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电视录相脑电监测在小儿癫痫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评价电视录相脑电图(Video-EEG)监测在小儿癫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3例具有发作性症状的患儿进行连续6小时的包括清醒、睡眠、诱发试验及必要的认知测验的Video-EEG监测。结果经发作期Video-EEG监测证实,60例初诊为癫痫性发作的患儿中,21例(35%)为非癫痫性发作;28例其他症状发作中,24例(86%)为非癫痫性发作。102例痫样放电患儿中82例(80.4%)确定了发作类型,35例(34.3%)确定了癫痫类型。Video-EEG监测可发现短暂轻微的癫痫发作及痫样放电引起的一过性认知损伤的表现。结论Video-EEG在排除非癫痫性发作、确定癫痫性发作的类型、评价脑电-临床关系方面可提供准确可靠的证据,可进一步提高癫痫的临床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2.
婴儿癫癎发作特征的录像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分析婴儿癫癎发作的录像脑电图(Video-EEG)特征。方法 根据癫癎发作分类法对45例婴儿106次癫癎发作的Video-EEG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全身性发作包括:①全身性粗大肌阵挛8例32次发作,发作期EEG为阵发性全导棘慢波、多棘慢波或弥漫性低电压,肌阵挛与EEG相关性良好;②散发游走性肌阵挛3例,面部及肢体远端频发间断肌阵挛,EEG为广泛持续慢波及多灶性棘波、尖波、肌阵挛与EEG无相关性;③婴儿痉挛10例17次发作,背景EEG为高峰节律紊乱,发作期为高波幅爆发和(或)低波幅抑制。全身性发作中缺乏完整的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及失神发作。(2)部分性发作16例42次发作,突出表现为无动性凝视,其次为简单自动症、植物神经症状及轻微的惊厥性症状。多数意识状态难以准确判断。EEG提示发作起源于额区、中央区、颞区或枕区。部分性继发全身发作5例7次发作,EEG提示阵发性放电分别起源于颞区2例,枕区2例多灶性1例。(3)不能分类的发作3例5次发作,Video-EEG主要表现为1次发作中出现多种发作类型。结论 婴儿期癫癎发作在识别和分类上都比较困难。Video-EEG监测同步分析有助于对婴儿癫癎发作的准确观察与分类。  相似文献   
3.
儿童睡眠中癫痫性电持续状态的临床及脑电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睡眠中癫痫性电持续状态(ESES)的临床、脑电图(EEG)特征及治疗特点.方法用24小时便携式EEG或4~8小时Video-EEG进行监测,以睡眠中限局性或广泛性棘慢波持续发放,达到或超过非眼快动期(NREM)睡眠时间的85%作为ESES的诊断标准.结果共有12例各种类型的癫痫综合征患儿具有ESES的EEG特征,其共同特点为年龄依赖性发病,多种发作形式,慢波睡眠期持续棘慢波发放,精神发育或认知功能倒退,对氯硝基安定及丙戊酸治疗反应良好.结论ESES不是一个独立的癫痫综合征,而是一种特殊的EEG现象.长时间的持续睡眠中癫痫性放电是ESES引起高级皮层功能损伤的主要原因.抗癫痫药物治疗不仅要控制癫痫发作,而且应有效抑制EEG的癫痫性电活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EEG具有14和6Hz正相棘波的儿童进行病因学和EEG的分析,以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电视录相EEG对2~14岁各种症状儿童进行自然睡眠监测,分析正相棘波的出现率及相关因素。结果:262例各种症状的患儿中有32例出现这种正相棘波,出现率为12%。癫痫组、植物神经症状组和精神行为症状组儿童正相棘波的出现率无明显差别。对出现这种正相棘波的EEG分析表明,伴随其他非特异性异常脑电现象者正相棘波出现率明显高于具有正常EEG或癫痫样放电EEG者(P<0.05)。结论:这种正相棘波是一种非特异性的异常脑电现象,无病因学方面的意义,和癫痫活动无关。  相似文献   
5.
儿童14和6Hz不相棘波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EEG具有14和6Hz正相棘波的儿童进行病因学和EEG的分析,以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电视录相EEG对2~14岁各种症状儿童进行自然睡眠监测,分析正相棘波出现率及相关因素。结果:262例各种症状的患铬有32例出现这种正相棘波,出现率为12%,癫痫组,植物神经症状组和精神行为症状组儿童正相棘波的出现率无明显差别,对出现这种正相棘波的EEG分析表明,伴随其他非特异性异常脑电现象才正相棘波出  相似文献   
6.
