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0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脊索瘤(Chordoma)是一种少见的骨原发性恶性肿瘤,其发生率仅占所有骨恶性肿瘤的2~5.16%,骨肿瘤的0.5~1.5%[1,2]。软骨样脊索瘤(ChondroidChordorna)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脊索瘤,比脊索瘤更为罕见,文献报道的病例甚少[’j。国内尚未见报道,现将我们所遇3例报告如下:例1男,24岁。因持续性鼻塞8个月于1990年12月22日入院。查体政卜鼻正常,右鼻腔内充满实质性肿物,中隔在偏,左鼻腔狭窄,鼻咽须有粟子大肿物堵塞双后鼻孔。颅骨正侧位及鼻咽体层X线检查;蝶窦及鞍背呈溶骨性破坏,上颌窦后壁及顶壁后半部骨质吸收,左鼻咽顶部…  相似文献   
2.
通常将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后2小时抬高的ST段下降程度作为判断阻塞冠脉是否再通的标准,并将溶栓后ST段变化情况用于溶栓后患者危险分层,指导是否选择介入疗法(PCI)。本文在采用静脉溶栓后1小时ST段下降程度作为预后的指标,观察是否可采用更早期ST段下降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卡介苗素干预降低毛细支气管炎后哮喘转化率,从而减少哮喘的发病率.[方法]对2004年1月~2005年3月的本院门诊或住院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98例,干预组42例,对照组56例,连续临床观察3年.[结果]干预组毛细支气管炎后哮喘转化率(16.67%)较对照组(32.14%)明显降低.[结论]肌注卡介苗素干预可有效降低毛细支气管炎后哮喘转化率.  相似文献   
4.
吴栩 《光明中医》2013,28(4):811-811
1病例资料李某,女,37岁,以反复情绪低落6年为主诉。患者反复自觉情绪低落,闷闷不乐,伴自言自语,时有幻视幻听,打骂伤人,多发于夏季。曾多次在脑科医院就诊,诊断为"抑郁症",服用舒必利及中药,稍有缓解。近一月来,患者再次自觉情绪不稳定,恐惧害怕,胸部闷塞,时伴头晕头痛,口干口苦,难以入眠,梦多,大便2~3日一行。痛经,时有血块,经量少,色暗。予舒必  相似文献   
5.
肝气逆证模型大鼠下丘脑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肝气逆证模型大鼠微观机制。方法:采用电刺激及噪音干扰作为情志刺激造模方法制作肝气逆证模型大鼠,采用反相离子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RP-IP-HPLC)测定造模前后大鼠下丘脑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分析其变化情况。结果:肝气逆证模型大鼠下丘脑中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多巴胺(Da)显著升高,5羟色胺(5-HT)、高香草酸(HVA)无显著性变化。结论:肝气逆证模型大鼠下丘脑中NE、E、Da显著升高,5-HT、HVA无显著性变化,可以部分解释肝气逆证形成原因,说明肝气逆证与下丘脑中NE等升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误诊为慢性胃炎患者,女,30岁,2012年4月1日因腹部疼痛就诊。患者左上腹疼痛,自感疼痛向腰背部放射。纳呆,腹胀,咽干,小便黄,舌红苔黄厚,脉弦数。由于症状与慢性胃炎发作期类似而误诊,给予相应的镇痛抗炎药治疗无效。2天后复诊见左上腹部有簇集样水疱,呈带状分  相似文献   
7.
孙赫  李文雄  吴栩 《光明中医》2013,28(6):1275-1275
1病案资料患者,女,43岁,2012年8月7日初诊。患者自述受惊恐后诱发失眠一年,服用甘麦大枣汤、归脾汤、酸枣仁汤等效欠佳,遂服用安定片4片,可入睡2h,近来醒后头昏腿软,不敢再服。停药一月后,以致整夜不寐。刻诊:彻夜不眠,情绪焦虑不安,头晕耳鸣,口苦心烦,恶梦惊悸,小溲黄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象弦滑。中医诊断  相似文献   
8.
吴栩 《光明中医》2013,28(3):635-637
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原方组成:桃仁12g,红花9g,赤芍6g,川芎4.5g,当归9g,生地黄9g,枳壳6g,柴胡3g,甘草3g,桔梗4.5g,牛膝9g等11味药。用以治疗"胸中血府血瘀"所致诸证。后代医家将血府逐瘀汤广泛使用于临床各科,兹将近年来血府逐瘀汤的临床治疗和实验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1病例资料陈某,女,31岁,教师,于2012年8月2日初诊,以周身皮肤瘙痒伴出疹2天、加重1天为主诉。患者自诉3天前外出吃海鲜,隔日早晨发觉周身皮肤瘙痒剧烈,自用皮炎平涂擦,未果。中度发热(38.8℃),面红目赤,口干口苦,心烦失眠,形体稍胖,纳一般,小便短少,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体查:周身皮肤可见有散在分布的粟粒大红色小丘疹,局部有抓痕和糜烂,双上下肢部可见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