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2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构建高迁移率族蛋白 1(HMGB1)基因的反义真核表达载体 ,寻找胰腺癌基因治疗新途径。方法应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HMGB1基因反义真核表达载体 pcDNA3 1/antisense HMGB1,转染胰腺癌细胞株PANC 1,通过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免疫印迹法 (Westernblot)、噻唑蓝 (MTT)比色法检测转染 4 8h后胰腺癌细胞HMGB1基因表达和体外增殖活性的变化。结果 成功构建 pcDNA3 1/antisense HMGB1反义真核表达载体。所获反义表达载体 pcDNA3 1/antisense HMGB1转染可使PANC 1细胞HMGB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 (P <0 0 1)。反义 pcDNA3 1/antisense HMGB1的导入能有效抑制PANC 1增殖活性 (P <0 0 1)。 结论 应用反义RNA技术阻断HMGB1基因的表达 ,能有效抑制癌细胞的体外增殖活性 ,为基因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山东沿海地区汉族Graves病(GD)患者糖调节状态变化,并比较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不同阶段糖调节状态变化特点.方法 选取2010年8月至2012年6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收治的来自山东沿海地区的Graves病患者106例,男性45例,女性61例,平均年龄(34 ±5)岁.按患者所处治疗阶段分为3组,即初治组(GD1组,35例)、治疗期组(GD2组,37例)和减量期组(GD3组,35例),并选取年龄相当的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NC组).入选患者均继续接受正规抗甲状腺药物治疗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作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胰岛素释放试验(InsRT),观察血糖、胰岛素、早相胰岛素分泌指数(△I30/△G30),OGTT血糖曲线下面积(GAUC)和InsRT胰岛素曲线下面积(INSAUC)的变化.应用方差分析进行数据比较.结果 基线时,GD各组空腹血糖水平显著低于NC组(F =29.85,P <0.05);OGTT后血糖、胰岛素水平显著高于NC组(F=22.54、87.96,均P<0.05);GD各组△I30/△G30显著低于NC组(F=17.22,P<0.05);GAUC、INSAUC均显著高于NC组(F=79.09、112.77,均P<0.05);GD各组间相比,GD1、GD2组血糖、胰岛素水平显著高于GD3组(F=17.19、48.88,均P<0.05);治疗6个月后,GD各组血糖、胰岛素均显著低于基线水平(F=13.06、55.72,均P<0.05);GAUC、INSAUC均显著低于基线水平(F=53.08、96.98,均P<0.05).结论 沿海地区GD患者存在糖调节异常,主要特点是胰岛素早期分泌时相受损,高胰岛素血症;甲状腺功能正常后糖调节改善,糖耐量异常减轻和高胰岛素血症改善,但胰岛素早期分泌时相并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反义人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基因转染对人胰腺癌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及对Bcl-2/bax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反义HMGB1基因真核表达栽体pcDNA3.1/anti-HMGB1,脂质体介导转染人胰腺癌细胞pane1,G418筛选获得阳性克隆.RT-PCR方法检测HMGB1、Bcl-2和Bax表达水平,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情况.结果:成功构建pcDNA3.1/anti-HMGB1真核表达裁体,转染pcDNA3.1/anti-HMGB1可使pancl细胞HMGB1和Bcl-2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Bax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Bax/Bcl-2 mRNA的比值显著升高,P<0.05.肿瘤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受到抑制,P<0.01;并出现G1期阻滞和凋亡细胞百分率增加.结论:反义HMGB1基因转染能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是胰腺癌基因治疗的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在胸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72例胸部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术中麻醉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6例,全身麻醉)与观察组(36例,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与麻醉诱导前(T0)相比,插管后10 min(T1)、拔管即刻(T2)两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均升高,但观察组患者T1、T2的SBP、DBP、HR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部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全身麻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胰腺癌(PC)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jlity group box 1,HMGB1)蛋白表达,并探讨其与癌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浸润、淋巴及血道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方法,检测73例胰腺癌组织、10例癌旁组织、6例正常胰腺组织HMGB1蛋白表达.结果HMGB1在胰腺癌中呈强阳性表达(76.7%),在癌旁组织中仅有微弱表达,正常胰腺组织无表达;HMGB1的阳性率与癌分化程度无关(P>0.05);与肿瘤的大小、浸润、淋巴及血道转移呈正相关(P<0.01).结论HMGB1在胰腺癌中呈强阳性表达,可作为胰腺癌生长、转移及预后的重要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并同时性肝转移癌切除二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肠癌肝转移是结直肠癌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约有50%的结直肠癌最终发生肝转移。同时性肝转移约为15%~25%,异时性肝转移为20%左右。不经治疗的肝转移癌的中位生存期为5~9个月。目前手术切除仍然是保证长期生存的重要手段。我们在腹腔镜下完成了2例直肠癌根治术并同时性肝转移癌切除,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我科于 2 0 0 1年 3— 12月对 70例胸腔手术患者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神经阻滞术 ,术中麻醉效果满意 ,对血压、心率影响小 ,术中麻醉药用量平均减少 1/ 3 ,术后苏醒快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ASAⅠ~Ⅱ级胸腔手术 70例为观察组 ,男 41例 ,女 2 9例 ,其中食管癌 45例 ,肺癌 18例 ,纵隔肿瘤 7例 ,年龄 35~ 70岁 ,手术时间 140~ 2 70min ,麻醉选全麻复合连续硬膜外麻醉 ;对照组另外选择 70例ASAⅠ~Ⅱ级患者 ,手术种类、性别、年龄与观察组无差别 ,麻醉单用静脉复合全麻法作对照。1.2. 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调节音猬因子(SHH)/神经胶质瘤联合转录因子1(GLI1)信号通路对肺癌细胞增殖、凋亡和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法检测0.5、1.0、2.0、4.0、8.0、16.0 μmol/L布托啡诺对肺癌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 获得最佳干预浓度;将肺癌A549细胞按照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5组(每组6孔):对照组、环巴胺组、布托啡诺组、布托啡诺+空载质粒(pcDNA-NC)组、布托啡诺+过表达SHH质粒(pc-SHH)组。对照组无处理, 环巴胺组加入10 μmol/L环巴胺, 布托啡诺组加入8 μmol/L布托啡诺, 布托啡诺+pcDNA-NC组加入8 μmol/L布托啡诺并转染pcDNA-NC, 布托啡诺+pc-SHH组加入8 μmol/L布托啡诺并转染pc-SHH。分别用MTT法、5-乙炔基-2’’-脱氧尿苷(Edu)染色、流式细胞术、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各组细胞波长为490 nm时的光密度值D490(24、48 h)、增殖率、凋亡率、SHH信使RNA(mRNA)和GLI1 mRNA水平;Matrigel基质胶三维培养观察各组细胞管腔...  相似文献   
10.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聚丙烯网塞及网状补片治疗腹股沟疝 14 4例 ,对手术时间、手术方法、术式的优点、并发症及术中注意事项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全组均痊愈 ,手术时间平均 43 .5min ,术后疼痛轻微 ,平均 6h后即可下床活动 ,无感染病例 ,主要并发症为 6例尿潴留和 5例阴囊积液。 63例出现术后低热。随访无复发病例。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 ,符合腹股沟区生理解剖特点 ,术后疼痛轻 ,患者恢复快 ,复发率低 ,是治疗腹股沟疝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