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2014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小儿哮喘不同时期的肺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MINATO肺功能仪对268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分别在发作期、缓解期进行肺功能测定(PFT)。对发作期中的46例进行沙丁胺醇吸入支气管扩张实验,缓解期中的66例进行组织胺吸入支气管激发实验。结果:共有182例肺功能异常,分为发作组和缓解组,其中发作组90例,FVC、FEV1、MVV、PEF、V25和V50均明显降低;缓解组92例,MVV、PEF、V25和V50均降低。沙丁胺醇吸入支气管扩张实验46例,其FVC和FEV1均增加≥10%;FEFR均增加≥12%;组织胺吸入支气管激发实验66例。其FEV1均下降20%-30%。结论:小儿哮喘发作期存在大小气道功能障碍,缓解期仍存在小气道功能障碍和气道高反应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山地区不同生活环境3~14 岁儿童喘息和慢性咳嗽情况的发生特点。方法 按照2010 年全国0~14 岁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统一方案,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中山市城区和乡镇3~14 岁儿童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共15 763 名儿童纳入研究,其中城区8 248 名,乡镇7 515 名;男童8 306 名,女童7 457 名。城区儿童既往喘息发生率高于乡镇儿童(6.6% vs 3.2%,PPPPP结论 中山地区3~14 岁儿童喘息和慢性咳嗽的发生具有年龄、性别和居住区域的差异,表现为6 岁以前发生率较高,城区高于乡镇,男童高于女童。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WHO全球哮喘防治策略(GINA)方案对268例小儿哮喘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68例哮喘患儿持续吸入丙酸氟替卡松、间断吸入沙丁胺醇及长期服用抗炎症介质孟鲁司特钠(顺尔宁)治疗,蜂流速仪及肺功能仪监测,避免触发因素,家庭教育管理等综合疗法跟踪观察6~18个月。结果 总临床控制率为56%。显效率22%,有效率16%,无效率6%,总有效率为94%;有90%的患儿治疗6个月后最大呼气流速(PEFR)值大干90%;治疗期间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GINA方案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哮喘患儿肺功能测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小儿哮喘不同时期的肺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MINATO肺功能仪对268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分别在发作期、缓解期进行肺功能测定(PFT).对发作期中的46例进行沙丁胺醇吸入支气管扩张实验,缓解期中的66例进行组织胺吸入支气管激发实验.结果共有182例肺功能异常,分为发作组和缓解组,其中发作组90例,FVC、FEV1、MVV、PEF、V25和V50均明显降低;缓解组92例,MVV、PEF、V25和Vs0均降低.沙丁胺醇吸入支气管扩张实验46例,其FVC和FEV1均增加≥10%;FEFR均增加≥12%;组织胺吸入支气管激发实验66例,其FEV1均下降20%~30%.结论小儿哮喘发作期存在大小气道功能障碍,缓解期仍存在小气道功能障碍和气道高反应性.  相似文献   
5.
观察小儿哮喘不同时期的肺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MINATO肺功能仪对268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分别在发作期、缓解期进行肺功能测定(PFT)。对发作期中的46例进行沙丁胺醇吸入支气管扩张实验.缓解期中的66例进行组织胺吸入支气管激发实验。结果:共有182例肺功能异常,分为发作组和缓解组,其中发作组90例,FVC、FEV。、MVV、PEF、V25j和V50均明显降低;缓解组92例,MVV、PEF、V25和V50均降低。沙丁胺醇吸入支气管扩张实验46例。其FVC和FEVI均增加≥10%;FEFR均增加≥12%;组织胺吸入支气管激发实验66例,其FEV1均下降20%~30%。结论:小儿哮喘发作期存在大小气道功能障碍,缓解期仍存在小气道功能障碍和气道高反应性。  相似文献   
6.
咳嗽变异性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目的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CVA患儿50例为观察组,50例同期就诊、年龄相仿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为对照组。应用颗粒凝集法测定两组患儿MP IgM。结果观察组MP IgM阳性19例,阳性率38%;对照组阳性6例,阳性率为12%,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χ2=9.013P<0.01)。观察组MP IgM滴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滴度≥1∶320者占47.4%(9/19例),而对照组较低,仅1例最高滴度为1∶320。19例CVA并MP感染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齐霉素口服,总有效率84.2%(16例),随访6~24个月,无1例出现哮喘发作。结论CVA与MP感染关系密切,对CVA患儿应常规检测MP以排除MP感染,阳性者在按哮喘常规治疗同时予抗MP治疗,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7.
血清Cystatin C评估儿童肾小球滤过功能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Cystatin C(Scys C)测定在评价儿童肾小球滤过功能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和55例肾病患儿(肾病组)测定Scys C、血清肌酐(Scr)和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比较Scys C与Scr、Ccr的相关性和敏感性。结果:2岁以上健康儿童Scys C的95%可信限的参考范围为(1.05±0.28)mg/L。对照组和肾病组Scys C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Scys C与Scr有显著正线性相关(P<0.01)。1/Scys C与Ccr相关性比1/Scr与Ccr的相关性要好。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Scys C浓度仅与GFR有关,而与受试者的年龄、性别、身高和体重无关。ROC分析得到Scys C最佳截点为1.30mg/L,据其诊断GFR下降的敏感性为95%,特异性为90%,准确性为93%。结论:Scys C反映儿童肾小球滤过功能不受年龄、性别、身高和体重等肾外因素的影响,诊断GFR下降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高于Scr和身高/Scr,是一种较理想的评估儿童GFR的内源性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小儿慢性咳嗽病因及其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及其与肺炎支原体 (mycoplasmapneumoniae ,MP)感染的关系 ,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对 94例慢性咳嗽患儿进行病因分析 ,并测定肺炎支原体IgM抗体 (MP IgM )水平。  【结果】  94例慢性咳嗽患儿确诊为反复呼吸道感染 41例 (4 3 .6% ) ,咳嗽变异性哮喘 3 3例 (3 5 .1% ) ,慢性鼻窦炎 14例 (14 .9% ) ,其它 6例 (6.4% )。全部病例MP IgM抗体阳性 5 1例 ,占 5 4.3 %。MP感染组 5 0例 (98.0 % )胸片异常 ,而非MP感染组 2 9例 (70 .7% )胸片异常 ,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χ2 =13 .968,P <0 .0 0 1)。 【结论】 反复呼吸道感染、咳嗽变异性哮喘和慢性鼻窦炎是小儿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 ,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慢性咳嗽关系密切 ,临床上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