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6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49篇
内科学   1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102篇
预防医学   55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44篇
  1篇
中国医学   25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创通气(NIV)通常是指通过鼻、面罩或相似装置经过上呼吸道给予通气支持的方法。20世纪90年代后期逐步成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的一线治疗方法。其特点是操作方便、安全性好,可减少气管插管率及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舒适度,并最终减少治疗费用。它被认为是一种效价比较高的治疗方法,NIV保留了上呼吸道的温化、湿化以及防御作用,同时保留了患者吞咽、说话和咳嗽等功能。  相似文献   
2.
<正> 王玲,广东省一七七医院血液科主任,主任医师,血液学博士,广州抗癌协会生物治疗委员会委员。 (一) 白血病是一种造血组织的恶性疾病,其特征为骨髓或其它造血组织中白血病细胞恶性增殖,浸润全身各种组织与脏器,产生相应的临床表现并有周围血中白细胞质和量的变化。白血病细胞有自己的干细胞、祖细胞、前体细胞,呈无限增殖和分化阻滞,失去细胞原有的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微创治疗迟发性脑内血肿的疗效。方法:采取锥颅穿刺置管 尿激酶灌注引流方法,回顾分析78例迟发脑内血肿的临床资料。结果:78例迟发脑内血肿经微创治疗后存活71例,死亡5例,总死亡率6%。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年龄、瞳孔变化、血肿大小、脑挫伤程度及并发症等6项指标可影响治疗效果。结论:迟发性脑内血肿采取微创治疗具有安全性、少创、经济、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少、死亡率低等优点。是一种有效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小儿严重脑损伤致脑电静息的预后情况。方法 对1998年12月—2003年6月经脑电图检查表现为电静息的1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脑死亡11例,其他原因死亡3例,植物状态1例,至今存活者1例。结论 脑死亡的诊断应以临床判断为主,辅助检查为辅,不能仅依据脑电图诊断脑死亡;脑电静息的小儿预后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雌性杜洛克猪(FRDP)皮肤深层结构损伤的进一步的观察,说明其产生增生性瘢痕,为FRDP作为增生性瘢痕的动物模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2只FRDP背部造成4种不同深度的创面。将0.038 cm、0.076 cm组视为浅创面组;0.114 cm、0.152 cm组视为深创面组。分别在伤后不同时间点上切取组织标本行HE和弹性纤维(VVG)染色。大体观察创面愈合及瘢痕形成情况;组织病理学观察增生性瘢痕的形态;行瘢痕组织厚度的测定。结果HE和VVG染色观察到正常FRDP背部皮肤存在一种结构单位。深创面组该结构单位的深层部分受损,伤及脂肪穹隆以及腺体。伤后150 d,脂肪穹隆以及腺体结构消失,并被大量堆积的、没有特定的方向、排列紊乱的胶原纤维束充盈。结论FRDP的皮肤深层受损直接导致了增生性瘢痕的形成,为增生性瘢痕的FRDP模型提供了又一个证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小儿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对8例临床初诊为ADEM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及随访研究,对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1)临床表现:全部病例可询及病前感染史或疫苗接种史;病程均为单相;神经系统症状多样,其中包括不典型的双侧对称性弛缓性瘫痪症状,并可伴1~3周的发热。(2)辅助检查:头颅MRI检查异常,白质病变为主,灰质亦可受累。全部病例脑电图出现背景慢化,提示灰质受累;脑脊液可为轻微异常,亦可正常。(3)治疗和预后:6例予甲泼尼龙冲击,1例予地塞米松治疗,1例仅口服泼尼松,其中6例合用大剂量IVIG,全部患儿的神经系统症状明显缓解。(4)2个月~4年随访8例均未发现新病灶,3例遗留轻度后遗症。结论应注意ADEM的临床特点,及早诊治。糖皮质激素和IVIG治疗有效。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的发展趋势与特点,并对其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方法 收集本院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分析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率、死因构成等情况。结果 2011~2013年全区5岁以下儿童意外发生情况共264例,其中意外死亡24例,占9.09%,由2011年的9.84%上升至2012年的12.0%,但2013年开始缓慢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年中流动儿童的5岁以下意外死亡率明显高于本地儿童,各年份、各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意外死亡的主要死因为意外窒息、溺水,且两大主要死因呈现明显的季节特点。结论 目前,危害儿童健康的主要卫生问题就是儿童意外死亡,意外窒息、溺水是最主要的死因,因此,必须提高该方面的安全意识,扩大宣传力度,从而减少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事件。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宁德市渔岛居民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耐药状况.我所与宁德市第一医院在2004年3月份在宁德市清山岛进行幽门螺杆菌(却)流行病学调查,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封闭式负压引流(vacuum-assisted closure, VAC)技术联合人工真皮(PELNAC)治疗功能部位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良好效果,推广该治疗方法的『陆床应用。方法:2008年3月-2011年12月,笔者应用VAC联合FELNAC治疗11例患者13处创面,其中车祸伤9例、自行车辐条搅伤1例、过山车滚轮碾压伤1例,所有创面均位于下肢,均为关节功能部位创面,9例有深部组织外露,伴有不同程度的关节功能障碍。围手术期行全身支持治疗,尽快扩创,行VAC治疗,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新鲜后行PELNAC移植,PELNAC血管化后,行自体刃厚皮片移植。结果:所有创面经VAC治疗后,肉芽组织生长迅速,部分或完全覆盖深部外露组织,行PELNAC加自体刃厚皮片移植,12处创面一次性愈合,总治愈率为92.3%。随访半年-3年,创面愈合后无明显瘢痕增生,外观较好,功能佳。结论:VAC联合人工真皮治疗功能部深创面,明显缩短疗程,提高愈合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一次性双腔无囊喉罩I-gel与气管插管在成人烧伤患者麻醉中的应用观察及优缺点比较.方法 选择50例择期手术成人烧伤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喉罩组采用I-gel喉罩行麻醉(n=25)、插管组采用气管插管行麻醉(n=25),麻醉方法均选用全凭静脉麻醉,用药剂量及种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记录麻醉诱导后(T1),插入I-gel喉罩或气管导管后(T2),术毕停止输注麻醉药物后5 min(T3),拔出I-gel喉罩或气管导管后(T4),患者各时段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T2、T3、T4时间点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分别计算两组中每位患者使用丙泊酚、瑞芬太尼、顺阿曲库铵的总量,并记录苏醒时间和拔管后的并发症.结果 插管组T2、T4时段MAP、HR分别为(89.4±8.3) mmHg、(96.0±7.7)mmHg、(99.4±4.9)次/分钟、(100.6±5.6)次/分钟明显高于喉罩组(P<0.05),与T1,T3时段比较,捶管组MAP、HR数值则明显升高(P<0.05),喉置组则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不良反应包括苏醒躁动、呛咳屏气、术后咽痛喉罩组少于插管组(喉罩组比插管组依次为4.0%比28.0%、0.0%比20.0%、4.0%比28%,均P<0.05).而喉罩组丙泊酚与顺阿曲库铵的用量也明显少于插管组(P<0.05),喉罩组苏醒时间(4.1±2.2)min明显快于插管组(8.1±3.0)min(P<0.05).结论 与气管插管全麻相比,I-gel喉罩在成人烧伤患者的应用有血流动力学更稳定,麻醉平稳,患者舒适度高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