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7篇
儿科学   2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82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30篇
外科学   211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39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骨科围手术期肺栓塞的诊断、治疗及预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骨科围手术期肺栓塞的诊断、治疗及预防策略。方法2000年9月~2004年12月收治13例骨科围手术期肺栓塞患者,分析肺栓塞高危因素、致病原因、发生时间、诊治流程及治疗结果,评价临床实用的早期诊断及治疗策略。结果2例术前发生肺栓塞者均死亡。术中1例发生肺栓塞者及时插管抢救溶栓后痊愈。术后10例发生肺栓塞患者中,1周内6例,2周内4例;4例经溶栓病情稳定后出院,继续口服华法林,随访3个月未再出现病情反复;6例死亡,其中5例栓塞后24h内死亡,1例72h死于二次栓塞。结论骨科围手术期肺栓塞的特点是发病急、症状重,救治不及时容易导致死亡。简单实用的早期临床诊治流程和个性化的预防措施是减少肺栓塞发生率,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单臂外固定架在严重多发创伤患者骨折早期固定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5年1月~2007年1月,按伤害控制骨科学(DCO)原则治疗伴有主要骨折的多发创伤患者34例,ISS评分平均29.4分,GCS评分平均12.5分;单发骨折24例,多发骨折10例,其中股骨骨折17处,胫腓骨14处,肱骨7处,前臂6处,复杂骨盆骨折3处。人院后均予以快速复苏,按照伤害控制性手术方案实施单臂外固定架临时固定骨折,完成复苏后行确定性的骨折内固定。结果开放性骨折平均每处骨折清创、外固定手术时间65min(30~140min),出血量185mL(70~250mL);闭合性骨折平均每处手术时间45.8min(31~65min),出血量30mL(10~50mL)。平均间隔14.2d(5~45d)更换内固定,确定性骨折固定每处平均手术时间142min(60。171min),出血量420mL(200~490mL)。2例复苏期间死亡,1例针道感染,1例深部感染。余32例出院后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18个月(8~32个月),骨折均获得愈合。未出现急性呼吸功能障碍、脂肪栓塞、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单臂外固定架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早期骨折固定的方法,正确运用可以控制手术规模和减少手术时间,为确定性手术创造了必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联体双胎是一种罕见的先天畸形,也是临床最具挑战的畸形之一.本文报道一例特殊的腰骶部联体双胎,在我院成功地进行了分离手术.  相似文献   
4.
骨骼肌在创伤、失神经支配、营养障碍、老化等相关因素影响下,可出现纤维化,影响其再生和功能。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是TGF-β超家族成员之一,是调节细胞生长、促进组织纤维化的重要细胞因子。研究发现TGF-β1在骨骼肌纤维化病变中呈高表达性,在骨骼肌纤维化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针对TGF-β1与骨骼...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低钠血症对髋部骨折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收治的1 001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资料。根据血清钠离子浓度分为低钠组(血钠<135 mmol/L)与非低钠组(血钠≥135 mmol/L),其中血钠≥130~135 mmol/L为轻度低钠血症,血钠≥125...  相似文献   
6.
尺神经干中手内肌功能束组的分布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绍光  顾立强  邵岩  孙天胜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4):117-119,i0002
目的:应用组织学方法观察鉴别尺神经内的手内肌功能束组在断面上的分布,为选择性修复提供依据。 方法:实验于2001—12/2002—04在广州第一军医大学临床解剖学研究所完成。新鲜成年男性尸体上肢标本6具,左右各半,为脑死亡病人捐献遗体。分离尺神经及其分支,墨汁标记方位后在各个分段平面取材,冰冻切片机横断面切片后进行Kaxnovsky—roots乙酰胆碱酯酶组织化学染色以区分运动和感觉神经纤维。根据染色结果,结合显微解剖结果和各分支自神经干分出的先后位置,观察判断手内肌功能束组在断面上的分布情况。 结果:①运动束染色特点:高倍镜下见多数纤维染色呈现中等强度阳性反应,酶染色局限于轴索。髓鞘不染色,低倍镜下见只有少量稀疏的块状酶染区。②感觉束染色特点:高倍镜下所能分辨的有髓纤维.酶反应阴性。但是其间有大量强阳性的群块状酶染区(无髓纤维分布区),低倍镜下呈密集的团块状,均匀分布于神经束内。③混合束染色特点:可见上述两类来源神经纤维酶染色特点。刚开始混合的束内,两类来源的纤维各占一方;而后相互交错,但是神经纤维的两类来源,根据其酶染特征,还是清晰可辩;最后两类纤维充分混合,散布在整个束内,低倍镜下整个束内有较感觉束稀疏的块状酶染区。整个混合过程一般经过一两个节段就会完全混合。④各断面中功能束组分布的判断:在深支汇入平面,深支(手内肌)束组表现为运动束染色特点,浅支束组表现为感觉束染色特点,两束组间间隔明显;到前臂6/16平面,手内肌束组和浅支束组完全混合。