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08篇
  免费   846篇
  国内免费   675篇
耳鼻咽喉   690篇
儿科学   1339篇
妇产科学   449篇
基础医学   2451篇
口腔科学   764篇
临床医学   2183篇
内科学   5422篇
皮肤病学   395篇
神经病学   1650篇
特种医学   1060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4008篇
综合类   1919篇
一般理论   10篇
预防医学   2839篇
眼科学   540篇
药学   2011篇
  6篇
中国医学   964篇
肿瘤学   627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206篇
  2022年   293篇
  2021年   226篇
  2020年   234篇
  2019年   267篇
  2018年   278篇
  2017年   179篇
  2016年   266篇
  2015年   232篇
  2014年   430篇
  2013年   333篇
  2012年   2372篇
  2011年   2698篇
  2010年   914篇
  2009年   649篇
  2008年   2100篇
  2007年   2324篇
  2006年   2042篇
  2005年   2124篇
  2004年   2051篇
  2003年   1947篇
  2002年   1788篇
  2001年   1251篇
  2000年   1739篇
  1999年   851篇
  1998年   230篇
  1997年   122篇
  1996年   118篇
  1995年   117篇
  1994年   119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71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75篇
  1988年   74篇
  1987年   59篇
  1986年   50篇
  1985年   41篇
  1984年   41篇
  1983年   30篇
  1982年   28篇
  1981年   23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9篇
  1966年   5篇
  1965年   4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胆囊切除术是公认的胆囊良性疾病的治愈手段,国内外学术界对于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时机已有明确共识。近年来,“保胆手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颇受热议,一些医生将“保护胆囊”的学术观点等同于“保留胆囊”的手术技术,这种误解可能导致病人出现差异性的预后。因此,临床医师应明晰“保护胆囊”理念与“保胆手术”的差别,对胆囊良性疾病的诊疗原则有正确的理解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肝内胆管癌(ICC)病人肝切除术后“教科书式结局”(TO)的影响因素,构建预测TO评分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八一医院收治的261例行肝切除术的ICC病人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影响TO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的权重构建预测TO的评分模型。结果 261例ICC病人中,67例(25.7%)术后发生TO。年龄、肝硬化、手术时间和T分期[第8版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癌症分期]为术后TO的独立预测因素。依此4项因素构建的评分模型显示了较好的预测准确性,最佳截断值为-1.9分,其敏感度为67.2%,特异度为62.9%。一致性检验显示其预测概率和实际发生概率有着较好的一致性(χ2=1.350,P=0.853)。结论 基于年龄、肝硬化、手术时间、T分期4个因素建立的评分模型可较准确地预测ICC病人术后TO的可能性,即手术时间短、无肝硬化、肿瘤直径<5 cm的年轻ICC病人肝切除后获得TO的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保元汤加味对心阳虚衰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清hs-CRP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心阳虚衰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强心、利尿、抗血小板聚集、舒张血管、扩冠、降脂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保元汤加味治疗,1剂/d,两组持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及外周血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 reactive protein,hs-CRP)、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记录不良反应状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80.00%低于观察组有效率9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胸闷不适分别为(1.68±1.01)(0.74±0.53),气短乏力分别为(1.34±1.02)(0.65±0.46),畏寒肢冷分别为(1.19±0.53)(0.59±0.42),面色苍白分别为(1.01±0.64)(0.53±0.44),外周血hs-CRP分别为(3.16±0.45)mg/L、(2.31±0.40)mg/L,LVEDD分别为(50.24±5.89)mm、(45.37±5.21)mm,LVEF分别为(46.01±6.89)%、(51.38±6.42)%,对照组和观察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无不良反应出现。结论:保元汤加味可以提高心阳虚衰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hs-CRP水平,改善心功能,且患者可以耐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日间手术在国外已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现已成为欧美国家重要手术模式。我国于20世纪初开始开展日间手术,但目前尚未普及,发展不平衡问题比较突出,存在认识不清、开展不规范、与医保支付对接不畅等问题。日间手术是一种使国家、医院和病人三方均受益的新型手术模式。近年来,国家相关管理部门积极引导,开展日间手术的医院明显增多,可以预见,我国日间手术即将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因此,有条件的医院可以从简单、易操作的病种开始,落实临床路径,积累经验,再逐步稳妥展开。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不断拓展日间手术范围,提高三、四级手术比例。同时,积极与医保支付政策对接,采取灵活的方式,获得医保的支持,更好地促进我国日间手术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稀土化合物硝酸钇[Y(NO33]亚慢性(90 d)暴露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并探究其可能的机制,为全面评估稀土元素钇的健康风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用刚离乳(PND21)SD雌性大鼠,根据质量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ddH2O),Y(NO33低剂量组[10 mg/(kg·d)]、中剂量组[40 mg/(kg·d)]和高剂量组[160 mg/(kg·d)],每组15只。连续灌胃受试物90 d后进行旷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转棒实验、Morris水迷宫实验。水迷宫检测后,每组取5只雌鼠心脏原位灌注,进行脑组织病理学检查。每组剩余10只雌鼠摘取脑组织,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雌鼠大脑皮质和海马中谷氨酸(Glu)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中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硝酸钇90 d暴露后,转棒实验中160 mg/(kg·d)剂量组大鼠在棒时间、在棒圈数、掉落速度明显升高(P<0.05)。在Morris水迷宫定位航向实验第4天时,40、160 mg/(kg·d)剂量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降低(P<0.05);Morris水迷宫空间探索实验中,40 mg/(kg·d)剂量组大鼠穿越平台次数、目标象限游泳时间明显增加(P<0.05);160 mg/(kg·d)剂量组穿越平台次数、进入目标象限次数、目标象限游泳时间明显增加(P<0.05);160 mg/(kg·d)剂量组大鼠东北、东南、西南象限的逃避潜伏期明显低于西北象限的逃避潜伏期(P<0.05)。160 mg/(kg·d)剂量组大鼠海马中Glu含量和NMDA受体NR1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40和160 mg/(kg·d)剂量组大鼠海马中NMDA受体NR2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硝酸钇亚慢性(90 d)暴露可以引起雌性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增强;硝酸钇可能通过降低海马组织神经元细胞外Glu含量,抑制NMDA受体激活,增强雌性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6.
7.
8.
【病例】女,26岁。妊娠27周,产前检查发现血压180/120mmHg,诊为妊娠高血压,1周后发生胎盘早剥,行剖宫取胎术,术中病人虽出血约800ml,血压却波动在140~160/100~110mmHg,心率110~130/min,在补足血容量及充分镇静后,血压,心率无明显变化,追问病史发现患者有发作性头痛,每次发作持续1~2分钟,考虑有嗜铬细胞瘤。术后1周B超检查报告为右肾上极囊肿,未进一步检查。出院后患者间断服用降压药,10个月后出现乏力,蛋白尿,再次入院。CT报告:右肾上腺肿物;尿儿茶酚胺测定:E393.03nmol/d,NE3893.63nmol/d。确诊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遂转外科手术切除,恢…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胃肠减压减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恶心、呕吐等反应的效果。方法:将行LC后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胃肠减压I组(B组)、胃肠减压Ⅱ组(C组)和胃肠减压Ⅲ组(D组),每组各40例。A组术后拔除胃管,B、C、D组术后保留胃管行胃肠减压,减压时问分别为2、4、6h,观察术后24h内恶心、呕吐等情况。结果:恶心、呕吐等多发生在术后6h内,6h后发生率明显下降;A组发生Ⅱ、Ⅲ级术后恶心、呕吐者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胃肠减压能明显降低LC术后恶心、呕吐等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