脑电图标准化闪光刺激试验在癫癎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儿童癫与光敏感性的关系。方法筛选具有光敏感性癫发作相关症状患者进行录像脑电监测,并予标准化闪光刺激(IPS),观察癫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光敏感性。结果共收集癫患者67例。男41例,女26例;年龄1~16岁,其中28例符合癫综合征。7例IPS试验阳性,其中5例符合癫综合征:少年失神3例、少年肌阵挛1例、Dravet综合征1例。治疗6例,丙戊酸钠治疗5例中4例发作明显好转,托吡酯治疗1例效果不明显,但指导其避免不良光诱发因素后发作亦有改善。结论标准化的IPS试验有助于检出癫患者的光敏感性,指导全面治疗。  相似文献   
7.
额叶癫痫发作的临床与脑电图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额叶癫发作的临床及EEG特征。方法 :经同步录像脑电图 (Video—EEG)监测 ,对 40例癫病人 181次额叶发作的临床表现及EEG进行同步分析。结果 :额叶发作频繁而短暂 ,以睡眠中发作为主。常见的临床表现依次为过度运动、扭转性强直、姿势性强直、发声、假性失神等。发作间期额区棘、尖波稀少且波形不典型 ,发作期额叶限局性或弥漫性的改变与背景活动的差别不明显。结论 :临床和EEG不典型是导致额叶发作临床诊断困难或误诊的主要原因。认识额叶发作的临床特点 ,延长EEG记录时间及发作期临床—EEG同步分析有助于对额叶发作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儿童额叶性癫痫的临床和脑电图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儿童额叶性癫痫的临床和脑电图特点。方法 对24例额叶性癫痫患儿进行临床观察和录像脑电图监测。结果 额叶性癫痫具有强直性姿势性及扭转性发作等多种发作形式,每日平均发作20次,持续时间平均30秒,18例有夜间发作。91%的患儿在录像脑电图监测中出现发作,发作期与发作间期痫样放电率分别为95%和96%。结论额叶性癫痫发作形式多样,发作频繁,发作持续时间短暂,夜间好发。录像脑电图阳性率高,痫样放  相似文献   
9.
额叶癫痫发作的临床与脑电图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额叶癫痫发作的临床及EEG特征。方法L经同步录像脑电图(Video-EEG)监测,对40例癫痫病人181次额叶发作的临床表现及EEG进行同步分析。结果:额叶发作频繁而短暂,以睡眠中发作为主。常见的临床表现依次为过度运动、扭转性强直、姿势性强直、发声、假性失神等。发作新时期额区棘、尖波稀少且波形不典型,发作期额 叶限局性或弥漫性的改变与背景活动的差别不明显。结论:临床和EEG不典型是导致额叶发作临床诊断困难或误诊的主要原因。认识额叶发作的临床特点,延长EEG记录时间及发作期临床-EE现步分析有助于对额叶发作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婴儿癫发作的录像脑电图 (Video EEG)特征。方法 根据癫发作分类法对 45例婴儿 10 6次癫发作的Video EEG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全身性发作包括 :①全身性粗大肌阵挛 8例 32次发作 ,发作期EEG为阵发性全导棘慢波、多棘慢波或弥漫性低电压 ,肌阵挛与EEG相关性良好 ;②散发游走性肌阵挛 3例 ,面部及肢体远端频发间断肌阵挛 ,EEG为广泛持续慢波及多灶性棘波、尖波 ,肌阵挛与EEG无相关性 ;③婴儿痉挛 10例 17次发作 ,背景EEG为高峰节律紊乱 ,发作期为高波幅爆发和 (或 )低波幅抑制。全身性发作中缺乏完整的全身强直 阵挛性发作及失神发作。(2 )部分性发作 16例 42次发作 ,突出表现为无动性凝视 ,其次为简单自动症、植物神经症状及轻微的惊厥性症状。多数意识状态难以准确判断。EEG提示发作起源于额区、中央区、颞区或枕区。部分性继发全身性发作 5例 7次发作 ,EEG提示阵发性放电分别起源于颞区 2例 ,枕区 2例及多灶性 1例。(3)不能分类的发作 3例 5次发作 ,Video EEG主要表现为在 1次发作中出现多种发作类型。结论婴儿期癫发作在识别和分类上都比较困难。Video EEG监测同步分析有助于对婴儿癫发作的准确观察与分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