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在对脑缺氧/缺血损伤的研究越来越多的采用海马脑片。在缺血,缺氧期间海马CMI区可记录到场电位的时相性变化。本文就这变化过程中出现的缺氧损伤电位的电生理特点、代表的意义、可能的机制以及它在实验中的运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超声引导下的深、浅静脉穿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深、浅静脉穿刺在肿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68例行颈内静脉、126例股静脉穿刺和63例常规浅静脉穿刺失败的肿瘤患者作超声引导穿刺法与传统盲穿法的对比观察。结果:颈静脉穿刺组采用超声引导法与传统盲穿的1次穿刺置管成功率分别为93.3%(84/90)和51.3%(40/78,P〈0.01),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0/90)和7.7%(6/78,P〈0.05);股静脉组1次穿刺置管成功率分别为92.9%(65/70)和55.4%(31/56,P〈0.01),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0/70)和8.9%(5/56,P〈0.05);63例常规浅静脉穿刺失败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1次穿刺成功率为76.2%(48/83),优良率为92.1%(58/63),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的深、浅静脉穿刺远较传统体表定位的盲穿法快速、准确、安全、有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颊针在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行LC的老年患者97例,男55例,女42例,年龄65~74岁,BMI 20~30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48)和颊针组(n=49).麻醉诱导前,颊针组给予颊针疗法,一直带针,每隔5 min行针一...  相似文献   
4.
根据活性片段组合原理,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型E-2,3-二芳基丙烯酰氧基膦酸酯衍生物,结构经IR、1H NMR、13C NMR及元素分析确证。采用MTT法测试目标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对于所测试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3e对A-549的活性[IC50=(12.7±1.9)μmol·L-1]最为突出,与对照药顺铂[IC50=(8.0±1.5)μmol·L-1]较为接近;化合物3g、3k对EC-109的增殖抑制作用最好,IC50分别为(9.5±1.8)μmol·L-1和(11.5±0.9)μmol·L-1;化合物3i、3k对SGC-7901、A-549、EC-109三种肿瘤细胞均有较好抑制作用。该类衍生物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低温对大鼠海马脑片缺氧无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利用离体海马脑片孵育液和电生理学技术研究低温对脑缺氧/无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1)观察大鼠海马脑片在缺氧/无糖条件下顺向群峰电位(orthodromic population spike,OPS)的变化及温度对它的影响;(2)用高效液相(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荧光法检测温度对缺氧/无糖导致的海马细胞外兴奋性/抑制性氨基酸(excitabilitory and inhibitory amino acid,EAA/IAA)水平变化的影响.结果 (1)37℃组海马脑片缺氧/无糖时缺氧损伤电位(hypoxic injury potential,HIP)出现率为87.5%(7/8),复氧/供糖1h后OPS恢复率为12.5%(1/8).低温组(32℃、25℃)OPS消失时间和HIP出现时间明显减少(P<0.01),复氧/供糖1h后OPS恢复程度(41%±34%、79%±33%)与37℃组(7.5%±21.2%)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这3项指标25℃优于32℃;(2)37 ℃组缺氧/无糖时,EAA和IAA比对照组均显著增加(P<0.01),兴奋性毒性指数(excitory toxicity index,ETI)显著上升(P<0.01).复氧后各氨基酸水平均有所下降.而低温组缺氧/无糖导致的谷氨酸(Glu)、天门冬氨酸(Asp)和甘氨酸(Gly)升高显著减少(P<0.01),GABA却随着复氧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P<0.01),ETI明显降低(P<0.01).这种效应25℃优于32℃.结论低温有明显的抗海马脑片缺氧/无糖损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低温维持了EAA和IAA的动态平衡,降低了EAA的兴奋性毒性作用有关.而其作用又以25℃优于32℃.  相似文献   
6.
7.
