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5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探讨在生化法检测下胃蛋白酶原1和胃蛋白酶原2对胃炎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8年3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胃炎患者9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组,再选择同时期到我院体检的健康者9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通过对两组对象的血清标本检测,并分析其血清胃蛋白酶原1(PG1)、胃蛋白酶原2(PG2)、胃蛋白酶原比值(PGR)的水平变化,以筛查胃炎患者。结果实验组患者的PG1、PGR水平均明显降低,PG2水平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实验组中不同类型的胃炎患者,其PG1、PG2和PGR的水平变化均有所不同,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血清胃蛋白酶水平检测与胃镜检测诊断胃炎患者的准确性差异不大。结论血清胃蛋白酶生化检测对胃炎患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且其检测方法简便、无痛,便于对患病人群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降低了胃癌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肾组织钠/二羧基转运蛋白1(hNaDC1)表达变化与肾结石发病的的关系.方法85例肾结石患者分为、尿枸橼酸正常结石组和低枸橼酸尿结石组.并设50例对照为非结石患者.采用RT-PCR及Northem印迹法检测其中部分肾结石患者肾组织的hNaDC1mRNA水平;免疫组化检测hNaDCl蛋白表达的变化;常规生化方法测定血、尿枸橼酸、草酸等生化指标.结果低枸橼酸尿结石组结石复发率(36.1%),显著高于尿枸橼酸正常结石组(16.3%,P<0.01).hNaDC1mRNA在正常肾组织中有表达,分布于近端肾小管刷状缘;低枸橼酸尿结石患者hNaDC1mRNA/18sRNA比值(0.65±0.21)显著高于对照组(0.36±0.11,P<0.01);而尿枸橼酸正常结石患者(0.4±0.1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低枸橼酸尿结石组hNaDC1蛋白表达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尿枸橼酸正常结石组(P<0.01),而后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低枸橼酸尿结石组尿pH值、尿钠水平显著低于尿枸橼酸正常结石组和对照组;尿钙、尿草酸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尿枸橼酸正常结石组无显著差异.结论肾组织hNaDC1表达上调可能是低枸橼酸尿的重要原因,与肾结石的形成和复发存在某种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3.
4.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若同时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肾盂肾炎、胆囊炎等多种疾病,此情况在用药上有很大局限性,孙伟正教授单纯应用中药,通过对治疗1例合并多种疾病的再障患者进行跟踪,使该患者血象达到并维持在安全稳定的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说明单纯中药治疗有一定疗效,为此类患者今后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DP、EP化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102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DP组(n=58)和EP组(n=44)。DP组静脉注射多西紫杉醇75mg/m2,dl;静脉滴注顺铂75mg/m2,d1~4;EP组静脉滴注依托泊苷0.1g/d,d1~5;顺铂用法同上。两组28d为1个周期,治疗3个周期,化疗前后常规给予止呕类药物及对症治疗。检测两组临床疗效和血清VEGF水平。结果DP组、EP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4.14%和29.55%,DP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EP组。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VEGF水平均明显降低。DP组治疗后血清VEGF水平明显低于EP组治疗后。结论DP治疗中晚期NSCLC临床疗效确切,有效率、生存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对红外期的yir基因进行克隆和表达,探讨疟原虫在红外期的抗原变异。方法针对yir基因家族的保守区设计特异引物,以约氏疟原虫BY265株红外期的mRNA为模板,进行RT-PCR扩增,克隆和测定插入片段,所得序列进行BLAST查询,证实其为yir基因,然后构建表达质粒pQE80L/YIR,并转染到宿主菌DH5α中,对获得的yir保守区进行原核表达,经IPTG诱导后,以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检测表达产物。结果从红外期获得了yir基因的保守区cDNA序列,证实红外期存在yir基因的表达;成功构建了表达质粒pQE80L/YIR,对YIR蛋白的保守区片段进行了表达。结论约氏疟原虫红外期存在yir基因的表达,该基因与红外期抗原变异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约氏疟原虫红外期yir基因保守区原核表达的成功,为疟原虫的红外期阻断疫苗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8.
GYVEX 2T-SGR磁共振机三例故障检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YVEX 2T SGR是原ELSCENT公司 90年代中期产品 ,我院引进使用已 5年多。该机在第一年的磨合期内 ,发生的故障较多。以下是三例典型故障和检修分析过程。例 1 故障现象 :头线圈和颈线圈连接在扫描床前方RF电缆接头时 ,图像无信号 ,全显示野噪声覆盖。分析与检修 :更换BNC接口后 ,故障依旧。进一步分析 ,由于扫描床的后方RF接头以及体线圈工作良好 ,因此故障应限于RF发射或接受的前方RF通道上 ,即扫描床前方RF导线 ,控制RF信号导向的K1和K2。接着分别隔离测试K1和RF前方导线接触器 ,K1和导线良好。后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咪唑立宾(MZ)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对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物p27^kip1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系膜细胞同步后分为无血清组、20%FCS刺激组、20%FCS+MZ组。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数。BrdU标记法检测S期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印迹检测p27^kip1蛋白的表达。结果MZ可抑制20%FCS刺激所致的系膜细胞增殖,呈剂量依赖性。与20%FCS刺激组比较,20%FCS+MZ组S期细胞的百分比显著降低[(10.28±1.26)%比(21.04±5.38)%,P〈0.05]。MZ可改善由20%FCS刺激诱导的GO/G1期细胞减少[(83.53±2.50)%比(71.15±1.25)%]和S期细胞增加[(12.22±1.22)%比(23.19±0.38)%,P〈0.051。20%FCS刺激后p27^kip1蛋白表达显著下降,MZ上调p27^kip1蛋白表达。结论MZ能够有效抑制系膜细胞增殖,作用时相在G1/S期转化,其抑制系膜细胞增殖的作用部分是通过上调p27^kip1蛋白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从肾穿刺活检石蜡组织切片提取DNA并进行PCR扩增的方法。方法肾脏病理诊断为乙肝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原发性IgA肾病和膜性肾病各2例的肾活检组织蜡块,包埋时间1个月-5年。提取方法包括清洁切片、融蜡、消化及DNA的提取。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DNA浓度。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和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基因片段。结果2张2Ixm厚石蜡切片获取的DNA总量为10-30μg。ACE基因的PCR扩增结果显示,6例标本均在490bp和(或)190bp处显示清晰条带。HBcAg的PCR扩增结果显示,2例乙肝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标本在132bp处显示清晰条带,其余4例阴性。结论本方法可以从肾穿刺活检石蜡切片中获取足够高质量DNA并进行PCR扩增,方法简便,结果稳定,不受包埋时间长短的限制,为肾脏疾病的辅助诊断、肾活检组织的大宗遗传学分析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