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5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08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合并肝脏损害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肠炎合并肝脏损害的临床特征。方法:对485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作肝功能及肝脏B超检查,并对其中108例合并肝脏损害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108例患儿中,单纯丙氨酸转移酶(ALT)升高者30例,占27.8%;单纯天冬氨酸转移酶(AST)升高者18例,占16.7%;单纯Υ-谷氨酰转肽酶(Υ-G T)升高者10例,占9.3%;ALT和AST同时升高者24例,占22.3%;ALT、AST和Υ-G T同时升高者12例,占11.1%;转氨酶升高伴胆红素(TB IL或DB IL)升高者3例,占2.7%;转氨酶升高伴白蛋白(ALB)降低者3例,占2.7%;肝功能异常伴肝脏肿大者8例,占7.4%。ALT升高总例数为66例,占61.1%;AST升高总例数为54例,占50%;Υ-G T升高总例数为22例,占20.4%。(2)经病毒唑及能量合剂等治疗后,2周内ALT恢复正常者60例,占全部AST升高病例的90.9%;AST恢复正常者51例,占全部AST升高病例的94.4%;Υ-G T恢复正常者21例,占全部Υ-G T升高病例的95.5%;合并TB IL或DB IL升高及ALB降低、肝脏肿大者,全部于2周内恢复正常。结论:轮状病毒肠炎可同时合并肝脏损害,其中以ALT及AST升高者最多见,经一般抗病毒及护肝等治疗后预后良好,绝大多数患儿在2周内肝功能及肝脏大小可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儿心律失常发生的原因及治疗对策。方法:调查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收治临床资料完整的重症肺炎患儿90例,对患儿临床特征与心律失常的关系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90例中有42例重症肺炎患儿出现心律失常56例次,发生率46.7%(42/90),其中,窦性心动过缓3例,频发房性早搏10例,房性心动过速5例,室上性心动过速3例,心房颤动2例,室性早搏8例,室性心动过速2例,室性早搏伴短阵室速2例,一度房室传导阻滞4例,二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伴室性早搏1例。低年龄(χ2=11.43,P=0.000)、Ⅰ型呼吸衰竭(χ2=7.23,P=0.007)、心功能不全(χ2=19.44,P=0.000)、肌钙蛋白升高(χ2=16.99,P=0.000)及低血钾(χ2=19.74,P=0.000)是重症肺炎心律失常影响因素。结论:心律失常是重症肺炎患儿早期较严重并发症,低年龄、Ⅰ型呼吸衰竭、心功能不全、心肌损害程度及低血钾等与重症肺炎患儿心律失常有密切关系,及时有效的氧疗,及早纠正心功能不全,控制感染,保护心肌治疗,维持内环境稳定,防止电解质紊乱和缺氧、酸中毒的发生,是防止重症肺炎患儿心律失常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鼻塞式CPAP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对小儿重症肺炎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重症肺炎患儿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常规治疗相同,对治疗组患儿采用鼻塞式CPAP给氧治疗。观察气促、呼吸困难、心动过速、紫绀、肺部体征好转情况及血气分析动态检测和平均住院天数。结果:治疗组患儿在纠正缺氧,改善呼吸,恢复心率,缩短病程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60.0%,经统计学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鼻塞式CPAP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疗效显著,未发现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是人体内重要的细胞表面黏附分子,参与机体众多的免疫反应及炎症反应,但其在重症肺炎患儿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与重症肺炎的关系,则未见系统的研究。该研究探讨血清sICAM-1在重症肺炎发病过程中的变化及其与重症肺炎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50例重症肺炎患儿和56例普通肺炎患儿不同病程中的血清sICAM-1水平,以及52例健康对照组小儿血清sICAM-1水平。结果:重症肺炎急性期血清sICAM-1为402.36±31.24 μg/L,明显高于其恢复期水平的198.56±12.63 μg/L,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与普通肺炎急性期的278.86±36.24 μg/L及健康对照组 180.74±21.46 μg/L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重症肺炎恢复期血清sICAM-1水平与普通肺炎恢复期的193.42±23.65 μg/L及健康对照组比较,则差异无显著性(P >0.05);重症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支原体(MP)肺炎、病毒与细菌混合感染性肺炎急性期血清sICAM-1分别为412.15±18.36 μg/L、386.25±31.62 μg/L、398.41±16.83 μg/L、389.76±24.88 μg/L,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重症肺炎经治疗后痊愈病例及好转病例急性期血清sICAM-1分别为396.18±22.31 μg/L,392.79±37.43 μg/L,差异也无显著性(P >0.05)。结论:sICAM-1可能参与了重症肺炎的炎症过程,其水平变化可以作为重症肺炎的诊断及病情轻重的判断指标之一。[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7,9(6):537-539]  相似文献   
5.
