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C)在心房颤动(房颤)发生中的意义以及CystatinC与hs-CR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房颤组103例,对照组112例,采用德国BN-ProSpec全自动速率散色比浊仪测定血浆hs-CRP和CystatinC的含量。结果:房颤组血浆hs-CRP和CystatinC的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房颤患者血浆CystatinC与hs-CRP之间存在强相关性,其相关系数r为0.488。结论:房颤患者血浆hs-CRP和CystatinC水平均明显升高,且CystatinC与hs-CRP存在强相关性,提示CystatinC可能为一个新的炎症因子,其升高在房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测TPM4在大鼠脊髓钝挫伤后的基因变化,探讨其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方法 SD成年大鼠20只,分为假手术组,脊髓钝挫伤12h组,脊髓钝挫伤3d组,脊髓钝挫伤7d组。取损伤段脊髓,通过Q-PCR检测TPM4的基因含量。结果 Q-PCR结果显示大鼠脊髓钝挫伤后12h,脊髓中的TPM4基因表达开始降低,于损伤后3d达最低,损伤后7d逐渐开始增加,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脊髓损伤后,脊髓中TPM4基因含量变化先降低再升高,提示TPM4可能参与脊髓钝挫伤后的修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于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后的患者,指南推荐进行短期口服抗凝治疗,但许多患者由于有抗凝禁忌而接受抗血小板治疗。本研究旨在比较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后短期口服抗凝治疗与抗血小板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数据库中2002年1月至2021年11月以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后接受短期口服抗凝治疗或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及以器械相关血栓、脑卒中、大出血为研究终点的研究。分别采用Jadad评分量表和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对纳入的随机对照研究和观察性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5项研究,其中随机对照研究1项,观察性研究14项(包括10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和4项回顾性研究);共纳入5 500例患者,其中3 215例接受抗血小板治疗,2 285例接受口服抗凝治疗。Meta分析结果显示: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后短期抗血小板治疗和口服抗凝治疗在器械相关血栓(OR=1.34,95%CI:0.91~1.97,P=0.14)、脑卒中(OR=1.27,95%CI:0.75~2.16,P=0.36)、...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硝苯地平缓释片与缬沙坦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疗效.方法 将72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通过对比治疗观察其降压效果.结果 2组年龄、性别、血压、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2个月后降压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硝苯地平缓释片与缬沙坦联合用药降压效果良好,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肠道恶性间质瘤的CT表现。资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肠道恶性间质瘤的CT征象,十二指肠2例,小肠4例,累及多节段肠管1例。结果:显示为起源于肠道的软组织肿块,边缘光整或不规则,平扫密度不均匀者5例,内部见不规则低密度灶,CT值23~42HU,均匀者2例。增强扫描5例肿块呈不均匀增强,CT值27~56HU。肿块内有钙化1例,肝转移2例。结论:肠道恶性间质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表现为起源于肠道的软组织肿块,可单发或多发,平扫密度多不均匀,增强后不均匀强化,可有钙化及远隔转移。  相似文献   
6.
海味产品中之鱼、虾、蟹等是婚宴佳节不可少之美味食物,但食用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1、海鲜虽可口,不宜配啤酒。海鲜食物如鱼了、海蛤、虾、蟹,食入后会给人体产生过多的尿酸,而尿酸产生过多或排出障碍,  相似文献   
7.
我院儿科从1987~1994年住院患儿有头颅CT记载的113例并结合临床重点讨论颅CT在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及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 1 临术资料 1.1 一般资料 113例中男83例,女30例。2天~1岁43例,~3岁36例,~6岁18例,~12岁16例。CT异常88例,正常25例。  相似文献   
8.
中国优秀运动员身体成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应用韩国InBody 3 0人体成分分析仪对 1 1 1 4名 (包括 2 1个运动项目 )中国优秀运动员的身体成分进行测试 ,并将其数据按项目和体重分类进行统计。根据统计结果 ,提出InBody 3 0人体成分分析仪测试的运动员身体成分参考值 ,从而初步修正由仪器应用普通人群数据对运动员体成分的分析做出的不合理的评估  相似文献   
9.
背景: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发展,使连续、实时、快捷及无损检测运动骨骼肌氧含量的变化已成为现实.目的:分析近红外光谱技术检测递增强度运动时肌氧的变化特征及其与个体乳酸阈之间的关系.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5年在武汉体育学院健康科学学院实验中心完成.对象:以武汉体育学院23 名青年男子中长跑运动员作为实验组,以该校无正规运动训练史的23名男大学生作为对照组,两组平均年龄基本相似[(21±2) , (20±1) 岁, P =0.215],受试对象对实验知情同意.方法:受试者在功率自行车上做递增负荷运动,逐级递增,直至力竭.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连续检测受试者右侧股外侧肌氧的变化,同时作呼出气体分析,运动全程遥测心率,分别测定安静时、每级负荷运动后即刻和恢复期第2,5,10 min手指末梢血乳酸浓度测定,采用在血乳酸动力学变化曲线上标定个体乳酸阈的方法寻找受试者个体乳酸阈.主要观察指标:两组递增负荷运动过程中肌氧的变化及其与个体乳酸阈的相关性.结果:①在递增负荷运动时,肌氧的变化在一定运动强度范围(对照组50~150 W,实验组50~200 W)只出现轻微改变;运动强度超过一定数值时(对照组为150 W,实验组为200 W)其变化幅度明显加大.实验组受试者的肌氧平均下降幅度较对照组受试者大(P < 0.05).②肌氧的变化灵敏反映了运动强度的变化,与血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呈高度负相关(r=-0.960,P < 0.01),突然出现大幅度下降的拐点时所对应的运动强度与个体乳酸阈基本一致.结论:递增负荷运动中,肌氧的变化信号灵敏地反映了运动强度的变化,其突然出现的大幅度下降的拐点所对应的运动强度与个体乳酸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比不同起源部位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室早)射频消融术前及术后左心房结构及功能,了解不同起源部位频发室早射频消融术对左心房的影响。方法:顺序收集2014-12-2017-09于我院住院,动态心电图示室早负荷10 000次/24h,且成功行射频消融术患者123例。依据术中定位室早来源,分为右室流出道游离壁24例,右室流出道间隔部36例,主动脉窦上36例,主动脉窦下27例。入选患者应用心脏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观察左心房结构及功能指标。结果:(1)右室流出道游离壁来源组左心房直径(LAD)术前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右室流出道间隔部、主动脉窦上、主动脉窦下来源组LAD术前较对照组显著增大。组间比较4组患者术后2周LAD下降至最低点,以右室流出道间隔部减小最显著,后依次为游离壁、主动脉窦上、主动脉窦下来源。(2)4组不同来源组左心房应变术前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组间比较术后1个月左心房应变呈缓慢升高趋势并于术后1个月达最高点,以右室流出道间隔部升高最显著,后依次为游离壁、主动脉窦上、主动脉窦下来源。结论:频发室早可致LAD显著增大,左心房应变显著降低,经射频消融术后2周及1个月可逐渐改善,尤以右室流出道间隔部改善最为显著,后依次为游离壁、主动脉窦上、主动脉窦下来源。提示射频消融术对右室流出道间隔部、游离壁来源室早的治疗效果优于主动脉窦上及主动脉窦下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