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血管瘤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并发症及其护理。方法 30例血管瘤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按照接诊顺序的单双号分为两组,对单号组15例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观察组),双号组15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临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3.33%显著远低于对照组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管瘤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婴幼儿丛状血管瘤(TA)的临床特点、疾病进程,及并发Kasabach-Merritt现象(KMP)的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24例婴幼儿TA患儿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男10例,女14例;就诊年龄18 d~2岁,中位年龄为7.5个月.根据病变情况选择临床观察及手术治疗等.随访1.2 ~5.4年,平均3.6年.随访观察患儿病情变化.结果 临床常见症状或体征包括暗红或紫红色边界不清的体表皮损、血小板减少、疼痛或功能受限以及多汗、多毛等.其临床进程主要有3种类型:病变完全或部分自发性消退2例(8.3%)、持续存在9例(37.5%)、合并KMP 13例(54.2%).TA发病至并发KMP平均间隔时间45.2 d(0d~4个月).KMP发病最初症状或体征表现为迅速增大的瘤体(8例)、瘤体明显变厚张力增大(3例)、呼吸道窘迫表现为呼吸急促、三凹征明显(2例).13例合并KMP均采用手术治疗,手术完全切除者10例,术后血小板计数1~3d升至正常,血红蛋白及凝血功能1~2周逐渐恢复正常;大部切除者3例,血小板计数术后均出现反复,但明显高于术前,多维持在60×109/L以上,经术后给予药物治疗,其中2例3~6个月后瘤体逐渐消失,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1例术后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积极主动干预治疗主要适用于影响外观或容貌、已经或可能并发KMP或其他功能异常.对年龄较小无严重并发症的TA,早期可以随访观察,定期监测其血小板计数,以尽早发现KMP.对合并KMP的TA,明确诊断后尽早手术治疗,可明显缩短治疗时间,降低药物不良反应,治疗效果良好,降低患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欧洲帕金森病物理治疗指南》进行解读,介绍循证医学证据下帕金森病物理治疗方案选择及物理治疗形式和内容。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分析轻中度帕金森病患者狭窄通道行走时的三维步态参数特征。 方法:选取36例H-Y分期1—3期的轻中度帕金森病患者,36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分别测量在正常通道和狭窄通道通行时的三维步态参数。对两种路径通行时患者和健康受试者的时空参数、运动学参数及力学参数进行分析。 结果:轻中度帕金森病患者在正常通道和狭窄通道两种不同路径下通行时,运动学参数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时空参数中步长、步速、摆动相、单支撑相无显著差异(P>0.05),而与正常通道相比,患者在通过狭窄通道时的步频变快(P<0.05),双支撑相延长(P<0.05),跨步时间变短(P<0.05)。力学参数表现为狭窄通道行走时的地面反作用力矢状轴第二峰值较正常行走增大(P<0.05),其它方向地面反作用力无显著差异。而健康人群各个参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轻中度帕金森病患者在狭窄通道行走时步态时空学和动力学参数发生改变,步行稳定性及应对复杂环境的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5.
张月山  张巧荣 《中外医疗》2008,27(35):112-112
文本从研究研究对象的确定、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的整理和分析三个方面对外科手术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病人的麻醉药与麻醉方法的选择。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6月,接诊的严重创伤患者11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有78例行全身麻醉术,34例行连续硬膜外加臂丛神经阻滞。结果:112例患者中1例为颅脑重度损伤合并脑腔损伤患者,术后3小时死亡,2例为多脏器复合严重创伤患者,术中死亡。另有死亡2例,其死因与麻醉无关。107例均安全完成手术,麻醉效果好,未见有术后并发症,患者术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对待严重创伤的患者,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时正确地选择麻醉药物和麻醉方法,使患者能够顺利地接受手术,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究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手术患者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77例肾囊肿患者给予腹腔镜下去顶减压术,同时给予相应的护理,随机分组,试验组(n=45)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对照组(n=32)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7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囊肿患者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同时进行综合护理,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并减少身体不适。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泌尿系统结石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间收治的泌尿系统结石患者41例,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系统的临床护理方法,对比2组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满意度(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患者排尿功能改善明显,2组护理效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泌尿系统结石患者应用系统的临床护理,可有效改善排尿异常情况,缓解或者消除疼痛,有效可行,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耳穴贴压法分娩镇痛5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2004年3月~2005年2月采用耳穴贴压法分娩镇痛,收到良好效果。100例产妇均为单胎、头位、足月孕、初产,经临床检查确已正式临产,无明显头盆不称,无内科合并症,拟经阴道分娩者,随机分成耳穴贴压组(耳压组)和常规处理组(常规组)各50例。两组产妇年龄22~31岁,孕周38~41周,胎儿预测体重2500~4000g,产前心理状态等均相似(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