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33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儿童精神分裂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儿童期发病的精神分裂症及其治疗日益受到重视,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以其效能较高、不良反应较少的独特优势而备受关注。但迄今为止,国内相关资料相对较少,多集中于对氯氮平和利培酮的研究;而国外相关资料已扩展到奥氮平和奎硫平;此外齐拉西酮、舍吲哚、阿米舒必利、佐替平等亦有研究报道,但尚缺乏一致性的结果。对此,我们对国内外近5年的相关研究进展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抑郁症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疾病,患者除了自身情绪的改变外,对于疼痛的感知也会发生 变化。临床中,抑郁症患者的疼痛阈值增高常有报道,抗抑郁药物在治疗抑郁症的同时,也会影响疼痛 阈值。由于病理生理的复杂性,目前关于抑郁症及抗抑郁药物对疼痛阈值的影响及机制的结论阐述较 为单一,但疼痛阈值背后的大脑皮层、脑干的神经机制研究的创新层出不穷。本文就抑郁症及抗抑郁 药物对疼痛阈值的不同影响及潜在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从大脑、脑干、脊髓中的受体与递质方面探讨 疼痛传递及调节的潜在神经机制,旨在为抑郁症患者疼痛阈值改变的机制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伴发炎症性抑郁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来自3家医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330例中,87例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CDSS)总分≥5,诊断为伴发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其中25例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3 mg/L归入炎症性抑郁组,62例血浆hs-CPR3 mg/L归入非炎症性抑郁组;比较两组人口学(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婚姻状况等)及临床资料[发病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BMI)、因精神分裂症住院次数、自杀状况、躯体疾病(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肿瘤等)、用药情况等]、血液生化指标(血糖、血脂、食欲素A、瘦素)、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失眠严重指数(ISI)评分,分析伴发炎症性抑郁的影响因素。结果:与非炎症性抑郁组相比,炎症性抑郁组BMI、血浆食欲素A及瘦素水平明显增高,服用的抗精神病药氯丙嗪等效剂明显量降低(P均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显示,高瘦素水平(OR=1.375,95%CI:1.022~1.850,P=0.035)、低氯丙嗪等效剂量(OR=0.997,95%CI:0.994~0.999,P=0.013)是炎症性抑郁的影响因素。结论:高瘦素水平及服用低剂量抗精神病药可能是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炎症性抑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神经症患者家庭功能的特点及患者与父母间家庭功能知觉差异的特点.方法 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Ⅱ-CV),对37个神经症患者家庭进行调查并与31个对照组家庭进行比较.结果 ①在家庭功能的各维度上,神经症患者家庭与对照组家庭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5.
非抗精神病药治疗Tourette综合征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和新型的抗精神病药物对Tourette综合征(TS)的治疗虽然有一定疗效,但都有潜在的严重副作用,迄今仍无理想的抗抽动药物。近年来一些非抗精神病药物在TS中的应用为该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本文综述了国外近年来在这方面的研究新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儿童期和青少年期起病的精神分裂症临床特征及差异.方法 选取2005年8月1日~2007年7月31日在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147例首次发病、资料完整、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中的诊断标准确诊为精神分裂症的住院患者,按首发年龄(<18岁)分为儿童组(<13岁,59例)和青少年组(≥13岁,88例),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就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两组起病形式与出院疗效相比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青少年组出现思维内容障碍高于儿童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0.019,P<0.05).儿童组出现行为障碍及情感障碍高于青少年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的起病形式、疗效及临床症状与发病年龄有关.  相似文献   
7.
早期干预对独生子女健全人格发展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儿童心身健康的全面发展和培养独生子女健全人格的影响.方法:采用由国内专家创建的独生子女健全人格培养方案对0~6岁独生子女进行干预指导,通过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及幼儿性格发展趋向量表评定幼儿心理卫生状况、儿童社会适应行为量表测定社会适应能力、儿童气质量表评定气质类型、中国比奈测定智商,并设37例对照组.结果:研究组行为问题检出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13.5%和全国流调的14.3%;研究组智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t=3.752,P<0.001);社会适应能力气质评定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P均>0.05).但V9维度(反应阈)研究组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研究组趋于易养.结果:经对幼儿培养的早期干预,其健全人格指标优于非干预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少年儿童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随机将60例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两组,阿立哌唑组30例,剂量为10~30 mg/d;利培酮组30例,剂量为2~6 mg/d.疗程8周.疗效评定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不良反应评定采用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 结果:经8周治疗,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儿童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不良反应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9.
刘寰忠  郑毅  崔永华 《安徽医学》2005,26(3):171-172,170
目的探讨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C反应蛋白测定结果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设研究组和对照组。每月随访一次,评估临床资料和症状的演变,分别在基线期和加重期采集血样,检测免疫球蛋白、补体和C反应蛋白。结果无论在基线期还是临床症状加重期研究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和C反应蛋白测定结果与对照组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与免疫球蛋白、补体和C反应蛋白不呈相关关系(P>0.05)。结论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的免疫球蛋白、补体、C反应蛋白在基线期和临床症状加重期均未发现异常,与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不呈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