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BVS)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期间肿瘤大小的评估价值,分析其征象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506例术前行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均行ABVS检查,测量乳腺肿块大小、记录ABVS征象,术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R、PR、Her-2表达情况。比较治疗前后、不同疗效组乳腺肿块大小差异,分析术前ABVS征象与ER、PR、Her-2表达的关系。结果:新辅助化疗后乳腺肿块长度、宽度、厚度、面积、体积均较化疗前减少(P<0.05),化疗有效组乳腺肿块长度、宽度、厚度、面积、体积低于化疗无效组(P<0.05)。ER、PR阳性表达患者“毛刺征”、“汇聚征”检出率高于ER、PR阴性表达患者(2“毛刺征”=10.367、13.540,P<0.05;2“汇聚征”=28.050、30.710,P<0.05),Her-2阳性表达患者钙化检出率高于Her-2阴性表达患者(2=26.646,P<0.05)。结论: ABVS测量乳腺肿块大小可反映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ABVS“毛刺征”、“汇聚征”与ER、PR表达有关,钙化与Her-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我院自 1 985年 1月~ 1 998年 8月共为 2 7例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中的 2 1例实施了Ⅰ期切除吻合术 ,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1例 ,男性 1 2例 ,女性 9例 ,年龄 39~ 75岁 ,平均6 1岁。肿瘤位于横结肠 3例 ,结肠脾区 4例 ,降结肠 3例 ,乙状结肠 9例 ,直肠上段 2例。单纯梗阻 2 0例 ,合并肠穿孔腹膜炎 1例 ,穿孔病史为 3h。病理诊断 :腺癌 1 1例 ,低分化腺癌 7例 ,粘液腺癌 3例。治疗结果 :2 1例均痊愈出院 ,其中 1例切口裂开 ,3例切口轻度感染 ,围手术期住院时间最短 1 7d ,最长 41d ,平均 2 3d。2 讨论结…  相似文献   
3.
肿瘤是环境和宿主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环境中的致癌物能否引起癌变取决于其在机体内的激活、灭活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结果,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体内相关代谢酶的活性.N-乙酰基转移酶2(N-acetyltransferase 2,NAT2)是人体内重要的二相代谢酶,近年来在国际上备受关注.揭示NAT2基因多态性与肿瘤易感性的关系,对癌症的早期发现、基因治疗以及筛查高危人群、早期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BVS)与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CT)疗效评价的意义。   方法   应用ABVS与CDFI对42例乳癌患者NCT前后的病灶成像特点进行观察与分析。   结果   42例乳癌患者接受NCT后, 其中完全缓解的患者ABVS从冠状面显示原发肿瘤分布范围及声像改变, CDFI图像显示原发灶内血流变化等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 < 0.01);而在无变化及部分缓解的病灶中的ABVS从冠状面显示原发肿瘤分布范围及声像改变, CDFI显示病灶内血流变化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利用ABVS与CDFI对乳癌NCT前后疗效评价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钼靶下不能行导丝定位的18例NPBL患者,通过临床体表标记定位后予以切除,推广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明确改善患者的预后.方法:钼钯引导下临床体表定位后手术切检.结果:18例患者钙化灶中有3例经过两次切检将钙化灶切除,其余均一次就将钙化灶完整切除.术后病理结果:导管内癌伴早期浸润3例,浸润性导管癌2例,囊肿伴微钙化3例,小叶增生2例,导管内乳头状瘤1例,乳腺增生症伴微钙化2例;纤维腺瘤形成趋势2例,慢性炎症1例;脂肪坏死1例;1例是乳腺腺病,伴局部导管上皮中度非典型增生.结论:采用钼钯引导下体表定位活栓方法简单实用、定位直观、可提高定位阳性切检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BVS)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5例女性乳腺肿块患者(共75个病灶)为研究对象,均行常规超声、乳腺X线摄影(MG)和ABVS检查,分析ABVS诊断结果,比较ABVS和MG在乳腺肿块良恶性诊断方面的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以及对小乳腺癌的检出率。结果 ABVS诊断结果显示,75例患者中呈不典型"汇聚"征18例,呈典型"汇聚"征30例,共检出48例。在乳腺肿块良恶性诊断方面,ABVS检查的准确度和灵敏度分别为90.67%和90.57%,显著高于MG检查的76.00%和7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小乳腺癌诊断方面,ABVS检出率为80.00%,显著高于MG的4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BVS检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准确度,且对小乳癌具有更高的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分层引流联合乳头内陷矫正术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合并乳头内陷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非哺乳期乳腺炎合并乳头内陷12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炎症病灶切除配合单层引流加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分层引流联合乳头内陷矫正术治疗。比较2组治愈率、乳房外观满意度、术后积液排出率、复发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乳头凸起、乳头形态、触碰感受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乳房形态完整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术后积液排出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感染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分层引流联合乳头内陷矫正术为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合并乳头内陷的有效手段,可取得满意手术效果,提高美容效果,预防复发,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参苓胃消胶囊对乳腺癌化疗期患者外周血中炎性反应因子水平及消化道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5年7月期间我院确诊治疗的乳腺癌化疗期患者128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对照组患者在化疗期间给予阿扎司琼治疗(10 mg/次,1次/d,静脉输注至化疗后第7天),观察组患者给予参苓胃消胶囊治疗(2粒/次,3次/d,口服至化疗后第7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治疗疗效、治疗前后外周血中炎性反应因子水平及其消化道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中CRP、TNF-α、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胃消胶囊可有效减少乳腺癌化疗期患者消化道不良反应的发生,减轻机体炎性反应,提高患者的耐受能力,有利于顺利完成化疗并提高疗效,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喉返神经解剖异常在头颈部手术时往往造成意外损伤。我们遇到 2例 ,报告如下。例 1女 ,43岁。因右侧颈前肿物半年 ,明显增大 2 0天 ,于 1993年 11月 12日入院。半年前无意中发现右侧颈部肿物约枣大 ,无明显不适。肿物缓慢增长 ,近 2 0天来增大明显 ,以甲状腺瘤收住院。查体 :一般情况好 ,心肺正常。右侧颈前触及一约 3cm× 3cm× 2 cm大肿物 ,质韧 ,表面光滑 ,边界清 ,随吞咽上下活动。 B超示右甲状腺下部约 2 .5 cm× 2 cm× 1.5 cm大肿物 ,边界清 ,回声不均匀。其它检查未见异常。在颈丛麻醉下手术 ,术中见肿物位于右侧甲状腺偏下极 ,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