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持续低氧(3%O_2)环境对兔尿源性干细胞(r USCs)增殖、凋亡及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 r USCs分别置于3%O2和20%O_2条件下培养,连续观察其形态学变化,绘制细胞增殖曲线;检测其分泌、周期及凋亡变化。结果 r USCs原代培养约第6天便可见单个"米粒样"细胞,不同氧浓度培养后发现常氧组细胞为"长梭形",低氧组向"鹅卵石"样改变;两组细胞增殖曲线均呈"S"形,但低氧组增殖速度较快(P0.01);低氧组较常氧组相比,血管营养因子表达量均有上调且表达因子种类增加;常氧组G0/G1期细胞数为91.73%±1.35%,明显高于低氧组的71.82%±8.86%(P0.05);常氧组S期细胞数为3.48%±0.73%,显著低于低氧组的18.77%±3.87%(P0.01);流式常氧组凋亡率为3.24%±0.38%,明显高于低氧组的0.43%±0.05%(P0.001);Hoechst结果常氧组凋亡率为4.27%±0.48%,明显高于低氧组的1.37%±0.33%(P0.01)。结论持续性低氧(3%O2)环境可促进r USCs细胞的增殖,减少细胞凋亡,增加其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3-D多孔结构的小肠黏膜下组织(small intestine submucosa,SIS)在新西兰大白兔膀胱再生中的应用.方法 用物理及化学方法制备具有3-D多孔结构的SIS.将24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n=8),分别行膀胱半切术建立膀胱缺损模型,使用3种不同处理的SIS进行膀胱重建.A组:未经过氧乙酸(peroxyacetic acid,PAA)处理的SIS组;B组:PAA处理的SIS组;C组:PAA处理后100%胎牛血清浸润的SIS组.3组在术前及术后4周测定膀胱容量,并于术后4周取材,行大体观察及组织学检测,评估膀胱再生情况.结果 应用SIS行兔膀胱重建术后4周,3组再生膀胱组织与周围组织粘连依次降低,结石率分别为33.3%、28.6%、14.31%.与术前自身比较,术后4周3组膀胱最大容量均缩小且依次增加,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组织学检测示3组膀胱上皮细胞均有再生,与A组比较,B、C组的上皮再生更好,边缘区和中心区无明显差异.3组膀胱平滑肌的再生均不理想,但边缘区平滑肌再生较中心区多;在边缘区和中心区,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在边缘区和中心区的再生血管面积依次增加,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PPA及胎牛血清处理后3-D多孔结构的SIS,具有良好的促进膀胱组织再生能力,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修复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验证尿源干细胞(USCs)治疗1型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DED)大鼠的效果及探索可能机制。方法:予10周龄SD雄性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40 mg/kg)以构建糖尿病大鼠模型,8周后行阿扑吗啡(APO)颈部皮下注射筛选DED大鼠模型。随后分离、培养、鉴定USCs。将所有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6)、PBS组(n=6)和USCs治疗组(n=6),其中PBS组和USCs治疗组均为DED大鼠。分别将PBS或USCs(1×106/只)移植至PBS组和USCs治疗组大鼠阴茎海绵体。移植4周后分别比较三组大鼠的体重和血糖,并测定平均颈动脉内压(MAP)和海绵体内压(ICP)以评价阴茎勃起功能,分析其阴茎局部血管周细胞标志物、平滑肌/胶原比例、VEGF/VEGF/eNOS。结果:1型DED大鼠的成模率为75%。经流式分析证实USCs表达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物,并至少可向成骨、成脂方向分化。USCs移植4周后,除正常对照组大鼠体重保持增长外(P0.05),PBS组、USCs治疗组的体重无明显变化(P0.05)。此外三组大鼠治疗前后血糖均无显著变化(P0.05)。与PBS组比较,USCs治疗组的ICP及ICP/MAP均得到显著恢复(P0.01)。免疫荧光证实1型DED大鼠的VEGF/VEGFR1/eNOS通路和阴茎海绵窦周细胞功能(CD146)均受损,经USCs治疗4周后,该通路及CD146均得到显著恢复,平滑肌/胶原比例也得到有效恢复。结论:USCs可有效治疗1型DED大鼠,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VEGF/VEGFR1/eNOS通路改善阴茎海绵窦内皮功能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患儿:男.1岁6个月。系第2胎第2产.足月顺产,因尿道下裂来我院就诊。父母均务农,生育患儿时父亲36岁.母亲37岁,非近亲婚配.无家族遗传史,其姐发育正常。体检:身高75cm,体重10kg。面容无特殊改变,无内眦赘皮、无颈短、后发际不低、无颈蹼、无乳距宽、无肘外翻、心、肺、腹无异常。外生殖器检查:男性外阴,阴茎发育可,阴茎重度下弯,尿道开口位于阴茎阴囊交界处,  相似文献   
5.
泌尿生殖道许多先天、后天性疾病治疗均涉及到组织器官修复与替代.采用患者自身泌尿系统组织进行修复是最佳的组织来源,但因组织来源不足常需要采用自身其他组织如胃肠道、皮肤、口腔黏膜等进行修复替代,而这种替代方式往往存在相应的并发症和对供区造成新的损伤.  相似文献   
6.
介绍采用输尿管肾盂直视下取石术,同进配合输尿管气囊扩张,除输尿管下段及壁段结石14例,输尿管异物1例,成功率12/15。对取石的体会,教训及并发症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下尿路感染的处理张元原RaseR.Bailey大多数尿路感染表现在健康妇女性活动期年龄组中的细菌性膀胱炎或无症状性菌尿。最常见的病原体是大肠杆菌;其次是腐生物葡萄球菌。如果使用任何对病原菌敏感的抗生素治疗,患有单纯性或非复杂性尿路感染(即正常的尿路和...  相似文献   
8.
人参总皂甙对热缺血兔肾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9.
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尿源干细胞生物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正常儿童尿源干细胞(urine-derived stem cell,USCs)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患儿尿源干细胞(p-USCs)生物学特征差异。方法:收集正常儿童及PNS患儿清洁中段尿液,分离培养USCs及p-USCs,观察细胞形态差异;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24、CD29、CD34、CD73、CD90、CD105、CD146);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肾系标志物(Pax2)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自噬水平。结果:PNS患儿尿液中存在2种形态p-USCs:p-USCs Ⅰ 及p-USCs Ⅱ。p-USCs Ⅰ形态与正常USCs相似:米粒样、胞体较小、排列紧密。p-USCs Ⅱ胞体可见少量空泡,胞体较大,散在排列。USCs、p-USCs Ⅰ及p-USCs Ⅱ最大传代次数分别为11代、8代及5代。与USCs比较,p-USCs增殖能力减弱,且p-USCs Ⅱ减弱更加明显(F=217.300,P=0.000);p-USCs细胞凋亡无明显差异;p-USCs干细胞表面标志物及周细胞表面标志物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USCs肾系标志物表达水平下降,且p-USCs Ⅱ下降更明显(F=26.930,P=0.001);p-USCs自噬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060,P=0.000)。结论:PNS患儿体内存在2种不同形态尿源干细胞:p-USCs Ⅰ及p-USCs Ⅱ。与USCs 相比,p-USCs形态有差异、自我更新能力降低、肾系标志物表达下降、自噬水平减弱。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