刘金田  谢红  刘亚秋 《中外医疗》2010,29(35):90-90
2010年2~3月我院对2例"双阑尾"病人采取不同术式实施了手术,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肠炎合并肝脏损害的临床特征。方法对485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作肝功能及肝脏B超检查,并对其中108例合并肝脏损害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108例轮状病毒肠炎合并肝脏损害患儿中,单纯丙氨酸转移酶(ALT)升高者30例,占27.8%,单纯天冬氨酸转移酶(AST)升高者18例,占16.7%,单纯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升高者10例,占9.3%,ALT和AST2项酶同时升高者24例,占22.3%,ALT、AST和γ-GT3项酶同时升高者12例,占11.1%,转氨酶升高伴胆红素(TBIL或DBIL)升高者3例,占2.7%,转氨酶升高伴白蛋白(ALB)降低者3例,占2·7%,肝功能异常伴肝脏肿大者8例,占7.4%;ALT升高总例数为66例,占61.1%,AST升高总例数为54例,占50%,γ-GT升高总例数为22例,占20.4%。(2)经病毒唑及能量合剂等护肝治疗后,2周内ALT恢复正常者60例,占全部ALT升高病例的90.9%,AST恢复正常者51例,占全部ALT升高病例的94.4%,γ-GT恢复正常者21例,占全部γ-GT升高病例的95.5%;合并TBIL或DBIL升高及ALB降低、肝脏肿大者,均于2周内全部恢复正常。结论轮状病毒肠炎可同时合并肝脏损害,其中,以ALT及AST升高者最多见,经一般抗病毒及护肝等治疗后,预后良好,绝大多数患儿在2周内肝功能及肝脏大小均可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浆D-二聚体(D-dimer,DD)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比浊法定量测定6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在病程第1、3、7天外周血液中DD含量变化,并与30例健康儿童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病程第1天患儿血浆DD含量为(0.560±0.174)mg/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病程第3天DD持续升高为(0.950±0.216)mg/L,第7天趋于下降(0.316±0.153)mg/L.结论 病毒性脑炎患儿早期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动态检测血浆DD含量变化有助于了解病脑的演变过程,为及早进行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儿心律失常发生的原因及治疗对策。方法对90例重症肺炎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重症肺炎患儿出现心律失常56例次,发生率46.7%(42/90),包括各类早搏、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窦性心动过缓、一度或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等。低年龄、Ⅰ型呼吸衰竭、心功能不全、肌钙蛋白升高及低血钾是重症肺炎心律失常影响因素(P〈0.01)。结论心律失常是重症肺炎患儿早期较严重并发症,低年龄、Ⅰ型呼吸衰竭、心功能不全、心肌损害程度及低血钾等与重症肺炎患儿心律失常有密切关系,及时有效的氧疗及早纠正心功能不全、控制感染、保护心肌治疗、维持内环境稳定、防止电解质紊乱和缺氧、酸中毒的发生,是防止重症肺炎患儿心律失常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及体会。方法对58例符合罗马Ⅲ标准的功能性便秘的患者进行生物反馈训练治疗,治疗前后进行肛管直肠测压检查。结果生物反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结论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管生成素1、2(Angl、Ang2)在脓毒症患儿血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57例脓毒症患儿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根据诊断标准及病情严重程度将脓毒症患儿分为3组,其中脓毒症组20例、严重脓毒症组25例、脓毒性休克组12例;发生肺损伤29例,无肺损伤8例。于发病当日测定血清Angl和Ang2浓度,同时以20例同期儿童保健门诊体检健康儿童2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性休克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ng1水平明显降低(P〈0.01)、Ang2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脓毒性休克组比较,脓毒症组或严重脓毒症组Angl水平明显升高(P〈0.01)、Ang2浓度明显降低(P〈0.05)。并发肺损伤时,脓毒症患儿Ang1水平降低(P〈0.05),Ang2醴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 Ang1和Ang2是检测脓毒症有意义的生化指标,可以早期预测脓毒症肺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