1~3岁,癫发作类型包括:肌阵挛发作4例,失神发作3例,肌阵挛 失张力发作2例,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1例。5例均存在精神运动发育落后,其中语言发育落后突出。随访5例患儿中4例无发作,丙戊酸单药治疗、丙戊酸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各2例。5例均携带SLC6A1基因杂合变异,且均为新发突变,其中错义变异3个,剪接变异和无义变异各1个。c.1379T>G (p.L460R)、c.1485G>A (p.W495X)尚未见报道。CAT 1蛋白胞外结构域EC3 4和跨膜区TM7是致病性或可能致病性错义变异致氨基酸改变的集中区域。 结论:SLC6A1基因变异所致癫多在幼儿期起病,癫发作类型多样,丙戊酸对其癫发作疗效好,但大多数患儿伴精神运动发育落后。新变异的发现丰富了SLC6A1基因变异谱。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