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咪替丁、叶酸治疗腹泻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 0 0 1年秋季婴幼儿腹泻呈流行趋势。本年 9~ 12月我院儿科共收治腹泻病 5 2例 ,其中 2 5例采用西咪替丁、叶酸治疗 ,疗效显著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  5 2例均为住院患儿 ,其中男 36例 ,女 16例 ,男 :女为 2 .2 5 :1;年龄 3个月~ 2岁 10个月。均符合中国腹泻病诊断标准[1] 。临床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 ,8~ 15次/d ,大便性状改变 ,呈水样或蛋花汤样便或黄绿色 ,无腥臭味 ,无黏液脓血便。其中 6例伴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并脱水 12例 ,轻度脱水 8例 ,中度脱水 4例 ;伴呕吐 5例 ,发病季节为 9~ 12个月。二、方法 将…  相似文献   
2.
雌激素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雌激素对脑缺氧缺血(HI)新生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受体TrkB表达的影响.方法 7日龄wistar雄性大鼠12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HI组、雌激素加HI组(干预组),每组各42只.HI组和干预组大鼠乙醚麻醉3~5 min后,行右颈总动脉分离,用0号线结扎右颈总动脉2 h,予80 mL/L氧气持续吸入2 h,制备成HIBD模型.对照组仅行颈正中切口,游离右颈总动脉但不结扎.干预组动物分别于术前30min及模型制成后立即腹腔注射苯甲酸雌二醇2 mg/kg.3组动物分别于模型制成后1、4、12、24、48和72 h,7 d时间点各处死6只,取出脑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HI后不同时间点右侧海马CA1区BDNF和TrkB阳性细胞数,并采用TUNEL法检测各组CA1区凋亡细胞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I组及干预组右侧海马CA1区BDNF和TrkB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增高(Pa<0.01),干预组HI 72 h、7 d海马CA1区BDNF阳性细胞数较HI组明显增多(Pa<0.01);干预组HI 48 h、72 h、7 d海马CA1区TrkB阳性细胞数较Hl组明显增多(Pa<0.01);干预组HI 72 h、7d CA1区凋亡细胞数较HI组CA1区明显减少(Pa<0.01).结论雌激素通过上调海马CA1区BDNF和TrkB的表达发挥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防止神经元迟发性死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和误诊原因,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资料和38例误诊的临床资料,并对误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38例误诊,误诊时间为5~10 d,最常见的误诊疾病为化脓性扁桃体炎,其次为肺炎,其他有川崎病、淋巴结炎、肝炎。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程早期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需要详细的病史和体格检查,并且配合实验室检查确诊。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合理的相关实验室检查是减少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昔洛韦局部冲洗咽腔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方法观察组用阿昔洛韦局部冲洗咽腔治疗,对照组用病毒唑静脉点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4%,对照组为80%,两组疗效经x^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阿昔洛韦局部冲洗咽腔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重症危险因素及治疗效果。方法对洛阳市洛轴医院2008年3月至2009年8月收治的手足口病12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123例手足口病中101例为轻症,22例为重症,重症多表现为合并神经系统受累。结论近年手足口病发病率高,临床大部分呈轻症表现,治疗过程顺利,多于5~7d痊愈;重症者以脑炎为主,及时转诊有效治疗,转归较好;个别病例未早期识别,从神经系统受累迅速进展到呼吸循环衰竭,病死率极高,提醒临床医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由于广大儿童保健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中度佝偻病已不多见,活动期重度者更少见,但临床上佝偻病早期患儿却很常见,这些儿童的数量远比症状体征明显的佝偻病患儿的数量要多.因此如何能在佝偻病早期即予识别,并加以预防,无疑对维护儿童健康有更积极意义.因佝偻病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故探讨敏感且方便的检测方法很重要.自2002~2003年,作者对诊断为佝偻病早期的患儿72例进行骨碱性磷酸酶(BALP)活性测定.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肺炎支原体肺炎1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 (MP)感染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及临床特点。方法 根据病程长短分别作咽拭子支原体培养及血支原体抗体检测 ,并分析临床特点、血象、影像学改变 ,治疗及转归。结果 MP血清学检测阳性率 76 .2 %。痰培养阳性率 6 7.7% ,MP肺炎临床表现复杂 ,血象可高、可低或正常 ,影像学有 6种改变。治疗 1疗程后痊愈 83例 ,2个疗程 12例 ,无效 5例。结论 MP肺炎血清学检测敏感率较高 ,其临床表现复杂 ,血象及影像学改变多种多样 ,对病情重及治疗较困难的MP肺炎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川崎病(KD)及早期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冠状动脉(冠脉)损害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儿科2004年8月至2009年8月诊治的71例KD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1例KD中典型43例,不典型28例.男41例,女30例,男女比例为1.37:1.年龄9个月至13岁,<1岁3例,~3岁38例,~5岁17例,>5岁13例.平均发病年龄3岁9个月.早期误诊22例.合并冠脉损害者30例,均为冠脉扩张.结论 典型KD早期易诊断,预后好,不易发生冠脉损害.不典型KD早期易误诊,易发生冠脉损害.KD发病10 d内用丙种球蛋白(1 g/kg)单次给药效果好,大部分患儿24 h内热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热惊厥(FC)复发及转为癫痫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印例FC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印例FC患儿首发中有29例复发,复发率为48.33%,复发危险因素与惊厥家族史、复杂性高热惊厥、初发年龄、初发体温有关。有2例转为癫痫,癫痫发生率为3.33%,FC转为癫痫的危险因素主要与原有神经系统异常或发育落后有关。结论 FC易复发,应采取必要措施减少复发率及复发次数。  相似文献   
10.
反复呼吸道感染是指咽、喉、气管、支气管或肺部的炎症,是儿科的常见多发病。多系由病毒感染,使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受损。患儿表现1年之内反复多次急性发作。本文按照1987年在成都召开的全国小儿呼吸道疾病学术会议上制定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标准,对69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血清免疫球蛋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IgA,IgG缺陷是本病的重要原因,并以此为据,对这类患儿进行了免疫干预及复合蛋白锌的治疗,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