从前臂13/16-16/6平面在神经干断面的感觉束是腕背支束组,混合束是包含手内肌神经纤维的混合束组。运动束是前臂屈肌束组,根据位置可以判断出其功能,在前臂15/16腕背支束组与混合束组有了初步的纤维交错,上臂1/8平面腕背支束组、尺侧腕屈肌束组与混合束组完全混合,上臂3/8平面指深屈肌束组与手内肌束组混合,3/8平面以上功能束完全混合。 结论:应用乙酰胆碱酯酶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结合显微解剖结果,能够在组织断面上判断出手内肌功能束组的分布位置和范围。在手术中结合应用该方法,将有助于手内肌功能束组的判断和保证选择性修复定位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与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骨科收治的1 27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资料。男418例, 女860例;中位年龄81(75, 90)岁;股骨转子间骨折728例, 股骨颈骨折550例。绘制NLR、MLR、PLR预测老年髋部骨折后谵妄发生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并分别得到最佳截断点(敏感度、特异度和曲线下面积), 根据最佳截断点分别将NLR、MLR、PLR分成升高组和正常组。根据髋部骨折术后是否发生谵妄, 将患者分为谵妄组与无谵妄组, 首先进行单因素分析, 对于P<0.05的因素再采用二元逻辑回归分析确定危险因素。结果 1 27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入院时NLR、MLR、PLR中位数分别为5.43(3.87, 7.88)、0.40(0.29, 0.54)、158.40(118.00, 222.50)。术后共153例(12.0%)患者发生谵妄, 利用ROC曲线研究NLR、MLR、PLR预测老年髋部骨...  相似文献   
8.
Cable-pin系统治疗髌骨骨折的初步临床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使用Cable-pin系统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5年6月~2006年2月,应用Cable-pin系统治疗髌骨骨折18例。观察术后骨折愈合情况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8例骨折均获得满意愈合,无出现骨折移位、内固定松动或断裂,无出现钢缆或钉尾凸出于皮下刺激皮肤、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Lysholm膝关节评分(92.4±2.3)分,膝关节ROM:(126.5±10.8)°;术后6个月Lysholm膝关节评分(94.3±2.5)分,膝关节ROM:(131.6±12.7)°。结论Cable-pin系统治疗髌骨骨折,符合生物力学内固定的原则,操作简便有效、手术损伤小、并发症少、有利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步行训练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大鼠损伤部位周围组织可塑性的影响。 方法将雌性SD大鼠24只分为步行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制作第10胸椎段脊髓损伤模型。步行训练组在制作脊髓损伤模型后1周开始进行步行训练,共训练9周;对照组不接受干预。制作模型后每周利用BBB评分评定后肢运动功能,8周后取材进行免疫荧光染色、Western blotting和轴突示踪分析。 结果后肢运动功能:步行训练组在伤后4周(步行训练3周)时,BBB评分较对照组出现明显改善(P<0.05),一直持续到实验结束(伤后第10周,P<0.01)。损伤部位神经丝(NF)免疫荧光染色分析:对照组胶质瘢痕中可见许多排列比较规则、与脊髓纵轴方向一致的NF阳性纤维穿行,步行训练组除了可见少量NF阳性纤维在胶质瘢痕中穿越,还可见较多的NF阳性纤维围绕空洞边缘延伸,其NF阳性纤维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损伤部位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2组损伤部位周围均可见呈红色的排列凌乱的GAP-43表达,步行训练组GAP-43+组织免疫荧光灰度值较对照组高 (P<0.05)。皮质脊髓束再生:2组损伤部位尾侧均未见生物素化葡聚糖胺(BDA)标记的纤维。 结论步行训练能明显增强脊髓损伤大鼠后肢损伤部位组织的可塑性,促进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但未能促进皮质脊髓束的再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0例,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标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疼痛、腰椎功能、情绪进行评价,利用SF-36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进行生存质量调查;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明确年龄、性别、VAS、ODI与生存质量间的相关性.结果:50例患者VAS评分(5.2±2.9)分、ODI指数(51.1±20.8)%、SDS评分(45.8±9.6)分、SF-36总分(440.8±157.4)分;年龄、VAS及SDS评分与ODI呈正相关(P<0.05,0.01);生存质量8个维度中除活力和精神健康外的其他6个维度与ODI成负相关(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生存质量明显降低,其影响因素包括年龄、疼痛、腰椎功能及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