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4年   1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背景木芙蓉叶是我国著名伤科魏指薪教授的在临床应用于消非特异性炎症的非常有效的药物,已经有近60年历史,为了阐明该药的作用机制,以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模型进行研究,来说明其抗炎的作用机制.目的观察木芙蓉叶有效组分(MFR)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探讨MFR的抗炎作用机制.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的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单位一所市级伤骨科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2-06/2003-06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实验室(上海市伤骨科研究所内实施完成),选取雄性Wistar大鼠55只.方法采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模型,木芙蓉叶有效组分灌胃,检测血清尿素氮、肌酐,并检测白细胞介素-1(IL-1)的含量.主要观察指标①血尿素氮及肌酐的变化.②MFR对血清IL-1含量的影响.结果经MFR治疗后,能明显改善大鼠缺血再灌注后肾功能的变化.假手术组大鼠血清尿素氮为(6.72±1.30)mmol/L,血清肌酐为(38 40±6.23)μmol/L.缺血1 h并再灌注24 h后,对照组大鼠尿素氮为(60.72±4.64)mmol/L,而MFR治疗组尿素氮为(47.34±8.32)mmol/L,两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562,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血清肌酐分别为(347.95±95)μmol/L和(518.20±41.15)μmol/L,两者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t=3.69,P<0.01).在IL-1的作用方面肾缺血1 h,再灌注1 h后,MFR治疗组IL-1为(122.79±27.56)ng/L,对照组为(180 28±33.15)ng/L,治疗组IL-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2.98,P<0.05);缺血1 h,再灌注3 h后,治疗组和对照组IL-1含量分别为(15 58±8.59)ng/L和(34.13±10.02)ng/L,两组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t=3.14,P<0.05).结论木芙蓉叶有效组分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原因可能与抑制IL-1等的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2.
背景:木芙蓉叶是我国著名伤科魏指薪教授的在临床应用于消非特异性炎症的非常有效的药物,已经有近60年历史,为了阐明该药的作用机制,以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模型进行研究,来说明其抗炎的作用机制。目的:观察木芙蓉叶有效组分(MFR)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探讨MFR的抗炎作用机制。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的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单位:一所市级伤骨科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2—06/2003—06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实验室(上海市伤骨科研究所内实施完成),选取雄性Wistar大鼠55只。方法:采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模型,木芙蓉叶有效组分灌胃.检测血清尿素氮、肌酐,并检测白细胞介素-1(IL—1)的含量。主要观察指标:①血尿素氮及肌酐的变化。②MFR对血清IL-1含量的影响。结果:经MFR治疗后.能明显改善大鼠缺血再灌注后肾功能的变化。假手术组大鼠血清尿素氮为(6.72&;#177;1.30)mmol/L,血清肌酐为(38.40&;#177;6.23)μmol/L。缺血1h并再灌注24h后,对照组大鼠尿素氮为(60.72&;#177;4.64)mmol/L,而MFR治疗组尿素氮为(47.34&;#177;8.32)mmol/L,两组之间的差异有显普性意义(t=2.562,P&;lt;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血清肌酐分别为(347.95&;#177;95)μmol/L和(518.20&;#177;41.15)μmol/L,两者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t=3.69,P&;lt;0.01)。在IL-1的作用方面:肾缺血1h,再灌注1h后,MFR治疗组IL-1为(122.79&;#177;27.56)ng/L.对照组为(180.28&;#177;33.15)ng/L,治疗组IL-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2.98,P&;lt;0.05);缺血1h,再灌注3h后,治疗组和对照组IL-1含量分别为(15.58&;#177;8.59)ng/L和(34.13&;#177;10.02)ng/L,两组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t=3.14.P&;lt;0.05)。结论:木芙蓉叶有效组分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原因可能与抑制IL-1等的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3.
标本溶血是指血液在采集、运送、保管和分离过程中,因红细胞破裂,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等组分释放到血清或血浆中,导致血清中的检测结果出现偏差,影响临床的诊断,甚至出现误诊等严重后果,因此标本溶血一直受到国内外医学领域的广泛关注。引起标本溶血的因素较多且复杂,目前的技术水平还无法做到完全避免标本溶血,但通过人为干预,从检验的起始阶段进行质控,分析原因,规范操作,可有效的减少标本溶血的产生,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木芙蓉叶有效组分(effective constituents of Hibiscus Mutabilis L.,ECHM)为从中药木芙蓉叶中提取的总黄酮,本研究旨在观察其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影响。方法7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木芙蓉叶有效组分(ECHM)治疗组及假手术组,每组25只。通过夹闭肾动脉60min后恢复肾脏血流灌注方法造成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enal is- 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RIRI)模型,ECHM治疗组大鼠灌胃给药,其余两组大鼠则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在大鼠肾脏恢复血流灌注24h时,观察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水平;并于大鼠肾脏恢复血流灌注的0、1、3、6h时检测血清中TNF-α含量以及肾组织中TNF-α的mRNA表达。结果再灌注24 h后,ECHM治疗组和对照组大鼠血BUN及SCr水平均较假手术组大鼠明显升高,但ECHM治疗组大鼠血BUN及SC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肾脏恢复血流灌注的1、3h,ECHM治疗组和对照组大鼠血清中TN...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