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反义AKT2 RNA抑制U251胶质瘤细胞生长的体内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反义AKT2RNA对U251人脑胶质瘤细胞在体内外的生长抑制效用。方法 将逆转录病毒pLXSN为载体的反义AKT2构建体转染U251人脑胶质瘤细胞系,应用蛋白印记确定基因转染前后AKT2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法与Matrigel基质生长实验评价肿瘤细胞转染前后的增殖活性。进一步应用裸鼠皮下荷瘤模型观察脂质体介导pLXSN、pLXSN-AS-AKT2基因治疗对U251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在28d的观察期内定期测量皮下肿瘤体积,对肿瘤标本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进行AKT2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比较。结果 脂质体介导pLXSN-AS-AKT2可显著抑制U251细胞AKT2表达。与对照组和pLXSN转染组比较,细胞周期分析结果表明AK—AKT2转染组进入S期的细胞数减少了8.5%~8.9%,而进入G0+G1期细胞则增加了7.9%~8.6%。Matrigel基质生长实验显示对照组和pLXSN转染组细胞呈正常形态贴壁生长,而AS~AKT2转染组细胞不能贴壁生长,呈团块状簇集生长。裸鼠皮下荷瘤模型实验显示pLXSN-AS-AKT2显著抑制皮下肿瘤生长,组织病理学分析显示AS-AKT2转染组AKT2表达下降而GFAP表达上调。结论 体内外实验证明反义AKT2方法在抗胶质瘤增殖方面作用重要,AKT2可作为基因治疗胶质瘤的优选靶标。  相似文献   
2.
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胶质瘤局部微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脑胶质瘤模型大鼠(荷瘤大鼠)胶质瘤的影响。方法:观察BMSCs培养上清液对C6胶质瘤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周期的影响。观察脑内移植BMSCs对胶质瘤核增殖抗原(PCNA)表达阳性率、脑内胶质瘤微血管计数的影响及荷瘤鼠生存期的改变。结果:BMSCs培养上清液对胶质瘤细胞增殖没有明显的影响;BMSCs可抑制肿瘤边缘及卫星灶的肿瘤增殖,对肿瘤内部的细胞增殖没有明显影响。移植BMSCs后肿瘤边缘及卫星灶的微血管计数未见明显改变。移植BMSCs后的荷瘤大鼠脑内胶质瘤水肿有所减轻。结论:BMSCs移植可轻度抑制荷瘤鼠脑内胶质瘤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通过诱导蛋白质广泛去类泛素化修饰途径抑制子宫内膜癌的干性维持潜能, 达到子宫内膜癌侧群细胞化疗增敏的目的。方法流式细胞术分选培养CD133+CD44+的KLE子宫内膜癌侧群细胞克隆球, Western blot法检测小泛素相关修饰蛋白1(SUMO1)及肿瘤侧群细胞干性维持基因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4(Oct4)和性别决定区Y-box2(Sox2)蛋白的表达情况。慢病毒介导KLE侧群细胞稳定转染SUMO特异性蛋白酶1(SENP1)基因, Western blot法检测SENP1、SUMO1、Oct4和Sox2的蛋白表达;比较过表达与未过表达SENP1基因的KLE侧群细胞克隆形成率,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 四甲基偶氮唑蓝实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子宫内膜癌侧群细胞对顺铂的化疗敏感性, 子宫内膜癌荷瘤鼠模型检测SENP1过表达对顺铂的化疗敏感性影响。结果 CD133+CD44+和CD133-CD44-子宫内膜癌KLE细胞克隆形成率分别为(23.64±5.03)%和(4.64±1.2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 CD133+CD44+子宫内膜癌KLE细胞中SUMO1、O...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miR-7抑制乳腺癌细胞骨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转染含miR-7基因序列的GFP表达质粒进入MDA-MB-231乳腺癌细胞,荧光显微镜下检测外源基因的整合效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I3K、AKT-2、CXCR-4和MMP-9的蛋白表达量,Transwell体系检测乳腺癌细胞的迁移能力;建立乳腺癌骨转移模型,病理检查分析骨转移情况;miRNA靶基因预测软件分析miR-7潜在治疗靶点。结果荧光显示含GFP/miR-7基因的质粒被高效转入乳腺癌细胞,转染后癌细胞PI3K、AKT-2和CXCR-4的蛋白量均有明显降低( P<0.05, P<0.01),MMP-9无明显变化(P>0.05);体内外模型均显示miR-7可抑制乳腺癌细胞的远位转移;miRNA靶基因预测软件分析显示PI3K是miR-7的潜在沉默靶点之一。结论 miR-7可能通过靶向沉默PI3K/AKT-2通路途径间接影响CXCR-4/SDF-1轴进而抑制乳腺癌细胞的骨转移。  相似文献   
