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观察早期、延期手术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对预后及肠梗阻风险的影响。 方法选取海口市妇幼保健院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60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各30例。两组均采取肠内置管外引流术,其中A组采取早期手术,B组采取延期手术,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死亡率、并发症总发生率、随访期间排便异常、不完全肠梗阻发生率及随访结束时的体重。 结果A组总死亡率为10.00%,低于B组2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83,P=0.095)。A组未见并发症,B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67,P=0.008)。术后6个月,A组患儿体重为(7.02±1.15)Kg,显著高于B组(5.75±1.02)Kg (t=4.525,P=0.000)。两组排便异常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88,P=0.840)。A组不完全肠梗阻发生率为18.52%(5/27),显著低于B组50.00%(9/18)(χ2=5.860,P=0.015)。 结论肠内置管外引流术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可引流并减张肠管,减少肠内毒素吸收,并避免切除过多的肠管,可取得良好预后,且早期手术可进一步减少并发症,提高存活率,降低术后肠梗阻风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比较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与婴儿肝炎综合征(IHS)患儿临床特点的异同。方法 2015年9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IHS患儿194例,HCMV感染婴儿212例,选择同期健康婴儿194例,采用PCR法检测尿HCMV DNA,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抗HCMV Ig M。给予黄疸婴儿茵栀黄注射液治疗2 w,给予HCMV感染婴儿更昔洛韦治疗7 d。结果 HCMV感染婴儿发热、皮疹和淋巴结肿大发生率分别为82.1%、45.3%和50.5%,显著高于IHS婴儿的34.5%、21.1%和33.5%(P0.05),而黄疸和肝脾肿大发生率则分别为45.8%和37.3%,显著低于IHS婴儿的100.0%和67.5%(P0.05);HCMV感染患儿尿HCMV DNA阳性率为80.7%,血清抗HCMV-Ig M阳性率为41.0%,显著高于IHS患儿的8.2%和3.6%或健康婴儿的1.5%和0.5%(P0.05);两组患儿血清转氨酶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HCMV感染婴儿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为(32.6±8.4)μmol/L,治疗后降至正常,而IHS患儿血清TBIL水平由(73.9±8.6)μmol/L下降至(37.6±5.4)μmol/L;随访6个月,大多HCMV感染患儿痊愈,死亡5例(2.4%),其中死于肺部感染3例,死于心力衰竭2例;IHS患儿均痊愈。结论 HCMV感染婴儿临床表现以发热、皮疹和淋巴结肿大为主,而IHS患儿以黄疸和肝脾肿大为主;HCMV感染可引起IHS,急性感染可出现危重病例,甚至导致死亡,而IHS的病因多样,以肝内胆汁淤积为主要表现,治疗以退黄为主,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比较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与婴儿肝炎综合征(IHS)患儿临床特点的异同。方法 2015年9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IHS患儿194例,HCMV感染婴儿212例,选择同期健康婴儿194例,采用PCR法检测尿HCMV DNA,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抗HCMV IgM。给予黄疸婴儿茵栀黄注射液治疗2 w,给予HCMV感染婴儿更昔洛韦治疗7 d。结果 HCMV感染婴儿发热、皮疹和淋巴结肿大发生率分别为82.1%、45.3%和50.5%,显著高于IHS婴儿的34.5%、21.1%和33.5%(P<0.05),而黄疸和肝脾肿大发生率则分别为45.8%和37.3%,显著低于IHS婴儿的100.0%和67.5%(P<0.05);HCMV感染患儿尿HCMV DNA阳性率为80.7%,血清抗HCMV-IgM阳性率为41.0%,显著高于IHS患儿的8.2%和3.6%或健康婴儿的1.5%和0.5%(P<0.05);两组患儿血清转氨酶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HCMV感染婴儿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为(32.6±8.4) μmol/L,治疗后降至正常,而IHS患儿血清TBIL水平由(73.9±8.6) μmol/L下降至(37.6±5.4) μmol/L;随访6个月,大多HCMV感染患儿痊愈,死亡5例(2.4%),其中死于肺部感染3例,死于心力衰竭2例;IHS患儿均痊愈。结论 HCMV感染婴儿临床表现以发热、皮疹和淋巴结肿大为主,而IHS患儿以黄疸和肝脾肿大为主;HCMV感染可引起IHS,急性感染可出现危重病例,甚至导致死亡,而IHS的病因多样,以肝内胆汁淤积为主要表现,治疗以退黄为主,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4.
5.
肌原纤维性肌病(myofibrillar myopathy,MFMs)是一类以肌原纤维溶解及降解产物异常积累为特点的遗传性疾病,因为表型异质性和临床症状的相似,仅根据临床表现来诊断肌肉疾病是困难的[1]。此外,即使是同一类型肌病患者,同一种诊断仍不能解释这种疾病所有的病理类型及临床表现[2]。MFM大部分为隐性遗传,也有部分为显性遗传。而婴儿致死性高涨性肌纤维肌病是MFM的一个特殊类型,临床表现为肌张力逐渐增高,四肢及躯干肌肉僵直,伴高肌酸激酶血症,逐渐出现呼吸衰竭及反复呼吸道感染,部分患儿可同时患有心肌病及先天性白内障,且伴随着呼吸困难的增加,导致患儿在3岁之前死亡,预后不良[3]。现将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儿科2017年10月诊治的1例CRYAB基因突变婴儿致死性高涨性肌纤维肌病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凝血功能动态变化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相关性的研究。方法 分析2019年3月至2023年3月于我院出生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将其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是否患有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62例)。比较两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凝血功能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凝血功能水平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关系。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病的因素,构建出列线图,进行预测,和模型验证。通过双变量Pearson进行喂养方式、PICC使用、PDA、TT、FIB、PT、APTT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病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喂养方式、PICC使用、PDA、TT、FIB、PT、APTT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验证结果显示,训练集和验证集的C-index分别为0.829(95%CI:0.775~0.896)、0.803(95%CI:0.718~0.884),校准曲线贴合理想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2(95%CI:0.757~0.896)、0.786(95%CI:0.724~0.868),决策曲线数据表明,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ABO溶血病与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致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013年3月至2015年2月入住海南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的104例足月新生儿ABO溶血病(ABO组)与51例G6PD缺乏症(G6PD组)所致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特点进行病例对照分析.结果 72 h内ABO组97例(93.27%),G6PD组47例(92.16%)出现黄疸并达峰值;ABO组黄疸出现时间为(1.28±0.78)d,明显短于G6PD组的(1.83±1.01)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O组与G6PD组血清总胆红素峰值分别为(326.54±91.05)μmol/L和(360.23±128.34)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O组与G6PD组黄疸平均消退时间分别为(5.58±1.24)d和(5.94±1.65)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共3例存在急性胆红素脑病表现,其中ABO组2例,G6PD组1例.结论 ABO溶血病与G6PD缺乏症是足月新生儿早期高胆的常见原因;新生儿ABO溶血病较G6PD缺乏症所致新生儿黄疸发生时间早,黄疸程度及消退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