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天津市农村儿童维生素A(VitA)水平与相关因素关系。方法收集天津市区/县13866名农村儿童血浆,以荧光法测定VitA含量,以氰化高铁法测定血红蛋白(Hb)。结果 13866名儿童血浆VitA总体均值为1.44μmol/L,亚临床VitA缺乏(SVAD)者占2.61%,可疑SVAD者占17.63%。贫血程度加重血浆VitA水平下降。患呼吸道感染儿童的SVAD加可疑SVAD与正常儿童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1.13,P>0.01)。结论天津市区/县农村地区属于轻度亚临床VitA缺乏地区,应加强SVAD和可疑SVAD儿童贫血和呼吸道疾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
当前影响优生优育及人口素质的重要因素是各种遗传病与非遗传先天残疾。摸清遗传性及非遗传先天残疾的患病情况,提出预防措施,建立优生咨询网点,控制群体中各种遗传病与先天残疾的出生,并做好患者及家属的监护工作对于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天津市卫生局的直接领导下,我们于今年对天津市津南区农业人口100 168  相似文献   
3.
儿童湿疹1 538例过敏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过敏原在儿童湿疹发病中的比例,为防治儿童湿疹提供依据。 方法 利用生物共振治疗仪对1 538例门诊湿疹患儿进行过敏原检测。结果 1 538例湿疹患儿中,食物过敏原检测阳性1 272例(82.70%),吸入过敏原检测阳性653例(42.46%),食物和吸入过敏原均阳性504例(32.77%)。食物过敏原以谷类(1 020,66.32%)最高,其后依次是牛奶、鸡蛋、海鲜、坚果、大豆、食品添加剂、牛羊肉;吸入过敏原以屋尘(340例,22.11%)最高,其后依次是螨虫、花粉、动物皮毛、霉菌、废气、香烟、烹调油烟。不同年龄段,食物、吸入过敏原阳性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儿期主要以食物过敏原为主,随着年龄增长,吸入性过敏原阳性检出率逐渐增高,食物性过敏原阳性检出率逐渐下降。 结论对湿疹患儿进行过敏原检测,可以找出湿疹的诱发因素,为预防和治疗湿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天津市儿童体内血硒水平现状,我们对天津市7773名儿童及青少年的血硒水平进行了测定。1 对象与方法:2 0 0 1~2 0 0 3年,在天津市妇儿保健中心门诊,对自由就诊的无器质性病变和感染性疾病、生长发育正常的1~18岁儿童及青少年,随机抽样采血测定全血硒。测定人数7773名(男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中药七皮饮对银屑病样皮损大鼠模型皮损及不同组织中β-内啡肽(β-EP)含量的影响及其作用规律。[方法]复制银屑病样皮损大鼠模型,中药七皮饮治疗,每日治疗1次,连续10 d。观察皮肤组织病理变化、测定皮损Baker组织学得分及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性指数(PASI)得分、放射免疫学方法检测血浆、皮损及下丘脑中β-EP含量。[结果]中药治疗后大鼠皮损明显改善,中药组Baker组织学得分及PASI得分均明显较模型组降低(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浆β-EP呈降低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皮损β-EP升高(P0.05);模型组下丘脑β-EP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血浆β-EP含量无明显变化;皮损处β-EP降低(P0.01);下丘脑β-EP含量升高(P0.01)。[结论]中药七皮饮对银屑病样皮损大鼠模型皮损有改善作用,其治疗机制可能与降低皮损β-EP、升高下丘脑β-EP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6.
天津市0~7岁儿童体型图的制定及应用天津市儿童保健所(300074)兰凤荣林孝玉李义民史桂丽王立明在儿童保健等实际工作中,常希望了解一个儿童的发育状况在相应群体中所处的位置,以说明该儿童的发育状况,这就需要用某些方法来评价。儿童发育评价方法有指数法、...  相似文献   
7.
采取铁营养灵敏指标SF、FEP、Hb对3624名学龄前儿童预防剂量铁剂干预前后观察,发现反映机体铁储备的SF与Hb呈明显正相关,与反映红细胞缺铁程度的FEP、FEP/Hb呈负相关,铁剂干预后SF、Hb明显升高,FEP、FEP/Hb有所下降。说明小剂量铁剂干预补充储备铁的不足是防治儿童铁缺乏症的重要措施。同时发现,儿童铁缺乏症患病率仍处于较高的水平,尤以6月~2岁儿童为最高,随年龄增长逐渐减少,经三个月铁剂干预,铁缺乏症患病率有所下降,6月~2岁儿童铁缺乏症患病率下降最明显。认为加强儿童期保健工作,降低儿童铁缺乏症患病率,尤其是高危年龄组的铁缺乏症患病率仍是儿童保健工作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儿童眼睑血管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对7例儿童眼睑血管瘤进行临床病理学观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其免疫表型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7例儿童眼睑血管瘤包括2例婴儿血管瘤和5例丛状血管瘤。1例眼睑婴儿血管瘤伴有眶内婴儿血管瘤,呈增殖期;1例婴儿血管瘤呈消退期,9年后仍然残留病变。5例眼睑丛状血管瘤表现为真皮内增生的毛细血管型结节,周边有裂隙样管腔,结节可呈"炮弹头样"向管腔突出。婴儿血管瘤CD34(+),SMA(+),GLUT1(+);丛状血管瘤CD34(+),SMA(+),GLUT1(-)。结论:本文儿童眼睑血管瘤包括婴儿血管瘤和丛状血管瘤,两者具有不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GLUT1可作为两者鉴别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9.
10.
3025例婴幼儿母亲受暴情况及对母婴身心健康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天津市城区家庭暴力的发生率及对母婴身心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北京大学妇儿保健中心编制《妊娠妇女家庭暴力现状调查表》,对天津市6个城区、2个滨海区6-18个月的婴幼儿母亲进行调查。结果:天津市城区孕产妇家庭暴力的发生率为10.5%,其中单一型暴力占79.1%,复合型(1种以上暴力类型)占20.9%。暴力家庭母亲的睡眠问题、不良情绪、躯体症状、生活自信积分均值与非暴力家庭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暴力家庭婴幼的睡眠问题、不良情绪、胆小依赖、攻击性积分均值与非暴力家庭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女方年龄<25岁、文化程度、职业层次、社会地位较低的家庭中,家庭暴力的发生率较高,孕产期家庭暴力严重影响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