7.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脑胶质瘤趋向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存在于骨髓中的非造血类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潜能.在大鼠脑外伤模型中的迁移能力已得到证实,而其对于脑胶质瘤的趋向性的研究尚处于初期.本实验通过将标记的MSCs移植到大鼠脑胶质瘤模型体内,观察它的迁移情况.方法采用全骨髓细胞培养法,利用MSCs的贴壁生长及可在体外长期培养的特性,获取纯化的MSCs.采用流式细胞术鉴定其表面抗原及细胞周期.在处于对数生长期的MSCs培养皿中加入BrdUrd(终浓度10μg/mL),培养24~48 h后进行移植.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建立大鼠脑胶质瘤模型,3 d后移植标记好的MSCs在大脑半球组,BrdUrd标记的MSCs被注入大鼠脑胶质瘤模型肿瘤对侧大脑;在颈内动脉组,BrdUrd标记的MSCs被注入大鼠脑胶质瘤模型肿瘤同侧的颈内动脉.分别以BrdUrd标记的3T3细胞作为对照组.2周后,处死大鼠取脑组织制作病理切片,进行抗BrdUrd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染色,观察MSCs的迁移情况.结果全骨髓培养法获得了纯化的MSCs.移植到脑组织及颈内动脉的BrdUrd标记的MSCs表现出了明显的向脑胶质瘤迁移的特性.在大脑半球组,MSCs主要集中在肿瘤与正常脑组织的交界部位,在瘤内只有少量分布.在颈内动脉组,MSCs主要分布于肿瘤内部,在肿瘤与正常脑组织的交界位置有少量分布.结论MSCs具有明显的向脑胶质瘤迁移的特性,同时亦可通过血脑屏障,有可能成为胶质瘤基因治疗的理想载体.  相似文献   
8.
【目的】试验联合应用亚低温与人工脑脊液置换技术治疗颅内感染的可行性,寻找颅内感染的最佳治疗途径。【方法】筛选119例开放伤或手术后颅内感染患者,在常规抗菌素治疗基础上分别进行亚低温、人工脑脊液置换和亚低温联合人工脑脊液置换处理,对比脑脊液和外周血白细胞数,比较治疗效果。【结果】亚低温联合人工脑脊液置换处理组患者脑脊液和外周血白细胞数均明显低于其它处理组(P〈O.05),感染控制时间明显少于单纯亚低温处理组和单纯人工脑脊液置换组。【结论】亚低温联合人工脑脊液置换技术治疗颅内感染较接受传统治疗和单项治疗患者感染控制效果好,住院时问缩短,在颅内感染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反义miR-21抑制异种移植U251人脑胶质瘤生长的体内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敲低miR-21表达抑制裸鼠荷皮下U251人腩胶质瘤生长的疗效和机制. 方法 原位注射miR-21反义寡聚核苷酸(AS.miR-21)治疗裸鼠皮下荷U251人脑胶质瘤.定时测量肿瘤大小评估原位注射AS-miR-21治疗效果:使用Real time PCR和原位杂交方法鉴定治疗后miR-21表达水平下调;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PCNA、PTEN、MMPs、和Septins)评价治疗后肿瘤牛物学性状改变;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 结果 肿瘤生长曲线显示AS-miR-21治疗组肿瘤生长速度及体积小于空白对照与无义序列治疗组(F=52.458,P=0.000);Real-time PCR法:AS-miR-21治疗组miR-21表达下调为对照组的0.018±0.009:原位杂交显示AS-miR-21治疗组miR-21表达水平较对照与无义序列治疗组下调:组织病理学检测表明AS-miR-21治疗后肿瘤恶性度降低;TUNEL法检测可见AS-miR-21治疗组细胞凋亡数显著高于对照与无义序列治疗组(F=141.021,P=0.000).结论 以miR-21作为靶点抑制异种移植U251人脑胶质瘤生长,miR-21可能通过上调抑癌基因PTEN抑制胶质瘤的生长,可以作为人脑胶质瘤基因治疗的侯选靶点.  相似文献   
10.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离、鉴定与神经分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原代分离培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并就其向神经细胞方向分化潜能予以研究,为脑创伤后神经组织再生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原代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人UCMSCs,取第4代UCMSCs进行流式细胞术检测UCMSCs表面特异标志物表达;经神经诱导后应用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神经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和神经元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微管相关蛋白(MAP-2)表达。结果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UCMSCs强表达CD29、CD44、CD105,极低表达CD31、CD34、CD45,检测结果符合人UCMSCs特征。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UCMSCs经诱导后GFAP阳性表达率为56.23%,NSE阳性表达率为22.15%,MAP-2阳性表达率为27.34%。结论采用原代细胞贴壁培养法可成功分离培养人UCMSCs,在适当诱导条件下,UCMSCs可实现向神经细胞方向的成功分化,为脑创伤后神经组织修复、再生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