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究家庭赋权对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主要照顾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66例BO患儿及家庭主要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加用家庭赋权方案。比较干预前后主要照顾者照顾准备度、家庭坚韧力评分,出院后3个月症状改善情况、再入院率及满意度。结果 两组干预后主要照顾者照顾准备度评分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主要照顾者家庭坚韧力评分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出院后3个月再入院率、干预后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赋权可有效提高主要照顾者的照顾准备度和家庭坚韧力,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BO患儿的症状,降低再入院率,并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腋静脉留置针在早产儿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产儿又称未成熟儿,系胎龄<37周出生的新生儿.我国早产儿的发生率约为5%~10%[1].由于早产儿各器官发育不成熟,易并发多种疾病,常需要住院治疗,静脉输注是其主要的给药途径,临床上多采用头皮、四肢静脉穿刺置入留置针,但是早产儿外周头皮静脉和四肢静脉较细,且血管壁薄、弹性差,静脉穿刺成功率低,保留时间短,反复穿刺会严重损伤外周血管,并增加感染机会[2].  相似文献   
3.
早产儿又称未成熟儿,系胎龄<37周出生的新生儿.我国早产儿的发生率约为5%~10%[1].由于早产儿各器官发育不成熟,易并发多种疾病,常需要住院治疗,静脉输注是其主要的给药途径,临床上多采用头皮、四肢静脉穿刺置入留置针,但是早产儿外周头皮静脉和四肢静脉较细,且血管壁薄、弹性差,静脉穿刺成功率低,保留时间短,反复穿刺会严重损伤外周血管,并增加感染机会[2].  相似文献   
4.
魏文  吕敏  华山  尚启云 《安徽医学》2014,(5):610-612
目的充分认识支气管激发试验在胸闷患儿诊断中的作用,同时了解以胸闷为主诉的儿童不典型哮喘的临床及肺功能特点。方法对39例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的胸闷儿童进行临床及激发试验前后肺功能分析。结果本组病例表现为反复发作性胸闷,均不伴有肺部哮鸣音,伴有过敏性疾病者14例次,一二级亲属有过敏性疾病者19例次,激发试验前后肺功能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闷是儿童不典型哮喘的临床表现之一,支气管激发试验是重要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5.
尚启云 《安徽医学》2014,(3):393-39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12月收治的194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97例。护理干预组采取环境护理、雾化吸入护理、呼吸道管理、健康教育,常规护理组实行常规护理。结果护理干预组通过护理干预后,治疗有效率、住院时间、家长满意度均优于常规护理组。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疗效,缩短住院时间,提高家长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进行乙酰甲胆碱支气管激发试验的操作与护理方法。方法:选派护理技术骨干经培训后上岗,专人操作护理,检查前做好各种应急准备,检查时因人施护,严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及有无哮喘发作,监测基础呼吸抵抗值的变化,根据患儿反应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结果:124例患儿完成了激发试验,在激发试验过程中,出现面色青紫2例、呼吸频率〉40次/分的8例、心率〉120次/分的5例,予吸入沙丁胺醇后迅速缓解。结论:专人经培训后按上述方法操作护理,能确保儿童应用乙酰甲胆碱行支气管激发试验安全,检查结果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熟练正确的护理对先天性喉喘鸣患儿顺利进行纤支镜检查术的重要性.方法:对23例先天性喉喘鸣患儿纤支镜检查术的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通过正确合理的护理.23例纤支镜检查均顺利进行,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熟练的配合和精心的护理对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发挥重要作用,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避免医患矛盾的出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制订路径式护理记录模板,并探讨其在危重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患儿病情观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安徽省某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试点病区2017年1月—9月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患儿 110 例为试验组,2016年1月—9月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患儿 110例为对照组, 试验组临床应用儿童早期预警评分评估病情并采用护理记录模板记录,对照组常规进行病情观察和护理记录,比较两组患儿病重时数、心电监护时数、吸氧时数、住院天数、住院费用、转入儿童重症监护室例数和护理记录缺陷等指标。 结果 试验组住院费用、转入儿童重症监护室例数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记录缺陷明显减少。 访谈护士结果显示,该模板可以减少单例患儿单次护理记录书写时间10~15 min。 结论 使用儿童早期预警评分护理记录模板记录患儿病情,可以提高护理记录书写质量,减少护士书写护理记录时间,增加护士直接评估病情和进行护理干预的时间,减少呼吸系统疾病患儿非计划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入住率,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以胸闷为主诉的不典型支气管哮喘患儿在支气管激发试验前后的肺功能特点。方法 选取2010 年1 月至2013 年12 月在我院肺功能室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的不典型哮喘患儿34 例为研究对象(不典型哮喘组),同期选取典型哮喘患儿34 例为对照,检测不典型哮喘组患儿支气管激发试验前后的肺功能,以及典型哮喘组患儿发作期和缓解期肺功能。结果 不典型哮喘组激发前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 秒最大呼气量(FEV1)、FEV1/FVC、呼气峰流速(PEF)、用力呼气25 %、50 %、75%肺活量时的呼气峰流速(FEF25、FEF50、FEF75)、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75/25)分别为105%±12%、104%±12%、100%±7%、88% ±13%、90% ±14%、81% ±17%、73% ±25%、80%±17%,明显高于典型哮喘组患儿发作期肺功能各指标(PP>0.05)。不典型哮喘组激发后肺功能各指标与典型哮喘组发作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低于典型哮喘组缓解期和不典型哮喘组激发前水平。结论 支气管激发试验有助于不典型哮喘患儿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尚启云  赵燕  杨菲  吕敏 《中华全科医学》2018,16(7):1216-1219
目的 对治疗好转的支气管哮喘患儿出院后进行规范化延续性护理,评价规范化延续性护理对出院的支气管哮喘患儿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0月于安徽省儿童医院住院的支气管哮喘患儿60例,将其中住院号尾数为奇数分为对照组,偶数分为观察组,各组均为30例。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的护理、出院指导及出院1周的电话随访,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将电话随访期限延长至出院后的24周,每4周随访1次,共7次,并解答患儿家庭管理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2组患儿出院时、出院第1周和出院第24周分别根据哮喘控制测试表(asthma control test,ACT)进行测试评分,通过家庭峰流速仪监测患儿的呼气峰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PEF)日变异率。比较2组患儿ACT评分及PEF日变异率。 结果 2组患儿在出院第24周时ACT评分及PEF日变异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ACT评分高于对照组,PEF日变异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规范化延续性护理能显著提升支气管哮喘出院患儿的ACT评分,降低PEF日变异率,降低哮喘复发的风险,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