应用siRNA转染体外培养的原代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神经元,干扰外源导人基因或内源基因的表达已取得成功.我们设计了4条大鼠小胶质细胞Toll样受体4(TLR4)的siRNA,对比研究基因干扰对小胶质细胞上的TLR4基因表达和蚩白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有效抑制小胶质细胞上TLR4(Toll-like receptor 4)表达的小干扰RNA(simall interference RNA,siR-NA)序列,并检测转染复合物的细胞毒性。方法设计并合成针对TLR4的siRNA4条(siRNA312,siRNA439,siRNA1495,siRNA2062)及1条与TLR4基因无同源性的带绿色荧光标记的阴性对照siRNA:在LipofectamineTM 2000介导下转染小胶质细胞。用RT-PCR方法测定干扰后小胶质细胞上TLR4mRNA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测定干扰后TLR4蛋白表达,比较其抑制率,筛选出有效抑制靶基因表达的siRNA。采用MTT法检测转染复合物的细胞毒性。结果①siRNA(40nmol·L-1)和LipofectamineTM 2000(1μl)有较高的转染效率;②与阴性对照组相比,TLR4 siRNA(40nmol·L-1)干扰小胶质细胞24h后TLR4 mRNA的相对表达量降低,分别为:85%(siRNA439)、73%(siRNA312)、67%(siRNA1495)和33%(siRNA2062)。③siRNA439干扰小胶质细胞48h后TLR4蛋白表达最低(P<0.01)。④LipofectamineTM 20001μl复合低于40nmol·L-1的siRNA的各组细胞存活率均在85%以上。结论①siRNA439对小胶质细胞上TLR4表达的抑制效果最大。②siRNA浓度40nmol·L-1,LipofectamineTM 2000浓度1μl,细胞毒性很低,适合转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的呼吸道病原体检出情况及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门诊及住院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225例 < 14岁患儿的鼻咽拭子,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12种病原体,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人鼻病毒(HRV)、流感病毒A(IFVA)、流感病毒B(IFVB)、副流感病毒1~3型(PIV1~3)、人偏肺病毒(HMPV)、腺病毒(ADV)9种病毒,以及百日咳杆菌(BP)、肺炎衣原体(CP)、肺炎支原体(MP)。结果 病毒总检出阳性率为46.2%(104/225),共检出7种病毒,依次为HRV(19.6%,44/225)、ADV(16.0%,36/225)、IFVB(5.8%,13/225)、RSV(4.9%,11/225)、IFVA(3.6%,8/225)、PIV3(1.8%,4/225)、HMPV(0.4%,1/225)。所有病原体中BP检出率最高,为28.4%(64/225),MP检出率为16.4%(37/225),CP检出率为0.4%(1/225)。哮喘轻度发作组BP检出率高于重度发作组(P < 0.05);重度发作组RSV和MP检出率高于轻度发作组(P < 0.05)。单纯BP感染、单纯病毒感染、单纯MP感染3组间阵发性咳嗽、痉挛样咳嗽、发热、肺部啰音的患儿比例及肺部影像阳性检出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常见的呼吸道病原体为BP、HRV、MP;呼吸道病毒感染是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重要病原体。不同病原体引起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特征及严重程度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压痛点注射、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以及ESWT复合激痛点注射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3年5月至2015年2月在门诊诊治的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90例,男48例,女42例,年龄18~65岁,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A组:每个压痛点注射复合镇痛液5ml;B组:以压痛点定位冲击点,每次治疗一个或多个冲击点(疼痛区域),每个冲击点次数2 000次;C组:冲击波治疗后,在冲击波诱发的激痛点注射复合镇痛液5 ml。三组的治疗周期均为每周1次,连续治疗3次,治疗时间为5~10min,并随访记录首次治疗前(T0)、首次治疗后即刻(T1)、首次治疗后1周(T2)、2周(T3)、3周(T4)的VAS评分、颈椎的活动度(ROM)评分、症状改善优良率、总有效率。结果 90例患者中81例获得完全随访,B组有3例、C组有2例出现了皮下淤血,3d后消散,无其他不良事件发生。与T0时比较,T1~T4时三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T2~T4时,三组的VAS评分随着时间的延长、治疗次数的增加逐渐降低;T1时B组和C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T2、T3时C组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T4时C组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与T0时比较,T3时三组ROM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T3时B组和C组ROM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末次随访总有效率C组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A、B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SWT复合激痛点注射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无明显损伤、安全、简便、疗效显著、患者满意度高,可作为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综合治疗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